《中国人口史 第5卷 下》PDF下载

  • 购买积分:2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葛剑雄主编曹树基著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9043022
  • 页数:97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学术史的回顾 1

一、何炳棣的研究成果 1

二、其他学者的研究 4

第二节 方法和思路 8

一、研究方法 8

二、研究思路 9

1.关于“丁”的实质 9

2.重建清代中期各省府级人口 10

3.清代后期的战争和自然灾害对人口的影响 12

4.重建清代末年的各省府级人口 13

5.重建清代中期和清代末年的城市人口 14

6.问题和讨论 16

第二章 清代人口的起点:人口与人丁 17

第一节 清兵南下对南方人口的影响 18

一、围城和屠城 18

1.“扬州十日” 18

2.“嘉定三屠”和江阴屠城 20

3.从南昌到赣州 24

4.从南雄至广州 27

5.长沙和湘潭 30

6.北方的屠杀 33

第二节 东南沿海的战争与迁海 35

一、福建战事与郑成功部抗清 35

二、迁海 36

1.福建 37

2.广东 39

3.浙江 41

第三节 “三藩之乱”对人口的影响 42

一、“三藩之乱”对黔、湘人口的影响 42

二、“三藩之乱”对江西人口的影响 44

三、“三藩之乱”对浙江人口的影响 47

1.对明末清初浙江人口变动的补充说明 47

2.“三藩之乱”对浙江人口的影响 49

第四节 应该结束的讨论:丁的实质 51

一、关于“丁”的争论 52

1.萧一山的观点 52

2.何炳棣的观点 52

3.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 53

二、各省“户”、“口”、“丁”的统计 55

1.作为货币和粮食单位的“丁” 56

2.“食盐课”与妇女统计问题 58

3.“原额人丁”与明代后期户口数的关系 61

第三章 清代中期南方分府人口——江苏、安徽和浙江 69

第一节 关于研究方法的说明 69

第二节 江苏 71

一、江宁布政司 72

1.江宁府 72

2.扬州府 77

3.通州和海门 81

4.海州 83

5.徐州府和淮安府 84

二、江苏(苏州)布政司 85

1.苏州府和松江府 85

2.太仓州 86

3.镇江府 86

4.常州府 87

三、结语 87

第三节 安徽 90

一、皖南地区 90

1.宁国府 90

2.广德州 92

3.太平府 93

4.池州府 94

二、皖北地区 96

1.安庆府 96

2.和州、泗州和滁州 98

3.庐州府 99

4.颍州府 99

三、结语 100

第四节 浙江 102

一、嘉兴府和湖州府 102

1.嘉兴府 102

2.湖州府 103

二、严州府和杭州府 104

1.严州府 104

2.杭州府 105

三、绍兴、宁波、处州和衢州 107

1.绍兴府 107

2.宁波府 109

3.处州府 110

4.衢州府 111

5.金华府 112

四、结语 112

第四章 清代中期南方分府人口——江西、湖南和湖北 114

第一节 江西 114

一、赣北地区 115

1.南昌府 115

2.南康府 118

3.九江府 119

4.瑞州府 120

5.饶州府 121

6.广信府 122

二、赣中地区 124

1.袁州府 124

2.临江府 126

3.吉安府 127

4.建昌府 128

5.抚州府 129

三、赣南地区 130

1.南安府 130

2.宁都州 130

3.赣州府 132

四、结语 134

1.分府人口比例的比较 134

2.不同记载中的全省人口数的比较 135

