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关于经济史学 1
二、关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 3
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意义 4
第一讲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 1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剧增 2
二、地主经济与农民经济 4
三、商品经济发展新阶段 5
四、在严格限制下中外贸易不断扩大 7
第二讲 条约制度的形成及其对中外经济关系的影响 12
一、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形成 13
二、外国资本在华势力扩张 14
三、中外贸易的主要变化 22
四、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 31
第三讲 清后期社会经济制度变革 39
一、农民大起义的冲击及清廷财税制度的变化 40
二、洋务新政的成就与局限 43
三、“戊戌维新”的经济变革主张 50
四、“清末新政”及近代中国第一次经济立法高潮 52
第四讲 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变革 59
一、辛亥革命与第二次经济立法高潮 60
二、国民革命与第三次经济立法高潮 63
三、国民党政府的国家资本主义举措 69
第五讲 国内市场与商人资本的发展变化 77
一、国内市场的扩大及其局限 78
二、大宗商品流转模式及其对工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80
三、新式商业的崛起与商业的三重结构 82
四、金融业新旧势力的盛衰更替 85
五、商人资本的发展 94
第六讲 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发展 97
一、民族近代产业产生与发展的主要条件 98
二、主要工矿行业发展概况 100
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11
四、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115
第七讲 农业经济的缓慢发展 122
一、封建性地权分配关系与租佃关系 123
二、局部农业开发及农业新经营方式的出现 127
三、农业科技推广及其障碍 132
四、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及30年代的危机 134
五、苏区的土地革命 136
第八讲 抗战时期的经济战线 140
一、日伪在沦陷区的金融掠夺及对华货币战 141
二、日伪在沦陷区的工农业掠夺和统制 145
三、日伪贸易垄断政策及对华贸易战和物资战 153
四、国统区战时经济体制的调整及对日经济作战 154
第九讲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成长 162
一、抗日根据地经济斗争特点及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 163
二、大生产运动与根据地财政经济的好转 166
三、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恶化与城乡经济的衰退 168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及其实施情况 176
第十讲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在大陆的建立 182
一、“一穷二白”——旧中国的历史遗产 183
二、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 187
三、“米棉之战”——治理通胀的非凡成就 188
四、调整工商业的举措 190
五、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191
第十一讲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7
一、新历史条件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198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200
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204
四、“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210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 213
第十二讲 探索中的曲折前进 220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 221
二、“三面红旗”、“八字方针”与“文革” 224
三、以备战为中心的“三线建设” 232
四、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 234
五、经济建设的成就与主要问题 237
第十三讲 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1) 240
一、扭转乾坤——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心任务 241
二、农村改革与“一号文件” 242
三、城市改革的起步 247
四、扩大对外开放 249
五、新经济增长因素的迅速成长 254
第十四讲 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 258
一、“南方讲话”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9
二、“三步走”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61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63
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265
五、“两个大局”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69
六、落实科学发展观任重而道远 271
主要参考书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