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规范与标准手册 第6册》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3
  • ISBN:15217·103
  • 页数:43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设计的一般规定 1

第二节 空间桁架位移法的计算原则 3

第三节 交叉梁系分析法计算 3

第一节 一般计算原则 3

第三章 网架结构的计算 3

第四节 拟板法计算 4

第五节 施工安装荷载及地震、温度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原则 4

第四章 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 5

第一节 杆件 5

第二节 焊接钢板节点 6

第三节 焊接空心球节点 6

第四节 螺栓球节点 8

第五节 支座节点 9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1

第五章 制作与安装 11

第二节 制作与拼装要求 12

第四节 分条或分块安装法 13

第五节 高空滑移法 13

第三节 高空散装法 13

第六节 整体吊装法 14

第七节 整体提升法 15

第九节 验收 16

第八节 整体顶升法 16

附录一 常用网架形式 17

附录二 交叉梁系差分法的差分算子及内力表达式 19

附录三 考虑剪切变形梁元法的单元刚度矩阵、位移列阵、节点力列阵及内力表达式 21

附录四 拟板法的网架杆件内力计算公式及折算刚度 22

附录五 矩形平面周边简支网架拟板法的内力和挠度表 25

附录六 周边简支斜放四角锥网架假想弯矩法的计算公式 30

附录七 常用焊接钢板节点构造参考图 3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4

第二节 提升阶段平板的计算 34

第一节 板的设计原则 34

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JGJ8—76〔一〕)第一章 总则 34

第二章 板的设计 34

第三节 使用阶段平板的计算 35

第一节 柱的设计原则 37

第三章 柱的设计 37

第四节 平板的配筋与构造 37

第二节 提升阶段柱的验算 38

第三节 使用阶段柱的计算 40

第一节 板柱节点 41

第四章 节点设计 41

第二节 提升环 43

第五章 柱的施工 44

第四节 密肋板 45

第三节 混凝土灌筑 45

第六章 板的制作 45

第一节 胎模与隔离层 45

第二节 提升环制作 45

第五节 提升注意事项 46

第四节 柱的稳定措施 46

第七章 提升 46

第一节 提升设备 46

第二节 提升单元与程序 46

第三节 提升准备 46

附录 升板结构计算例题(供参考) 47

第八章 验收 47

第六节 板的就位与固定 47

第二节 抗侧力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58

第一节 一般设计原则 58

《升板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JGJ8—79〔二〕)第一章 升板建筑抗侧力结构的设计 58

第三节 抗侧力结构截面和节点的设计及构造 61

第四节 抗侧力结构在施工阶段的稳定性验算 62

第二节 墙体施工 65

第一节 一般要求 65

第二章 升提法及升滑法施工 65

第三节 劲性配筋柱施工 66

第四节 验收 67

附录一 带刚域杆件的线刚度修正系数 68

附录二 板柱结构及板柱——壁式框架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 72

附录三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 73

附录四 板与剪力墙连接及劲性配筋柱接头构造参考图 74

附录五 变刚度等代悬臂柱的截面刚度修正系数ξ 75

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SDJ2— 76

附录六 群柱与内竖筒或剪力墙共同工作时的计算长度系数μ 7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78

液压滑升模板工程设计与施工规定(JGJ9— 78

第一章 总则 78

第二章 工程设计 78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3— 79

第二节 筒壁结构 79

第三节 框架结构 79

第四节 墙板结构 7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施工规定(JGJ10— 79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定(JGJ7— 80

第三章 滑模装置 80

第一节 总体设计 80

第二节 部件的设计与制作 81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GJ17— 81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3— 81

