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问题提出之理由及其范围 1
第一章 问题提出之理由 1
一、在满邦人之不振 1
二、对策缺陷之理由 3
三、树立对策之前提要件 3
第二章 问题之范围 4
一、不涉及对策 4
二、略去不振事实之详述 5
三、略去满蒙发展之理由 5
本论 在满邦人不振原因之检讨 7
绪言 原因之三大别及其特性概观 7
第一编 国际的原因 8
第一章 国际的原因之特性及其种类 8
第二章 排日本质之检讨 10
一、排日信念之形成 11
甲、排日信念之形成 11
(A)中国国民之国家自觉 16
(B)中国国民之国际心理 18
(C)日本国力之轻视 19
(D)对于自国武力之妄信 19
(E)日美战争之预料 20
(F)确保政权之手段 21
乙、排日信念之人的范围 23
(A)智识阶级与民众之排日信念之差 24
(B)中国大众形成排日信念之可能 24
二、排日当事者之有能 27
甲、中国人素质之优良 27
乙、中国人教养之进步与排日指导者之教养 28
丙、政权者之有能 28
三、排日手段之效力 30
甲、有力之排日手段 30
(A)不合法之排日手段 30
(1)排日心理之养成 30
(2)妨害商租 31
(3)排斥日货 33
(4)铁路利权之阻害 34
(5)其他不合法之排日行为 36
(B)合法之排日手段 38
(1)由课税而阻害我人之经济发达 38
(2)铁路竞争 39
乙、彼等之有利立场 40
(A)容易施行排日手段之国情 41
(B)排日手段可甚丰富 41
(C)未开化国对于困苦可有强轫性 41
(D)由南北统一所生彼等有利立场 41
(E)彼等之攻势的立场 41
(F)彼等为日本顾客之立场 41
第二编 社会的原因 48
第三章 社会的原因之性质及其种类 48
第四章 人种的与文化的原因 48
一、有能力民族与无能力民族之接触及其结果 49
二、有能力民族与有能力民族之接触及其结果 49
甲、两民族文化相等之时 49
乙、文化上有高下之差别时 50
(A)能力与文化不一致之理由 50
(B)接触之结果—文化民族之劣败 51
三、中国人之能力 53
甲、外观上中国人之本质 53
乙、中国人为优等民族之理由 54
(A)理论的证明 54
(B)事实的证明 55
四、与日本接触的结果 56
甲、日本人之劣败 56
乙、欧美人之劣败 57
丙、对于已败之满洲农业经营之观察 58
(A)殖民地农业及其经营者之资格 58
(B)殖民地农业经营者之中国人 59
(C)殖民地农业经营者之日本人 59
五、智力对抗之检讨 62
第五章 内政上的原因 64
一、财务行政上的原因 64
二、治安行政上的原因 65
三、内政上原因的结论 67
第六章 经济上的原因 68
一、由满洲劳力所生之原因 69
二、由满洲资源上所生之原因 70
三、由日本资本力所生之原因 71
四、由满洲住民富力所生之原因 73
五、由满洲通用纸币所生之原因 74
甲、满洲纸币 75
乙、银价暴落 76
第七章 社会的原因之结论 77
第三编 政策的原因 78
第八章 政策的原因之特质及其种类 78
第九章 殖民政策的原因 78
一、殖民地发展之状态与其效力之无考虑 79
甲、殖民地发展之状态与其效力之差 79
(A)殖民地发展状态 79
(B)效力之相差 80
(1)人口发展之效力 80
(2)资本发展之效力 82
(3)商业发展之效力 82
乙、我人过去对满殖民政策之检讨 83
(A)对于发展状态之错失(未考虑人口发展) 83
(B)发展状态以外之错失 84
(1)未考虑设施对于发展之影响 84
(a)文化设施与发展之关系 84
子、文化设施与消费及其负担之增加 85
丑、文化设施与软弱性之养成 86
(b)在满邦人与其文化设施 87
(2)忽视先驱者特性之行政 89
(a)先驱者之特性 89
(b)满洲之我人行政 91
第十章 对抗政策的原因 93
一、充实满铁资力对策之错误 93
甲、我人之蒙满发展与满铁之关系 93
乙、充实满铁资力无考虑 94
(A)充实满铁之积极政策之错误 94
(1)陆地交通政策之错误 95
(2)海上连络政策之错误 95
(B)充实满铁资力消极政策之无考虑 101
二、保护政策之错误 103
第十一章 外交政策的原因 106
一、刺激外交之弊 106
二、愤怒外交之不利 107
三、悦媚外交之劣策 108
第十二章 政策的原因之结论 108
结论 111
第一章 问题之解答与教示 111
一、问题之解答 111
二、问题之教示 111
第二章 问题解答之疑点 112
一、大和民族之不适住寒地性 113
二、大和民族之嫌恶移住性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