第二节 湖南 136

一、湘中地区 136

1.长沙府 136

2.衡州府 139

3.宝庆府 141

二、湘北地区 142

1.岳州府 142

2.常德府 144

3.澧州 144

三、湘南地区 146

1.永州府 146

2.郴州和桂阳州 147

四、湘西地区 148

1.永顺府 148

2.湘西四厅和靖州 150

3.辰州府和沅州府 152

五、结语 153

第三节 湖北 155

一、鄂东地区 156

1.黄州府 156

2.汉阳府 158

3.武昌府 159

二、鄂中地区 160

1.德安府 160

2.荆州府 162

3.安陆府 162

4.荆门州 163

三、鄂西南区 164

1.宜昌府 164

2.施南府 165

四、鄂西北区 167

1.襄阳府 167

2.郧阳府 169

五、结语 170

第五章 清代中期南方分府人口——福建、广东和广西 172

第一节 福建 172

一、闽北沿海 174

1.福宁府 174

2.福州府 176

二、闽西山区 177

1.建宁府 177

2.邵武府 180

3.汀州府 181

三、闽中地区 182

1.延平府 182

2.龙岩州 184

3.永春州 185

四、闽南地区 185

1.兴化府和泉州府 185

2.漳州府 187

3.台湾府 188

五、结语 188

第二节 广东 190

一、清代中期的“丁” 190

二、粤中区 193

1.广州府 193

2.肇庆府 195

3.罗定州和佛冈厅 197

三、粤东区 197

1.潮州府和惠州府 197

2.嘉应州 199

四、粤北区 200

1.韶州府 200

2.南雄州、连州、连山厅 201

五、粤西区 203

1.高州府 203

2.雷州府 205

3.廉州府 205

4.琼州府 206

六、结语 208

第三节广西 209

一、桂西地区 211

1.泗城府和庆远府 211

2.思恩府和镇安府 211

3.太平府和南宁府 212

二、桂东地区 212

第六章 清代中期南方分府人口——云南和贵州 214

第一节 云南 214

一、滇中区 216

1.云南府 216

2.澂江府 218

3.楚雄府 219

4.武定州 221

5.曲靖府 222

6.广西州 225

二、滇西南区 225

1.顺宁府 225

2.永昌府 227

3.腾越厅 229

4.普洱府 231

5.元江州和镇沅州 232

6.景东厅 233

三、滇东南区 233

1.开化府 233

2.广南府 235

3.临安府 237

四、滇东北区 238

1.昭通府 238

2.东川府 240

五、滇西区 240

1.大理府 240

2.蒙化厅 241

六、滇西北区 241

1.丽江府 241

2.永北厅 242

七、结语 243

第二节 贵州 245

一、黔中地区 245

1.贵阳府 245

2.都匀府 250

3.平越州和松桃厅 251

4.安顺府 251

二、黔北地区 252

1.遵义府 252

2.仁怀厅 255

3.思南府 256

4.铜仁府 257

5.石阡府 257

三、黔东南区 258

1.思州府 258

2.镇远府 258

3.黎平府 259

四、黔西地区 260

1.大定府 260

2.兴义府 261

3.普安厅 263

五、结语 263

第七章 清代中期四川分府人口 266

第一节 已有的研究成果 266

一、施坚雅的研究 266

1.统计中的差错 267

2.与20世纪人口数的比较 268

3.县级户口数据的编造 269

4.1812年和1822年的数据 270

二、王笛和刘铮云的研究 271

三、本章分析的思路与方法 273

第二节 川中地区 274

一、川中南部 275

1.重庆府 275