第三节 组装与拆除 83

第四节 支承杆 84

第五节 混凝土 84

第四章 工程施工 84

第三节 预埋件与预留孔洞 84

第二节 钢筋 84

第六节 滑升 85

第七节 横向结构 86

第五章 工程验收 86

附录一 主次梁的连接构造 86

附录二 楼板与墙的连接构造 87

附录三 滑模装置设计荷载参考值 88

附录四 支承杆的允许承载力与数量的计算 88

附录五 测定混凝土凝结状态的贯入阻力法 89

附录六 名词统一表 9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91

第一章 总则 91

第二章 设计 91

第二节 锚杆 94

第一节 光面爆破 94

第三节 喷射混凝土与钢筋喷射混凝土 94

第三章 施工 94

第二节 锚杆 95

第三节 喷射混凝土与钢筋喷射混凝土 95

第四章 检验 97

第一节 质量检查 97

第四节 安全技术 97

第二节 工程验收 98

附录一 锚杆杆体用钢筋的技术资料 98

附录三 国产主要炸药种类及性能 99

附录二 喷射混凝土试块的切割制作法 99

附录五 喷射混凝土用砂、石的技术要求 100

附录四 国产电雷管技术性能 100

附录七 喷射混凝土与岩面粘结力试验 101

附录八 锚杆锚固力及注浆密实度试验 101

附录六 国产喷射机的主要类型及技术性能 101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试行)(坑道、地道、掘开式工事)第一章 总则 103

