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精彩回眸 3
春风桃李花开日 3
编辑生涯20年 5
我的回忆 10
大喜之后的奇怪遭遇 14
“她”、“漫画”、“幽默”随想 16
任钧教授二三事 19
回忆幼时过年 21
旅途随想 25
登长白山 25
瘦西湖畔赏琼花 27
情系木屋山庄 30
泛舟湄南河 32
在泰国芭堤雅 35
被大象卷起的瞬间 37
在椰林湾 39
普陀山与《听潮》 42
西山夜话 44
拾贝记 46
红叶抒情 47
两次奇遇喜鹊 48
名人访谈 53
让辛德莉拉常驻人们的心灵——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蒋孔阳谈美学 53
谢晋谈家庭教育 55
教育心理学“本土化”趋势——燕国材教授谈教育心理学 5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访全国政协教育组负责人董纯才同志 61
为伊痴情终不悔——记上海京剧院艺术总监黎中城 68
为现代文学填补空白——访文学博士杨剑龙教授 72
天方的戏剧和人生 75
宁波平民才子——记著名剧作家天方 78
病树前头万木春——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议委员会副主任戴目 80
凡人轶事 95
家庭诗会 95
家庭桂花诗会 97
酒心一级棒 100
真的好想你 102
大家族卡拉OK 104
套装情深 106
母亲赠戒 108
屋庐居迁沧桑录 110
构筑自家的庭园 113
儿子要娶日本媳妇 115
给家宴添些雅趣 118
日本媳妇学中国话 121
装点新园春色 123
把时髦送给母亲 125
家庭秋词背诵比赛 127
让我们告别昨天 129
送别 131
从东京捎回的礼物 133
家庭·社会·儿子·父亲 135
网球乐 136
雾中打网球 138
条条鲫鱼寄深情 139
“小外公”试做心理实验 141
花卉随感 147
百合花抒情 147
丁香花抒情 149
腊梅情结 152
雨中赏海棠 154
映山红情结 155
又逢桂花飘香时 157
雨打芭蕉 159
漫话“枫叶文化” 161
葡萄架下 163
教苑新曲 167
此君足下始知春——记原敬业中学校长翁曙冠 167
只有“耀中”独自芳——访香港耀中国际学校校监陈保琼博士 177
心灵的宇航员——记冯永熙老师 180
桃李芬芳 191
红马甲的故事——记上海市统计职校毕业生 191
“三分茶,七分情” 193
绚丽多姿的立体庭园——记庭园种植能手韩国辉 195
让青春和理想在弧光中闪耀——记上海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技校毕业生朱吉云 201
一枝红杏出墙来——记徐汇区职校毕业生孙兵 207
毅力是通往成功的阶梯——记打浦中学职业班毕业生庄勤 215
老字号里的小字辈——记上海风雷职校毕业生吴文青 221
厨师与厨师长——记上海旅游职校毕业生顾建伟、刘兆民 225
“明星在我们身边” 228
大桥下的一盏明灯 231
走出寂静的世界——记金山县聋哑学校毛华 233
名校风采 243
骨气·志气·锐气·正气——记位育中学的气节教育 243
从传统美德教育起步——记国际商学院附中 245
“人要有更大的标准才能大成”——锡山市中学素质教育侧记 248
爱我所爱 无怨无悔——为枫围中心小学教师群体塑像 251
祖国在心中——记松江建筑工程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 254
绿叶正依笼——记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办学特色 256
拥有一流设施之后 259
没有目标,哪来劲头? 261
艺文杂谈 267
萧伯纳与褒曼的对话 267
呼唤真、善、美——观电视连续剧《儿女情长》 269
她为五百部影视片配音——访著名配音演员刘广宁 271
他在银幕背后塑造角色 274
京剧舞台“变脸”艺术——记舞美设计师翁丽君 276
苏轼练字 277
浅析世界名著中的金钱描写 279
中外文豪从这里起步 285
逸夫舞台下 288
编后拾遗 293
“职称”与“称职” 293
不宜强加于人 295
劝君读点诗词 297
叶公好龙有续篇 299
礼让、谦让、忍让 301
名人轶事释疑教育难点 303
教师应塑造新的自我形象 307
谈谈“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10
己不正,焉能正人 312
归来吧,春天! 314
德育的春天 316
梦幻的追求 318
世纪之交中国教育的微雕 319
兹事体大——《社会名人谈教育》编后 321
赵赫“破案”记 323
美感将唤醒你智慧之神 325
后记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