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哲学发展的一大特点 1
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 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定义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等于“斗争哲学” 5
“辩证唯物主义”一词小考 6
辩证唯物主义进入新阶段 7
唯物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吗? 8
人生观与世界观是什么关系 9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什么关系 10
二元论是独立的世界观 11
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12
存在概念是一个比物质更为广泛的概念 13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14
物质与意识不是对立的统一 15
对“世界的本原”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提法是错误的 16
哲学基本问题与波普的“世界3” 17
“实事求是”是唯物而又辩证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 18
“主观能动性”提法不妥 19
唯物辩证法符号化数学化初探 20
唯物辩证法的规律有几个 21
关于辩证法的核心问题 22
“全面性”是辩证法的基本特征 23
辩证法的保守方面不能忽视 23
“一分为三”新议 24
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不应属于矛盾的普遍性 25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28
不是任何矛盾都有主次之分 30
发展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31
矛盾的分类问题 32
抓住主要矛盾并非一切矛盾迎刃而解 34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35
转化不应排除?一性之外 36
差异不等于现实的矛盾 39
非对抗性矛盾中的两个矛盾——背反性矛盾和?并立性矛盾 40
“矛盾多方多层次统一”初探 41
质变方式新探讨 42
“飞跃”概念的新见解 43
“进化”是与质变相对立的提法是不正确的 43
规律和范畴的关系 44
范畴体系的新起点 46
内容和形式 47
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并不是客观规律 48
必然性与现存、现实 50
“一因多果”说不能成立 51
系统和要素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范畴 52
结构与功能 54
控制论和哲学的现代化 57
物质世界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59
对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商榷 60
试论认识的二重反映 60
关于认识的主体 61
是否存在“自然认识主体”和“人工认识主体” 62
关于主体和客体的涵义及其关系问题 64
感性认识也反映事物的本质 65
真理应包括正确的感性认识 65
“客观真理”这个概念是不科学的 66
绝对真理不等于真理的绝对性 67
反映社会规律的真理有没有阶级性? 68
真理发展规律的探析 69
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70
社会存在就是社会实践 71
政治法律设施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 72
国家机器不属社会存在范畴 73
社会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吗? 74
上层建筑的定义 75
上层建筑的核心 77
上层建筑有没有阶阶性? 78
上层建筑是否存在继承性 80
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关系 81
教育是否属于上层建筑 82
应该研究“精神生产力” 84
“文明”这一概念的科学涵义 85
关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87
对阶级斗争概念的不同理解 90
划分阶级和分析阶级 91
怎样理解我国剥削阶级的消灭 92
人民内部是否存在阶级斗争 92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内容和特点 93
当前我国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 93
“五种生产方式”的依次更替,是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94
如何理解“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 94
物质利益是与人类社会同存的客观实在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