第二章 建筑 104

第一节 规划布局 104

第二节 一般规定 105

第三节 主体设计 106

(Ⅰ)基本要求 106

(Ⅱ)地道、坑道工事 107

(Ⅰ)出入口的数量 108

(Ⅱ)出入口的位置 108

(Ⅲ)出入口的形式 108

(Ⅲ)掘开式工事 108

第四节 出入口设计 108

(Ⅳ)出入口通道尺寸 109

(Ⅴ)出入口的抗力 109

(Ⅰ)口部的防护密闭设施 110

(Ⅱ)出入口第一道防护门或防护密闭门的设置位置、门的开启方向 110

第五节 口部防护设计 110

(Ⅲ)缓冲通道、防毒通道、洗消间、简易消毒间 111

(Ⅳ)活门、活门室、扩散室 112

(Ⅵ)水封井 114

(Ⅰ)柴油发电站 114

第六节 柴油发电站和辅助房间 114

(Ⅴ)滤毒室、风机室 114

(Ⅱ)厕所 115

第七节 内部装修 115

(Ⅲ)地下伙房 115

(Ⅳ)蓄电池室 115

第八节 排水、防水和防潮 11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16

第二节 材料 117

第三节 防127火箭 117

第四节 防早期核辐射 119

第五节 核爆炸冲击波、压缩波参数 120

第六节 工事荷载 122

(Ⅰ)掘开式工事荷载 122

(Ⅱ)岩石中坑道、地道工事荷载 123

(Ⅲ)土中地道、坑道工事荷载 123

(Ⅳ)堆土工事荷载 124

(Ⅵ)出入口通道结构荷载 124

(Ⅷ)扩散室结构荷载 124

第七节 结构动力计算 124

(Ⅰ)一般规定 124

(Ⅴ)竖井结构荷载 124

(Ⅱ)动力系数 126

第八节 截面选择 127

(Ⅲ)荷载系数 127

第九节 构造要求 128

(Ⅰ)一般规定 128

(Ⅱ)出入口通道 129

(Ⅲ)动力结构节点 130

(Ⅳ)沉降缝、伸缩缝 131

(Ⅴ)工事接头 131

(Ⅵ)间壁与回填 133

(Ⅰ)一般规定 133

(Ⅱ)支护设计 133

第十节 喷锚支护 133

附录一 常用结构对称型基本自振圆频率的计算 134

附录二 围岩分类及分类组合方法 143

附录三 掘开式砖直墙圆拱结构截面厚度 145

附录四 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工事抗127火箭局部作用的典型配筋图 145

第四章 孔口防护 14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47

第二节 设计荷载 148

(Ⅰ)结构计算 148

第三节 门扇 148

(Ⅱ)构造要求 149

第四节 门框墙 150

(Ⅰ)结构设计 150

(Ⅲ)闭锁、铰页 150

(Ⅱ)构造要求 152

(Ⅰ)结构设计 155

(Ⅱ)活门关闭时间的计算 155

第五节 悬板式活门 155

第六节 消波系统 156

(Ⅰ)消波系统的选用 156

(Ⅱ)余压计算 157

拱门门扇计算 159

附录一 钢筋混凝土带拉板(杆)的圆 159

附录二 由门框墙承受推力的圆拱门门扇计算 160

附录四 余压升压时间的计算 160

附录三 进风风压值 160

第五章 通风 16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61

第二节 防护通风 162

第四节 机械通风 165

第三节 自然通风 165

第五节 医院、救护站、指挥所、通信工程的通风 166

第三章 结构 166

第六节 干道、仓库和几种房间的通风 168

第七节 柴油发电站的通风 169

附录一 工事埋深小于10米的传热量计算 169

附录二 噪声评价标准曲线 173

第六章 给水排水 174

第一节 给水 174

第二节 排水 174

第三节 洗消 176

第四节 消防 176

第七章 供电照明 177

第二节 电源 17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177

第五节 柴油发电站的冷却水和供油 177

第三节 电气线路 178

第四节 电力、照明 179

第五节 电站 181

第六节 10千伏变压器设置 182

第七节 接零和接地 183

附录二 进气、排烟阻力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 184

附录四 柴油发电机组全压起动鼠笼型电动机试验数据 184

附录三 常用电缆和导线型号名称 184

附录一 海拔标高及温、湿度对柴油机功率的影响 184

火力发电厂建筑设计技术规定(SDGJ4—78·试行)第一章 总则 189

第二章 一般规定 189

第一节 建筑模数 189

第二节 防火防爆 194

第三节 噪声控制 195

第四节 天然采光 196

第五节 建筑热工 197

第六节 构造和装修 197

第一节 主厂房 200

第三章 主厂房建筑 200

第二节 集中控制室 202

第四章 电气建筑 203

第三节 电气试验室 203

第二节 通讯室 203

第一节 主控制楼 203

第四节 配电装置室 204

第五章 燃料建筑 204

第一节 卸煤建筑 204

第二节 运煤建筑 205

第三节 运煤辅助建筑 205

第五节 除灰建筑 206

第一节 化学水处理室 206

第六章 化学建筑 206

第四节 燃油泵房 206

第二节 油处理室 207

第三节 制氢站 207

第一节 修配厂 208

第七章 辅助建筑 208

第三节 乙炔站 209

第五节 金属试验室 209

第二节 空气压缩机室 209

第四节 热工试验室 209

第六节 分场维修间 210

第二节 传达室 210

第三节 材料库 210

第八章 附属建筑 210

第一节 办公楼 210

第四节 汽车库、消防站 211

第九章 厂区生活建筑 211

附录一 噪声控制有关公式、附表及附图 212

附录二 天然采光有关系数附表 217

附录三 建筑热工计算有关公式 217

防护措施 218

附录五 金属物理试验室防射线砂浆、混凝土配合比 218

附录四 常用建筑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及 218

第一章 总则 219

第一节 所址选择 219

第二节 所区规划和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 219

第二章 所址选择和所区规划 219

第三节 管线布置 220

第三章 电气部分 220

第一节 主变压器 220

第四节 所区内、外道路 220

第二节 主接线 221

第三节 所用电源 221

第四节 电气设备用的空气压缩装置 222

第六节 操作电源 222

第五节 控制楼(室) 222

第七节 二次接线 223

第九节 电力电容器装置 223

第八节 电气照明 223

第十节 电缆敷设 224

第四章 同步调相机 225

第一节 接线和起动方式 225

第二节 布置方式和油、水系统 225

第十一节 辅助设施 225

第五章 远动和通信 226

第一节 远动装置 226

第二节 变电所作为调度端时的要求 227

第六章 土建部分 227

第一节 控制楼(室)、调相机房和配电装置室 227

第三节 通信 227

第二节 屋外架构、设备支架及其他 228

第四节 采暖和通风 229

第三节 辅助生产建筑物和附属建筑物 229

第五节 防火 230

附录 地下管线之间和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之间的最小净距 231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TJ29—78·试行)第一章 总则 232

