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儒学的产生 1
1.“儒”的本义及其演变 2
2.“儒”与学术下移 11
3.儒学与中国士阶层 15
二、关于儒学的结构、价值、功能 21
1.儒学的结构、体系 22
2.儒学与封建专制主义 31
3.儒学与后工业化社会 37
4.儒学与社会现代化 44
5.儒学与东亚工业文明 49
6.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54
7.儒学与人类文明 59
三、儒学的基本理论、范畴 64
1.仁与礼的内涵及意义 65
2.儒家伦理及其现代意义 76
3.仁政学说的历史评价 81
4.民本主义与现代民主 88
5.儒家天命观评述 94
6.生而知之与儒学的知识论 98
7.儒家心性与教育学说 103
8.儒家的人格塑造理论 109
9.“中庸之道”的分析与评价 114
10.儒家的人生观 120
11.儒家的价值观 126
四、儒学与中国文化 136
1.儒学与中国文化的结构、类型、特征 137
2.儒、道、释三教之争与中国历史 146
3.儒学与中国人的心态 152
4.儒学与中华民族精神 157
5.儒学历史地位的转换 163
五、儒学与中国多民族国家 172
1.儒学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 173
2.儒学与少数民族思想的融合 179
3.儒学的民族统一观念 188
六、儒学重要代表人物的评价 192
1.孔子、孟子、荀子 193
2.董仲舒、韩愈 212
3.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 217
4.黄宗羲、戴震 238
七、儒学著作研究与考证 244
1.《论语》、《孟子》、《荀子》源流、版本、真伪 245
2.《春秋繁露》与《白虎通义》 259
3.《原道》、《原性》、《太极图说》 267
4.《四书集注》、《正蒙》 276
5.《传习录》、《大学问》、《明儒学案》、《宋元学案》 284
八、现代新儒学 298
1.现代新儒学产生的背景 299
2.现代新儒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06
3.如何理解“内圣”开出“外王”命题 312
4.儒学复兴与第三期儒学 315
5.现代新儒学与“全盘西化” 324
6.现代新儒学与社会现代化 330
7.现代新儒学的评价 333
九、儒学在海外,西方学者评价儒学 339
1.儒学经典在海外的传播 340
2.儒学与日本传统文化 348
3.儒学在新加坡社会 359
4.外国人评价中国儒学、孔子 365
十、儒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371
1.研究孔子与“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遗产 372
2.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总结与继承 376
3.如何评价“五四”时期的批孔问题 384
4.研究孔子与现代意识 397
5.研究孔子的多元方法 401
后记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