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断层 1
(一)全国华北——东北地区 1
1、中国的地震与断层 丁国瑜 1
2、中国的活动断裂 邓起东 2
3、中国板内活动断裂的基本特征 张裕明 4
4、中国主要构造体系中生代和新生代活动特征并论构造体系的演化及动力来源问题 许桂林、邓起东 5
5、华北断块区新生代断裂和断陷 盆地的形成机制 邓起东 7
6、东北大陆活动断裂与地震 赵文峰 10
7、河北省断裂构造与地震 翟振生、许建恩 11
8、京津及河北平原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李祥根 12
9、京津地区地震地质的研究及其成震地质图的编制 地质部562队地震地质分队 14
10、京津及河北平原“第四系”底部界面形态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李祥根 15
11、京西活断裂 李成叶 16
12、北京平原地区同生断裂的特征与地震的关系 李鼎容等 17
13、北京地区活动构造体系划分 王瑛、李咸叶 19
14、北京八宝山断裂带煤岭弧形断裂地段现今构造活动及现今地应力场 孙叶 20
15、黄柏寺——黑山断裂带的最新活动与地震的关系 王景钵 21
16、蓟县幅卫星象片的活动断裂解析 李建华 22
17、隐伏断层的震害效应 高振寰、王立功 23
18、河北武安、涉县盆地的活动断裂 杨承先等 25
19、白圹口西断裂活动初析 郑允杜、尹集刚 26
20、山西裂谷带中南部某些新构造现象的发现 张步春等 27
3、从形变资料看鲜水河断裂的活动特征 张存德 28
21、山西地震带地壳结构的变化与地震活动特征 巩玉琪等 29
22、汾渭地堑断陷带形成机制及其地震活动性的实验研究 王春华等 30
23、渭河断陷盆地与华县大地震 韩恒悦、易学发 31
24、地质构造与地震序列 任振起 32
25、利用地质和考古方法研究山西平遥活动断层的现代构造运动 刘光勋等 34
26、漏斗式地堑断层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 许寿椿、李海玉 35
27、大同盆地与公元1022年云、应二州地震 杨继祥、田春 36
28、郯庐断裂带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及应力场特征 曾秋生 37
29、沂沭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分析 向家翠等 38
30、沂沭断裂带的旷动性 高维明等 40
31、从卫片解译郯庐带换近构造活动试探讨苏鲁皖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 关元益 41
32、根据卫星象片判读对“郯城——庐江断裂带”的讨论 李建华、陈国光 42
33、郯庐断裂带是我国大陆东部一万年以来活动性最强的构造带 曾秋生 43
34、试论郯庐中段新构造期构造应力场的演化 卢华复等 44
35、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土层原地应力场初探 孙寿成、郗宗植 46
36、郯城——庐江断裂带南段深部特征探讨 史志宏等 47
37、郯庐深断裂带(江苏段)新活动与地震 朱永正等 48
(二)华南——台湾地区 50
1、华南地区新华夏系构造挽近活动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刘昌森 50
2、江苏地区的活动断裂与地震 姜刚仁、张大其 51
3、长江下游地区地震构造特征和溧阳地震 秦大正 52
4、宁镇——宜溧地区地震地质构造基本特征及现今应力场的探讨 胡连英、孙寿成 54
5、论江苏射阳—茅山断裂带与地震 胡连英 56
7、江汉平原周缘的两个主要活动断裂带 徐卓民等 58
6、茅山断裂带中段土层原应力测量初析 孙寿成等 58
8、鄂中远安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李安然等 59
9、鄂西豫西地区活断层的发现 李玶等 61
10、仙女山断裂带及其活动性 谢广林、李学伟 62
11、长江三峡东段活动发震构造 李安然 63
12、福建漳州地区活动断裂与地震 陈园田 64
13、福建沿海新构造运动类型与地震危险区的探讨 丁祥焕等 66
14、福建沿海地区北西向断裂近期的活动性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陈玉仁等 67
15、闽东南沿海(泉州湾 东山岛)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姚庆元 69
16、邵武—河源断裂带北段断裂活动特征初步探讨 何昭星 71
17、广西活动性断裂的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 游象照 73