第三章 工艺系统 232

第二章 压缩空气站的布置 232

第四章 压缩空气站的组成和设备布置 233

第六章 电气、热工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 234

第五章 建筑 234

第七章 给水和排水 235

第九章 压缩空气管道 236

第八章 采暖和通风 236

氧气站设计规范(TJ30—78·试行) 238

第二章 氧气站的布置 238

第一章 总则 238

第三章 工艺设备的选择 239

第四章 工艺布置 239

第五章 建筑和结构 241

第六章 电气和热工测量仪表 241

第七章 给水和排水 242

第九章 管道 242

第八章 采暖和通风 242

附录一 厂区、氧气站及车间架空氧气管道与其它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244

附录三 厂区架空氧气管道与铁路、道路和架空导线之间的最小交叉净距 245

附录四 厂区埋地氧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等的最小水平净距 245

附录五 厂区埋地氧气管道与其它埋地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245

附录二 厂区架空氧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 245

附录六 名词解释 246

第一章 总则 247

第二章 乙炔站的布置 247

乙炔站设计规范(TJ31—78·试行) 247

第三章 工艺设备的选择 248

第四章 工艺布置 249

第五章 建筑和结构 250

第六章 电气和热工测量仪表 250

第七章 给水和排水 251

第八章 采暖和通风 251

第九章 乙炔管道 252

附录二 厂区架空乙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 254

附录三 厂区架空乙炔管道与铁路、道路和架空导线之间的最小交叉净距 254

附录一 厂区、乙炔站及车间架空乙炔管道与其它架空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254

附录四 厂区埋地乙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水平净距 255

附录六 名词解释 255

附录五 厂区埋地乙炔管道与其它埋地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255

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GBJ41—79·试行)第一章 总则 25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56

第二章 锅炉及燃烧设施 256

第三节 燃烧重油的设施 257

第二节 燃烧煤的设施 257

第四节 燃烧天然气的设施 258

第三章 热水锅炉及附属设施 258

第四章 锅炉房的布置 260

第一节 锅炉通风 261

第二节 烟气排放 261

第五章 锅炉通风和烟气排放 261

第六章 锅炉给水设备和水处理 262

第一节 锅炉给水设备 262

第二节 水处理 263

第一节 煤和灰渣的贮运 263

第七章 燃料和灰渣的贮运 263

第二节 油的贮存 264

第一节 热工监测 265

第二节 热工控制 265

第八章 热工监测和控制 265

第九章 化验和检修设施 266

第十一章 土建、电气、采暖通风和给水排水 266

第一节 土建 266

第十章 汽水管道 266

第二节 电气 267

第四节 给水排水 268

第十二章 厂区热力管道 268

第一节 供热系统 268

第三节 采暖通风 268

第二节 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269

第四节 管道材料和保温 271

第三节 管道热补偿和管道支架 271

附录一 厂区架空热力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路和架空导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272

附录三 埋地热力管道和热力管沟外壁与其它各种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净距 272

