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驾驭经济》与《金融体系》(代译者的话) 1
中文版序言 1
前言 1
第一篇 理论背景 3
第一章 经济政策与政治学范式 3
功能主义模型 6
文化分析 9
公共选择理论 11
集团理论 15
以国家为中心的理论 17
研究国家-社会关系的制度主义方法 21
本书的计划 24
第二篇 英国的政治经济 29
第二章 英国经济衰落中的市场与国家 29
国家的规模 33
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35
文化的作用 39
替代性的解释 40
早期工业化、帝国及市场的形成 43
结论 52
第三章 英国经济政策的模式 55
宏观经济政策的模式 56
产业政策的模式 59
政策的根源 66
结论 80
第四章 凯恩斯主义的演变 82
战后的安排:1945—1951年 83
凯恩斯主义的第一阶段:需求管理 91
凯恩斯主义的第二阶段:收入政策 95
凯恩斯主义的第三阶段:干预产业 102
凯恩斯共识的崩溃 112
第五章 撒切尔夫人的保守主义试验 120
1979—1986年的宏观经济政策 123
劳资关系政策 129
产业政策 132
目标与绩效 139
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的宏观经济绩效 143
紧缩政策的分配结果 149
重塑的社会及国家 154
长期的展望 158
经济战略的政治面 162
第三篇 法国的政治经济 169
第六章 法国经济计划的政治角色 169
经济计划的管理机构 171
法国的九个经济计划:1946—1988年 172
计划的演变 177
计划的执行和产业政策 183
经济计划的政治功能 189
从经济光芒到政治阴影 192
从理性个体到社会变化中的学徒 194
结论 196
第七章 国家与经济计划的演变 198
国家的独立性 201
国家的凝聚力 207
国家的合法性 212
变化的经济计划环境 217
去计划化 222
结论 227
第八章 密特朗的社会主义试验 230
1981—1982年的再分配性凯恩斯主义 232
经济的约束 234
1982—1983年的紧缩政治 237
国有化 242
产业政策:国家主义的复兴 248
产业政策的演变 252
社会党领导下的经济计划 255
社会党领导下的国家 257
社会的重组 261
结论 265
第四篇 比较的视角 273
第九章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制度逻辑 273
制度主义方法 276
联邦德国 279
法国 288
英国 296
政策的最新演变 302
第十章 国家-社会关系的组织结构 309
结构性相互依赖 310
组织结构的差异与阶级力量的平衡 314
国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317
新统合主义与政策制定 319
政治体系的约束 322
创新与政治体系 325
制度、利益与理念 330
回顾与展望 334
参考文献 338
索引 377
译者后记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