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大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蔡尚思编著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646 页
图书介绍:

首部 绪论 3

第一篇 国学之定义及分类 5

第一章 国学二字之解释 附驳曹聚仁说 5

第二章 论古来分中国学术为经史子集四库之悖谬 经学不能成立 7

第三章 论世人认经皆史或理或文之错误 评顾炎武章学诚陆懋德等论 13

第四章 与国中诸研究院所分国学种类之商榷 15

第五章 应改定中国学术为字文史哲新四部之我见 17

第二篇 至低限度之国学书籍及其研究之次序 25

第二章 至低限度之代表书籍 25

第二章 研究之次序 36

中部 分述 37

第一篇 中国文字学 39

第一章 文字与工具 39

第二章 小学之定义及其起源 41

第三章 小学之分类——三字与六书 44

第四章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 45

第五章 三字——象形训诂音韵 57

第二篇 中国文学 77

第一章 文学与应用 77

第二章 文学之定义及其分类 驳章炳麟张冥飞朱谦之等说 78

第三章 文学之起源及其变迁 附评谢无量说 96

第四章 手段的自由的文学——多属无声无形无情 109

第一节 史学的文学——记事文 109

第二节 哲学的文学——论理文 111

第三节 小学的文学——释字文 114

第五章 目的的限定的文学——多属声韵形式感想 121

第一节 文学的文学——叙情文 121

第一段 声韵文——如诗赋词曲等 125

第二段 形式文——如骈体八股等 142

第三段 感想文——如小说(?)等 144

第六章 文评(旧作) 150

第一节 文之各种相对问题——如骈散朴美雅俗深浅等 驳康有为章炳麟等说 150

第二节 古文之代表——庄子马史韩文 158

第七章 诗评——古近白话等体 164

第八章 文学新论 167

第一节 文是手段「文学不能独自成立」并详「四学比观」「重要订正」各处 167

第二节 文之标准 168

第三篇 中国史学 171

第一章 史学与广大 171

第二章 史学之起源及其变迁 172

第三章 史学之定义及其分类 评四库全书史通及梁启超曹聚仁等说 179

第四章 纪传体 附史汉优劣略说 192

第五章 编年体 附论史家所负之责最大略说胡适疑春秋之未尽合 198

第六章 纪事本末体 209

第七章 三体之比观 211

第八章 史学评论 214

第一节 古今史评家 214

第二节 最后之结论 217

第一段 史之体裁与内容 217

第二段 史学之三要件 附说「辞源」误比哲学科学 222

第三段 文哲学化的中国史书之审看法 评新旧派学者之失 226

第四篇 中国哲学(思想) 231

第一章 思想与根本 231

第二章 中国思想唯一代表的先秦诸子 评梁漱溟李石岑等说 233

第三章 子学之定义 237

第四章 诸子之产生 附驳柳诒征并评林科棠等说 238

第五章 子学之分类 评梁启超顾实及常乃直心吕思鲍等评 250

第六章 四家与四学(玄学伦理宗教政治) 258

第一节 道家老子多属纯正哲学 259

第一段 纯正哲学 附老易异点论老子宇宙论 259

第二段 自然化的人生观 附说胡适梁启超等误解自然 269

第二节 儒家孔子多属人生哲学(或狭言伦理学) 279

第一段 人生哲学——人道人伦人格 证明古今学者许多误解 279

第二段 伦理的政治 295

第三段 伦理的教育 298

第四段 政治教育合一 300

第五段 非法律非鬼神的名教 302

附录 孔丘左丘墨翟三种教义之比观 左丘明是大思想家 307

第三节 墨家墨子多属宗教学 314

第一段 宗教哲学——人世的宗教 314

第二段 宗教的政治哲学——政治宗教合一 323

第三段 宗教的人生哲学 325

第四节 法家韩非多属政治哲学 329

第一段 韩非与道儒墨三家之异同 330

第二段 法治化的人生哲学 为李石岑人生哲学补遗 334

第三段 主法治兼术治势治 证明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误解 341

第七章 诸大家要评 道儒墨法名阴阳等 351

第八章 外来的佛学 360

第一节 诸宗略纪 361

第二节 中国佛学之特色及其伟人 371

第九章 混成的理学 附评李石岑讲王守仁 378

第一节 朱熹 381

第二节 王守仁 389

第十章 中国哲学思想之变迁 416

第十一章 哲学思想之新方针 420

后部 结论 423

第一篇 四学大家之分比及其总比 425

第二篇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西洋中国印度各派附评两派治学态度 451

第三篇 字文史哲四学之比观 本象次序范围性质价值等等 467

念五自序 过去之我与现在社会 485

附录 549

国学系一个名称之商榷 549

疆尸的出崇——异哉所谓学校读经问题&周予同 551

重要订正 补遗与声明 565

学术革命 585

(一)形式革命手段革命—文字学文学等类 585

(二)实质革命目的革命 史学哲学等类 594

(三)两种学术总论——字文与史哲之重要比示 602

评驳梁启超之代表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 607

略评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 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