2.泸州和叙永厅 279

二、川中北部 281

1.顺庆府 281

2.潼川府 283

3.资州 284

4.保宁府 285

第三节 川东地区 288

一、酉阳州 288

二、绥定府和太平厅 289

三、夔州府 292

四、忠州和石砫厅 293

第四节 川西地区 294

一、川西北部 294

1.绵州 294

2.成都府 296

3.邛州 303

4.龙安府 304

5.眉州 306

二、川西南部 308

1.嘉定府 308

2.叙州府 311

第五节 川西边区 315

一、雅州府 315

二、宁远府 317

三、茂州、理番厅、懋功厅、松潘厅 322

第六节 结语 323

第八章 清代中期北方分府人口——直隶、河南和山东 327

第一节 直隶 327

一、顺天府 327

1.清代中期户口 327

2.清代后期户口 331

二、永平府和遵化州 334

1.永平府 334

2.遵化州 335

三、宣化府和口北三厅 336

1.宣化府 336

2.口北三厅 338

四、承德府 340

五、保定府、天津府和河间府 342

1.保定府 342

2.天津府 344

3.河间府 344

六、冀州、赵州和大名府 345

1.冀州 345

2.赵州 347

3.大名府 347

七、其他府州 348

第二节 河南 351

一、豫北地区 351

1.卫辉府 351

2.彰德府 352

3.怀庆府 353

二、豫中地区 354

1.河南府 354

2.开封府 356

三、豫南地区 357

1.南阳府 357

2.汝宁府 358

3.光州 359

四、结语 360

第三节 山东 361

一、鲁西地区 361

1.东昌府和临清州 361

2.济宁州 364

二、胶东半岛 365

1.莱州府 365

2.登州府 366

三、鲁中地区 367

1.沂州府 367

2.青州府 368

3.济南府 369

四、结语 371

第九章 清代中期北方分府人口——山西和陕西 373

第一节 山西 373

一、晋西南区 374

1.解州 374

2.绛州 375

3.蒲州府 376

4.平阳府 379

5.隰州 380

二、晋东南区 382

三、晋中区 383

1.太原府 383

2.汾州府 387

3.平定州 389

4.辽州 389

5.代州 390

四、晋北区 391

五、结语 392

第二节 陕西 393

一、关中地区 394

1.西安府 394

2.同州府 399

3.鄜州直隶州 401

二、陕南地区 403

1.兴安府 403

2.商州 407

3.汉中府 409

三、陕北地区 412

1.绥德州 412

2.榆林府 413

3.延安府 415

四、关中西部地区 417

1.凤翔府 417

2.邠州和乾州 420

五、结语 421

第十章 清代中期北方边区人口 423

第一节 甘肃 423

一、西宁府 424

二、兰州府 427

三、宁夏府 429

四、甘州府 430

五、平凉府 431

六、泾州 431

七、其他 431

第二节 新疆 433

一、北疆地区 434

1.乌鲁木齐 434

2.吐鲁番和哈密 436

3.伊犁 437

4.塔尔巴噶台 439

二、南疆地区 440

1.哈喇沙尔 440

2.喀什噶尔、叶尔羌与和阗 440

3.库车、阿克苏与乌什 444

三、结语 445

第三节 青海、西藏、蒙古和东北 447

一、青海 447

二、西藏 448

三、蒙古 449

1.内蒙古 449

2.外蒙古 450

四、东北地区 452

1.辽宁 452

2.吉林和黑龙江 454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战争对人口的影响(上)——江苏、浙江、安徽和福建 455

