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哲学中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合意识及其当代意义 611
中国哲学的传统特色及其发展创新 627
回顾中国文化及哲学特色与前瞻其远景 642
“实事求是”命题的历史发展及其创新 661
“和”、“中和”与“各得其所” 676
荀子哲学模式与未来中国哲学 689
中国传统哲学的名象交融 704
迈向新世纪的科学理性——建构中国哲学精神论纲之一 719
20世纪护守中华传统人文的方法论智慧 734
论中国传统死亡智慧与“生死互渗”观 748
养生艺术之球体太极与相对论 765
《元气论》初探 775
世纪之交的炎黄研究与中华文化 788
玄奘取经东归入境古道考实——帕米尔高原明铁盖山口考察记 805
知识经济时代的传统史学研究及其价值 814
传统史学与未来社会 828
20世纪清代学术研究之回顾 845
18世纪中国社会思想界的双峰星座——论戴震和曹雪芹对程朱理欲观的批判 862
正视中国传统“均平”思想 879
考古学走向21世纪 895
明太祖家法的研究与价值——《祖训录》与《皇明祖训》论 905
中华艺术精神及其特有的观念体系 916
论中华文化的诗性特征 932
新世纪的古典文学——中国文学的古典意义 948
21世纪诗词写作的展望 966
走进世界大文化的中国书法艺术——在美国大学教授书法的若干思考 978
中华文化的文学省思 997
“雅文学”与中华文化 1013
近百年中国书学研究的发展与成果 1022
中华法系与21世纪“法治” 1039
21世纪中国的政治和法律思想 1053
从“河图、洛书”、“阴阳五行”、“八卦”在西藏看古代哲学思想的交流 1063
弘扬藏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宏伟工程——藏文《大藏经》对勘出版的重大意义 1086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 1097
香港的经济文化困境与重生 1112
香港文化定位的“中华为重” 1120
如此古老,如此现代 1133
李光耀的文化政策及其给中华文化今后发展的提示 1136
转化与重生:中华文化在东南亚 1159
21世纪与中国知识分子 1172
对“亡天下”的深忧——王国维死因控秘 1177
鲁讯关于“国民性”探索的当代意义 1187
民初广东教育改革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201
大学之道——传统书院与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 1217
张荫麟的文化观 1231
大学国文课程百年变迁与新世纪的挑战 1250
21世纪教育应从小学教育入手 1263
后记 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