18、安徽省嘉山县西方涧活动断层的若干特点 刘盛武 74
19、结合陆地卫星影象讨论我国东南地区活动断裂构造的发展 蔡文伯等 76
20、华南地区温泉、地震和活动性断裂关系的研究 王春林 78
(三)西南地区 80
1、康滇巨型活动构造带及其强震活动 汪良谋 80
2、红河断裂带的断错水系发育与地震活动问题 朱成男等 81
4、则木河断裂的地震地质特征及其与地震关系的初步研究 黄祖智、唐荣昌 84
5、西藏康马一带的活动构造 武汉地质学院、西藏地质二队科考队 86
(四)西北地区 89
1、阿尔金断裂带 冯先岳 89
2、贺兰山东麓活动断裂带的初步探讨 廖玉华等 90
3、河西走廊的活断层和地震 时振梁、环文林 92
4、浅谈银川盆地苏峪口外洪积扇上的断层陡坎 汪一鹏等 93
5、卫片上显示的阿尔金活动断裂带 张世良、陈国光 95
6、关于宁夏北部地区活动断裂的若干新资料 宋方敏等 96
7、从青藏地区线性构造基本特征探讨块体活动 郑炳华、郑剑东 98
8、贺兰山——银川平原——六盘山北段的断裂构造及其新活动与地震关系 张步春等 99
1、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的古地震 高维明等 101
二、古地震 101
2、郯庐断裂带古地震重复活动的地质证据 方仲景等 103
3、山西洪洞郇堡村的古地震遗迹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孟繁兴等 105
4、北京顺义发现早全新世古地震 王挺梅、李建平 106
5、北京西南郊古地震的初步研究 王挺梅、李建平 107
6、中宁古地震与震害预测 朱海之、陈建英 109
7、安徽省嘉山县古地震考 刘盛武 111
8、安徽省嘉山县史前地震的初步研究 刘盛武等 112
9、江西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与古地震关的探索 姚庆元 114
10、昔格达层的构造变形和古地震 李玶等 116
11、四川古地震研究概况 黄圣睦 118
12、一种大地震遗迹鉴别问题的讨论 徐慧生 118
13、云南省红河县城地区古地震的初步研究 云南地震研究所地质组 120
三、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 121
1、关于1668年山东莒县8 1/2级大震震中及其发震构造 朱书俊、孙寿成 121
2、1668年郯城地震 高维明等 122
3、迭溪7 1/2级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机制的探讨 唐荣昌等 124
4、1932年湖北黄土岗六级地震与麻城团凤断裂带的新活动 古成志等 124
5、1918年南澳大地震的类型和区域应场分析 刘昌森、孙庆恒 126
6、唐山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地面运动 杨理华 126
7、从唐山地震前后的一些异常变化看地震后效作用 马瑾等 128
8、唐山地震前兆场的地质成因机制 李祥根 130
9、滦县7.1级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地面运动 杨理华 131
10、1971年6月吴忠地震的动力学特征的初步探讨 汪雍熙 132
11、溧阳六级地震发震构造的探讨 谢瑞征等 134
12、溧阳六级地震发震构造讨论 孙寿成等 136
13、“岗地不重洼地重” 竺清良 137
14、中国历史地震与震害关系的初步研究 王克鲁、刘慧敏 139
四、实验研究与研究方法 141
1、论地体的突变事件与堑态异常 马宗晋 141
2、影响断层带再活动的一些因素的实验研究 马瑾等 142
3、断层错动与构造应力 丁旭初、王贵华 144
4、断层带破裂过程与声发射特点的实验研究 马瑾等 145
5、活动性断裂附近的剪应力 丁旭初、梁海庆 146
6、现代构造力的地震波分析 蒋薄、许峰 147
7、用地震和地形变资料研究活断层现代活动特征的几个问题 向宏发 149
8、断层泥—研究活动断裂的一种新途径 张裕明 150
9、变温应力是推动断裂运动的积极因素 许寿椿、李海玉 152
10、活断层与古地震的研究方法 方仲景 153
11、从陆地卫星影象探讨活动断裂的判读标志 陈上福、唐汉军 155
12、断裂活动类型的初步讨论 谢广林 156
13、提高地震地质的研究水平 张步春 157
五、迟到论文摘要 159
1、紫荆关断裂带延怀盆地段的构造特征、新活动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刘锡大、李凤棠 159
2、大同盆地西北部—北北东向活动构造带 欧阳青 161
3、海原大震与断层活动 陈志泰、滕瑞增等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