第一节 江苏 455

一、战争过程 455

二、战争中的人口损失 458

1.苏州府 459

2.松江府 460

3.太仓直隶州 460

4.镇江府 461

5.常州府 461

6.江宁府 462

7.扬州府 464

8.通州和海门厅 465

9.徐州、淮安和海州 466

10.小结 467

第二节 浙江 468

一、战争过程 468

二、战争中的人口死亡 470

1.嘉兴府 471

2.杭州府 473

3.湖州府 476

4.严州府 479

5.衢州府和金华府 480

6.处州府 482

7.绍兴府 484

8.宁波府 486

9.台州府 487

10.温州府 488

11.小结 489

第三节 安徽 490

一、战争过程 490

二、战争中的人口死亡 491

1.广德州 492

2.宁国府 494

3.池州府 497

4.太平府 498

5.徽州府 499

6.安庆府 501

7.庐州府 501

8.颍州府 502

9.六安州 502

10.凤阳府 503

11.泗州、滁州与和州 503

12.小结 504

第四节 福建 505

第十二章 太平天国战争对人口的影响(下)——江西、湖北和湖南 509

第一节 江西 509

一、战争过程 509

二、战争中的人口死亡 510

1.南昌府 512

2.九江府 515

3.南康府 516

4.瑞州府 518

5.临江府 519

6.建昌府 522

7.袁州府 523

8.饶州府 525

9.广信府 526

10.抚州府 528

11.吉安府 530

12.赣州府、南安府和宁都州 532

13.小结 535

第二节 湖北 536

一、战争过程 536

二、战争中的人口死亡 537

1.郧阳府 537

2.襄阳府 537

3.荆门州 537

4.荆州府 537

5.德安府 538

6.黄州府及其他 538

第三节 湖南 541

一、战争过程 541

二、战争中的人口死亡 542

1.衡州府 543

2.郴州 544

3.桂阳州 545

4.永州府 546

5.宝庆府 547

6.靖州 548

7.湘西四厅 549

8.永顺府 549

9.沅州府和辰州府 549

10.长沙府 550

11.常德府和澧州 551

12.岳州府 551

13.小结 552

第十三章 西部回民战争对人口的影响(上)——云南和陕西 554

第一节 回民战争对云南人口的影响 554

一、战争过程 554

二、战争和鼠疫对人口的影响 556

1.滇中区 556

2.滇西区 561

3.滇西南区 563

4.滇东南区 565

5.滇东北区和滇西区 566

6.小结 566

第二节 回民战争及大旱灾对陕西人口的影响 568

一、战争及旱灾发生过程 568

二、战争和大旱灾对人口的影响 570

1.西安府 570

2.同州府 575

3.鄜州 580

4.兴安府 581

5.商州 583

6.汉中府 584

7.凤翔府 589

8.邠州和乾州 592

9.绥德州 594

10.榆林府 595

11.延安府 597

12.小结 599

第十四章 西部回民战争对人口的影响(下)——甘肃和新疆 602

第一节 甘肃 602

一、战争过程 602

二、战争中的人口死亡 603

1.泾州 603

2.平凉府 607

3.庆阳府 617

4.宁夏府 618

5.巩昌府 619

6.秦州 622

7.阶州 623

8.兰州府 624

9.西宁府 629

10.凉州府 632

11.甘州 633

12.肃州 634

13.安西州 634

14.小结 635

第二节 新疆 636

一、战争过程 636

二、战争中的人口损失 637

1.北疆地区 637

2.南疆地区 642

3.小结 645

第十五章 光绪大灾对北方人口的影响 647

第一节 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评述 648

第二节 山西 652

一、晋西南区 652

1.解州 652

2.绛州 654

3.蒲州府 656

4.平阳府 659

5.隰州 662

6.霍州 663

二、晋东南区 664

1.泽州府 664

2.潞安府 665

3.沁州 666

三、晋中区 667

1.辽州 667

2.太原府 668

3.汾州府 671

4.平定州 671

5.忻州 673

6.保德州 673

7.宁武府 674

8.代州 674

四、晋北区 675

五、结语 676

第三节 北方其他地区 678

一、河南 678

1.豫北地区 678

2.豫中区 680

3.豫南地区 685

4.小结 686

二、直隶和山东 688

第十六章 人口增长、分布与迁移 690

第一节 清代中期至1953年的人口增长 690

第二节 人口分布 708

第三节 人口迁移 720

第十七章 清代中期城市人口 723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723

第二节 乾隆时期北方城市人口 726

一、华北地区 726

1.山东 726

2.直隶 733

3.山西和河南 738

二、西北地区 741

1.陕西 741

2.甘肃 745

3.新疆 748

第二节 乾隆时期的南方城市人口 748

一、江苏 748

1.政治与工商业中心城市 749

2.府城和大市镇 752

3.县城及中等市镇 754

4.小市镇 755

5.江苏城市人口推测 755

二、浙江 757

1.资料的评价 758

2.政治与工商业中心城市 759

3.府城 759

4.县城 761

5.市镇 761

三、江西 762

1.以广信府为例的讨论 762

2.其他城市 766

四、贵州和云南 769

第三节 对其他省区城市人口的推算 771

第十八章 清代末年城市人口 775

第一节 施坚雅研究评析 775

第二节 北方城市人口 781

一、直隶 781

1.宣化府 781

2.承德府 785

3.永平府 786

