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篇 总论 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1
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 1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性 5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0
第二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14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14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和继续革命 19
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和唯生产力论 2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大作用 2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规律 28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 32
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35
以没收手段剥夺大资本 4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建立 41
第二篇 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 41
第二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建立 41
采取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改造中小资本 46
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5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建立。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57
农业合作化是改造小农经济的唯一道路 57
农业合作化的阶级路线和步骤 65
我国农村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71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建立的主要特点 7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优越性 8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8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88
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地位、管理体制 88
全民所有制在斗争中巩固和发展 9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 101
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作用、组织形式 101
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资产阶级法权 105
集体所有制在斗争中巩固和发展 11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二重性 120
社会主义产品的直接社会性和商品性 120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一般特征 120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是直接社会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 12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132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主导方面和生产目的 132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的旧痕迹和生产目的 141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14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形成 149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基础 149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中人们的相互关系 149
上层建筑在社会主义相互关系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15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中的矛盾 155
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仍然是阶级关系 155
社会主义的分工和协作 159
社会主义相互关系中的旧痕迹 165
第三节 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 170
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相互关系的意义 170
限制人们相互关系中的资产阶级法权 175
社会主义生产高速度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1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高速度发展 184
第六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高速度发展和节约 184
抓革命 促生产 190
驳“一切为了现代化” 19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节约 197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项基本原则 197
社会主义的经济核算制 201
批判苏修的“完全经济核算制” 206
第三节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09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本质和基本要求 209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在斗争中形成和发展 214
第三篇 社会主义的流通过程 219
第七章 社会主义产品的交换 21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交换的一般特征 219
社会主义交换过程是直接的社会分配和商品交换的统一 219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的形式 2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计划调拨 225
生产资料计划调拨的重要意义 225
生产资料计划调拨中的几种关系 227
生产资料计划调拨的渠道 230
社会主义商业的作用 23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 232
社会主义的国内市场 236
社会主义商业中的几种关系 238
第四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制度 243
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交换的性质 243
限制商品制度方面资产阶级法权的必要性 244
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247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 251
第五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251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255
第八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和价值规律 2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和货币流通 258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258
我国的人民币 26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流通规律 2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格 269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流通中的作用 269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依据 272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格形成的特点 274
货币和货币交换的存在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土壤 276
第三节 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和货币流通 276
限制货币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 279
第四篇 社会主义的分配过程 283
第九章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 283
第一节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83
提倡各尽所能,发扬共产主义的劳动精神 283
按劳动分配个人消费品 287
按劳分配原则的资产阶级法权 289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形式 294
第二节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形式 294
人民公社集体所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形式 298
第三节 限制按劳分配方面的资产阶级法权 301
限制的必要性 301
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308
第五篇 社会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314
第十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31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 314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314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两大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 317
第二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323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323
国民经济的几种主要比例关系 326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332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 335
客观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计划工作 335
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方法 338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340
第四节 批判修正主义的“经济自由化” 34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 34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农业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4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47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关系 358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358
社会主义工业化 365
实质是巩固工农联盟和逐步消灭工农差别 37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分配 377
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 377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377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迅速增长 378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 380
第二节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385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 385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 389
批判“‘国富’民穷”的反动谬论 3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392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 392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是实现有?划地集中和分配国民收入的工具 394
社会主义银行信贷是有计划地动员和再分配货币资金的形式 397
第六篇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401
第十三章 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401
第一节 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401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 401
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条件 405
第二节 实现共产主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413
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413
批判假共产主义 415
第三节 共产主义一定在全世界胜利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