附录二 埋地热力管道和热力管沟外边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272

第一章 总则 273

第二章 井筒地质检验和支护材料选用 274

第一节 检查钻孔 274

第二节 支护材料 275

第三章 表土施工 27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76

第二节 立井表土施工 276

第三节 斜井和平硐表土施工 277

第四章 立井井筒普通法施工 278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78

第二节 井筒掘进 278

第三节 永久支护 279

第四节 过特殊岩层的有关规定 282

第五节 工程验收 282

第五章 立井井筒特殊法施工 28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83

第二节 冻结法施工 283

第三节 预注浆法施工 286

第四节 钻井法施工 288

第五节 沉井法施工 288

第六节 混凝土帷幕法施工 289

第六章 立井井筒延深和恢复 29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91

第二节 自上向下延深井筒 291

第三节 自下向上延深井筒 292

第四节 井筒恢复 292

第七章 巷道、天(溜)井和硐室施工 29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293

第二节 巷道掘进 294

第三节 探、放水 294

第四节 天(溜)井施工 295

第五节 硐室施工 296

第六节 支护 297

第七节 工程验收 299

第八章 光面爆破和锚喷支护 301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01

第二节 光面爆破 301

第三节 锚杆和钢筋网施工 301

第四节 喷浆和喷射混凝土施工 302

第五节 特殊岩层的锚喷支护施工 302

第六节 工程验收 303

第九章 立井井筒装备 303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03

第二节 罐道梁安装 304

第三节 罐道安装 304

第四节 梯子间和管线安装 305

第五节 工程验收 305

第十章 井架和井塔施工 306

第一节 一般规定 306

第二节 金属井架的组装和竖立 307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井架和井塔 308

第四节 附属工程 309

第五节 工程验收 309

附录一 水文地质条件分类 310

附录二 喷射混凝土试块的切割制作法 310

附录三 国产主要炸药种类及性能 311

附录四 国产电雷管技术性能 311

附录五 立井临时提升设备的选择 312

附录六 信号和通讯的设置 312

附录七 立井施工悬吊设备的布置 312

附录八 预注浆参数表 314

第一节 厂用电电压 315

第一章 总则 315

第二章 厂用电接线 315

第四节 厂用备用或起动电源 316

第二节 厂用母线的接线方式 316

第三节 厂用工作电源 316

第五节 交流事故保安电源 317

第六节 厂用负荷的连接和供电方式 318

第二节 容量选择 319

第七节 低压检修供电网络 319

第三章 厂用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选择及电动机起动时的电压校验 319

第一节 负荷计算 319

第五节 成组电动机自起动时厂用母线电压的校验 320

第三节 电压调整 320

第四节 电动机正常起动时的电压校验 320

第一节 型式选择 321

第六节 阻抗选择 321

第四章 厂用电动机 321

第一节 高压厂用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及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322

第二节 电压选择及容量校验 322

第五章 高、低压厂用电器和导体的选择及短路电流计算 322

第二节 低压厂用电器和导体选择的一般原则 323

第五节 低压电器的选择 324

第三节 380伏厂用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324

第四节 低压电器的组合 324

第二节 厂用变压器及其他厂用电气设备布置 325

第六章 厂用电气设备的布置 325

第四节 对通风的要求 326

第三节 对土建的要求 326

第三节 高压厂用工作、备用及起动变压器的保护 327

第二节 厂用工作及备用电抗器回路的保护 327

第七章 厂用继电保护装置 327

第一节 厂用继电保护的一般要求 327

第五节 高压厂用电动机的保护 329

第四节 低压厂用工作及备用变压器的保护 329

第六节 低压厂用电动机的保护 330

第一节 厂用电的控制和信号 331

第八章 厂用电的控制、信号、测量及自动装置 331

第七节 厂用高压架空和电缆线路的保护 331

第三节 厂用电的连锁及自动装置 332

第二节 厂用电气设备的测量仪表 332

附录二 主要厂用负荷特性表 333

附录一 发电厂厂用电率的计算 333

附录四 厂用变压器的负荷计算 337

附录三 检修配电箱装设地点及数量 337

附录五 厂用电电压调整计算 338

附录六 电动机正常起动时的电压计算 339

附录七 成组电动机自起动时厂用母线电压的计算 340

附录八 电动机起动温升计算 341

附录九 6千伏厂用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343

附录十 380伏中央配电屏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法 346

附录十一 380伏系统短路电流计算曲线 348

附录十三 熔断器与自动开关选择 364

附录十二 380伏低压设备组合表 364

附录十四 380伏供电回路持续工作电流计算 365

附录十五 厂用电气设备的测量仪表 366

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 368

第二篇 企业供电 368

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技术暂行条例 368

第一篇 总则 368

第二章 企业变电所 373

第三章 车间变电所 375

第四章 10千伏及以下架空线路 376

第五章 10千伏及以下电缆线路 377

第一章 通用规定 379

第三篇 电力传动 379

第二章 炼铁车间 385

第三章 转炉、平炉炼钢车间 388

第四章 电弧炉炼钢车间 390

第五章 铁合金电炉车间 392

第六章 交流主传动轧钢车间 394

第七章 直流主传动轧钢车间 395

第八章 焦化车间 398

第九章 耐火材料车间 400

第十一章 动力设施 401

第十章 机械修理设施、金属制品车间及试验室 401

第十二章 移动机械 403

第十三章 机械化联锁运输线 404

第十四章 防爆、防火和防蚀车间 405

第一章 照明部分 406

第四篇 电气照明 406

第二章 电气部分 413

第一章 总则 416

第二章 器材检验 416

第三章 施工测量 417

第四章 土石方工程 417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18

第二节 现场浇制基础 418

第五章 基础工程 418

第六章 杆塔工程 420

第一节 一般规定 420

第四节 岩石基础 420

第三节 装配式预制基础 420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电杆 422

第二节 铁塔 422

第四节 拉线 423

第一节 放线 424

第二节 连接 424

第七章 架线工程 424

第三节 紧线 427

第四节 附件安装 428

第九章 工程验收 429

第一节 验收检查 429

第八章 接地工程 429

第三节 工程移交资料 430

第二节 竣工试验 430

第一节 厂用配电装置的布置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