4.保定府、正定府和河间府 787

5.其他地区:民国年间的资料 789

6.北京和天津 790

7.小结 790

二、山西 790

三、陕西、甘肃和新疆 793

四、山东与河南 797

第三节 东南地区城市人口 800

一、江苏 800

1.政治与工商业中心城市 800

2.府治城市 803

3.县治城市 805

二、浙江和安徽 808

1.省会 808

2.府城 809

3.县城 810

三、福建和江西 812

第四节 湖广城市人口 815

一、湖南 815

二、湖北 820

1.资料及方法 820

2.府城 825

3.县城 825

第五节 对其他地区城市人口的估测 827

第十九章 清代人口与中国人口体系 831

第一节 “人口爆炸”的讨论 831

一、清代人口数据评析 831

二、“人口爆炸”:内涵和定义 835

三、李中清、王丰的不同表述 837

第二节 “预防性抑制”和“现实性抑制”的讨论 841

一、生存 842

二、死亡 848

三、婚姻 852

四、生育 855

五、体系:家庭与国家 857

第三节 中国人口体系的新构造 861

一、人口过剩:定义和内涵 861

二、区域人口过程 864

1.清代前期的区域人口 864

2.清代中期的区域人口 865

3.清代后期的区域人口 867

4.商业人口:不同的区域类型 870

三、时间与空间的缠绕与对立 873

1.生育率与增长率 873

2.家族人口与区域人口 877

3.短时间和长时间 881

四、结论 882

主要参考文献 885

索引 904

卷后记 965

表目 63

表2-1明代万历六年“户”、“口”与清代初年“原额人丁”的比较 63

表2-2北直隶万历六年分府口数与顺治十八年分府丁数的比较 65

表3-1嘉庆十四年和1953年江宁府丁口 74

表3-2嘉庆十三年和1953年扬州府分县人口及其比例 78

表3-3乾隆四十年、1933年和1953年通州分县丁口 81

表3-4乾隆四十年、嘉庆九年海州的“人丁”与“男丁” 83

表3-5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江苏分府人口 87

表3-6乾隆四十四年、嘉庆十年宁国府分县户口 90

表3-7乾隆四十四年、嘉庆十年宁国府修正人口数 92

表3-8乾隆、嘉庆年间广德州本州户口 93

表3-9乾隆四十一年和1953年池州府分县户口 94

表3-10 1934年和1953年颍州府人口 100

表3-11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安徽省分府人口 101

表3-12乾隆十九年和1953年严州府分县户口 104

表3-13乾隆四十九年和1911年杭州府分县户口 106

表3-14乾隆五十六年和1953年绍兴府分区户口 107

表3-15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浙江省分府人口 113

表4-1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南昌府分县民户口数 115

表4-2 1782—1821年南昌府属八县口的年平均增长率 116

表4-3明清时期和1953年南昌府分县人口比较 116

表4-4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南康府分县民户口数 119

表4-5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九江府分县民户口数 120

表4-6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瑞州府分县民户口数 121

表4-7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饶州府分县民户口数 122

表4-8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广信府分县民户口数 122

表4-9 1391年、1782年和1953年广信府各县户口比例 123

表4-10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袁州府分县民户口数 125

表4-11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临江府分县民户口数 126

表4-12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吉安府分县民户口数 127

表4-13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建昌府分县民户口数 128

表4-14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抚州府分县民户口数 129

表4-15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南安府分县民户口数 130

表4-16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宁都州分县民户口数 131

表4-17乾隆四十七年和1953年宁都三县户口比例 131

表4-18乾隆四十七年、道光元年赣州府分县民户口数 132

表4-19乾隆四十一年和1953年赣州各县户口比例 133

表4-20乾隆四十一年、道光元年江西分府人口 134

表4-21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长沙府分县户口 136

表4-22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衡州府分县户口 139

表4-23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宝庆府分县户口 141

表4-24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岳州府户口 143

表4-25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常德府分县户口 144

表4-26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澧州分县户口 145

表4-27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永州府分县户口 146

表4-28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郴州、桂阳州分县户口 147

表4-29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永顺府分县户口 148

表4-30乾隆二十五年永顺府属四县分类户口 149

表4-31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湘西四厅与靖州分县户口 151

表4-32嘉庆二十一年和1953年辰州府、沅州府分县户口 152

表4-33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湖南分府人口 153

表4-34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湖北分府户口 155

表4-35光绪七年、光绪三十四年和1953年黄州府分县户口 156

表4-36光绪十三年、光绪三十四年和1953年德安府分县户口 161

表4-37嘉庆二十五年、光绪三十四年和1953年荆门州分县户口 163

表4-38清代后期和1953年宜昌府分县户口 164

表4-39光绪六年、光绪三十四年和1953年施南府分县户口 166

表4-40光绪三十四年和1953年襄阳府分县户口 167

表4-41嘉庆元年、光绪三十四年和1953年郧阳府分县户口 169

表4-42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湖北分府人口 170

表5-1嘉庆二十五年、道光九年和1953年福建分府户口 173

表5-2道光九年和1953年福宁府分县户口 175

表5-3道光九年和1953年福州府分县户口 176

表5-4道光九年和1953年建宁府分县户口 177

表5-5道光九年和1953年邵武府分县户口 180

表5-6道光九年和1953年汀州府分县户口 181

表5-7道光九年和1953年延平府分县户口 183

表5-8道光九年和1953年龙岩州分县户口 184

表5-9道光九年和1953年永春州分县户口 185

表5-10道光九年和1953年兴化府、泉州府分县户口 185

表5-11道光九年和1953年漳州府分县户口 187

表5-12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福建分府人口 188

表5-13嘉庆二十三年、道光年间和1953年广州府分县户口 193

表5-14嘉庆二十三年和1953年肇庆府分县丁与人口 195

表5-15嘉庆二十三年和1953年潮州府、惠州府的丁与人口 198

表5-16嘉庆二十三年、嘉庆二十四年韶州府丁、口和1953年人口 200

表5-17嘉庆二十三年和1953年南雄三州、厅的丁与人口 201

表5-18嘉庆二十三年和1953年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的丁与人口 203

表5-19嘉庆二十三年和1953年琼州府各县丁与人口 206

表5-20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广东分府人口 208

表5-21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广西分府人口 209

表6-1嘉庆二十五年、道光十年云南分府户口 215

表6-2乾隆二十五年和道光二十年晋宁州分类户口 216

表6-3乾隆至道光年间澂江府的户口变动 218

表6-4清代陆良县分类户口的变动 222

表6-5清代罗雄州分类户口的变动 223

表6-6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云南分府人口 244

表6-7清代中期贵阳府分县户口 246

表6-8清代中期贵阳府客民与苗民 249

表6-9乾隆至道光年间遵义府的户口变动 252

表6-10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遵义府分县人口 253

表6-11道光十年思南府分司、分县户口 256

表6-12清代中期大定府分县户口 260

表6-13嘉庆二十五年兴义府分县户口 262

表6-14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贵州分府人口 264

表7-1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重庆府分县户口 275

表7-2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泸州、叙永厅分县户口 279

表7-3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顺庆府分县户口 281

表7-4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潼川府分县户口 283

表7-5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资州分县户口 284

表7-6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保宁府分县户口 286

表7-7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酉阳州分县户口 288

表7-8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绥定府、太平厅分县户口 290

表7-9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夔州府分县户口 292

表7-10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忠州、石砫厅分县户口 293

表7-11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绵州分县户口 294

表7-12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成都府分县户口 296

表7-13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邛州分县户口 303

表7-14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龙安府分县户口 304

表7-15清代彰明县户口变动 306

表7-16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眉州分县户口 307

表7-17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嘉定府分县户口 309

表7-18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叙州府分县户口 311

表7-19清代富顺县户口变动 314

表7-20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雅州府分县户口 316

表7-21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宁远府分县户口 317

表7-22嘉庆十九年宁远府夷地汉人户口及归流夷人户口 319

表7-23嘉庆十七年和1953年茂州、理番、懋功、松潘户口 322

表7-24乾隆四十一年至1953年四川分府人口 324

表7-25清代至1953年四川分府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326

表8-1乾隆四十六年和1953年顺天府分县人口 328

表8-2清代至1953年顺天府部分州县户口 332

表8-3清代至1953年顺天府部分州县户口年平均增长率 333

表8-4乾隆三十八年和1953年永平府分县户口 334

表8-5乾隆二十二年宣化府分县户口 337

表8-6乾隆二十三年张家口厅、独石口厅等地户数 339

表8-7乾隆四十七年和道光七年承德府分县户口 340

表8-8乾隆十年和1953年冀州分县户口 345

表8-9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直隶分府人口 349

表8-10乾隆五十三年和1953年卫辉府分县人口 351

表8-11乾隆五十二年和1953年彰德府分县户口 352

表8-12乾隆五十二年和1953年怀庆府分县户口 353

表8-13乾隆四十年和1953年河南府分县户口 355

表8-14乾隆六十年和1953年汝宁府分县户口 358

表8-15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河南省分府人口 360

表8-16乾隆五十七年、嘉庆十三年和1953年东昌府分县户口 362

表8-17道光二十五年和1953年青州府分县户口 368

表8-18道光十七年和1953年济南府分县户口 369

表8-19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山东分府人口 372

表9-1洪武二十四年、乾隆二十九年和1953年解州分县户口 374

表9-2洪武二十四年、乾隆二十九年和1953年解州分县户口比例 374

表9-3洪武二十四年和1953年绛州分县户口 376

表9-4洪武二十四年和1953年蒲州府分县人口 377

表9-5明清时期和1953年平阳府乡宁等四县户口 379

表9-6明清时期和1953年平阳府分县户口比例 380

表9-7清代至1953年隰州本州户口 381

表9-8洪武二十四年、乾隆四十六年和1953年太原府分县户口 385

表9-9洪武二十四年、乾隆四十六年和1953年太原府分县户口比例 386

表9-10乾隆三十四年和1953年汾州府分县户口 387

表9-11洪武二十四年和1953年辽州分县户口 390

表9-12光绪六年和1953年代州分县户口 390

表9-13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山西分府人口 392

表9-14乾隆四十三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西安府分县人口 394

表9-15道光三年和1953年同州府分县人口 399

表9-16道光三年和1953年鄜州分县人口 403

表9-17乾隆五十二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兴安府分县户口 404

表9-18清代至1953年兴安各县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404

表9-19乾隆七年、道光三年和1953年商州分县人口 408

表9-20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汉中府分县人口 409

表9-21道光三年和1953年绥德州分县人口 412

表9-22清代至1953年榆林府分县户口 413

表9-23清代至1953年榆林府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414

表9-24道光三年和1953年延安府分县人口 416

表9-25道光三年和1953年凤翔府分县人口 417

表9-26嘉庆二十二年扶风县分区户口 418

表9-27道光三年和1953年邠州、乾州人口 420

表9-28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陕西分府、州人口 421

表10-1咸丰三年西宁府分县户口 424

表10-2道光十年和1953年兰州府分县户口 428

表10-3清代皋兰县户口变动 429

表10-4乾隆四十一年宁夏府分县户口 430

表10-5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甘肃分府人口 432

表10-6乾隆四十二年、嘉庆十一年乌鲁木齐分县(地方)人口 434

表10-7乾隆四十一年伊犁地区户口 438

表10-8乾隆四十一年、嘉庆二十五年和1953年新疆分区人口 445

表10-9清代前期奉天、锦州两府人丁的增长 453

表11-1 1910年、1933年和1953年江苏分府人口 459

表11-2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江苏省分府人口的变动 467

表11-3 1910年、1932年和1953年浙江分府人口 470

表11-4道光十八年、同治十二年和1953年嘉兴府分县户口 471

表11-5同治、光绪年间和1953年处州府分县户口 482

表11-6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浙江分府人口的变动 489

表11-7 1904年、1910年、1934年和1953年安徽分府户口 492

表11-8 1850年至1953年广德本州人口的变动 493

表11-9太平天国战争前后安徽分府、州人口的变动 504

表11-10 1820年、1910年和1937年福建分府人口 506

表11-11 1851年、1865年、1910年和1953年福建分府人口的变动 507

表12-1 1910年至1953年江西分府人口 511

表12-2清代后期至1953年南昌府分县人口 513

表12-3清代后期至1953年九江府分县人口 516

表12-4清代后期至1953年南康府分县人口 517

表12-5清代后期至1953年临江府分县人口 521

表12-6清代后期至1953年建昌府分县人口 522

表12-7清代后期至1953年袁州府分县人口 524

表12-8清代后期至1953年饶州府分县人口 526

表12-9清代后期至1953年广信府分县人口 527

表12-10清代后期至1953年抚州府分县人口 529

表12-11清代后期至1953年吉安府分县人口 531

表12-12清代后期至1953年赣南三府、州分县人口 533

表12-13太平天国战争前后至1953年江西分府人口 535

表12-14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湖北分府人口的变动 540

表12-15 1910年、1933年和1953年湖南分府人口 542

表12-16太平天国战争前后湖南分府人口的变动 552

表12-17太平天国战争中江苏等七省的人口损失 553

表13-1回民战争前后云南分府人口 567

表13-2回民战争及光绪大灾前后陕西分府、州人口 599

表14-1回民战争前后甘肃分府人口的变动 635

表14-2同治战乱前后及1953年新疆各地人口 646

表15-1光绪初年北方大旱灾死亡人数的原始估计 649

表15-2光绪大灾前后山西分府人口 676

表15-3光绪大灾前后河南分府人口 686

表16-1清代中期至1953年各省分府人口 691

表16-2清代中期至1953年中国分省人口 703

表16-3 1776年至1953年分省人口年平均增长率 707

表16-4 1776年至1953年中国十八省分府人口密度 708

表17-1乾隆后期山东城市的不同级别与人口的关系 732

表17-2乾隆二十二年宣化府府、县治城市丁口 733

表17-3乾隆四十一年直隶、山西、河南三省城市人口估测 741

表17-4乾隆四十一年陕西、甘肃城市人口估测 748

表17-5乾隆年间江苏分府城市人口 757

表17-6乾隆年间浙江城市人口估测 762

表17-7乾隆年间广信府各县城市户与乡村户 763

表17-8清代中期贵州、云南城市人口估测 771

表18-1清代直隶西宁县、保安州城乡人口的变化 782

表18-2宣统二年承德城市分籍户口 785

表18-3猗氏县光绪三年、光绪六年县城户口 791

表18-4光绪九年孝义厅城的人口构成 794

表18-5宣统元年南通城市的人口构成 804

表18-6汝城县嘉庆二十一年分乡户口与1929年分区户口 817

表18-7清末和民国湖南城市等级与人口 819

表18-8 1909年至1911年湖北各县户口及县城户口 820

表18-9乾隆四十一年和光绪十九年分省城市人口 828

表19-1公元2年至2000年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动 831

表19-2 1982年十一省市55岁至59岁组妇女终身活产及存活子女状况 874

表19-3 1982年十一省市60岁至64岁组妇女终身活产及存活子女状况 874

图目 833

图19-1中国人口的数量增长 833

图19-2中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835

图19-3 1700年至2050年中国的人口膨胀(李中清、王丰绘制) 837

图19-4清代湘赣地区若干家族人口增长率的变动 878

图19-5清代浙江各类地形区家族人口增长率的变动 880

图19-6 1949年至1987年中国人口的变动 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