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问题的设定 2
二、文学理论“民族性”与“现代性”之关系 4
三、文学理论民族性研究的横向参照与理论要点 24
四、本书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38
上编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民族性的历史形态 43
第一章 中外融通与美善中和——文学理论民族性的作用力场与形态史观 44
第二章 改良维新与文学理论民族性话语的初始形态 49
第一节 “过渡时代” “新学”的困境 49
第二节 世界性价值观与中西会通之路——文学理论民族性话语初始形态 59
第三章 多元中和与文学理论民族性的成长形态 67
第一节 思想平台:传统与西学的均势存在 67
第二节 调和论与“学衡派”对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化的哲学思辨 75
第三节 众声合唱——文学理论民族性的成长形态 95
第四章 文艺“民族形式”问题与文学理论民族性的汰变形态 120
第一节 民族矛盾和民族性问题的强化及其汰变 120
第二节 从有限“中和”到极端功利主义取向——民族性的汰变过程 127
第三节 民族性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中国化 153
第四节 “民族形式”——传统问题与民族性的汰变形态 160
第五节 建国后关于“传统”的争论 178
第六节 从汰变到缺席——30至70年代末“文艺理论民族性”问题鸟瞰 183
第五章 “现代化”、传统、全球视角与文学理论民族性的重建形态 188
第一节 西化浪潮——现代化追求与文学理论民族性的重建形态 189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民族性的重建形态 200
第三节 中国文学理论建设全球性视角与文学理论民族性重建形态 217
下编 文学理论民族性的理论反思 231
第一章 文学民族性与文学理论民族性 232
第二章 文学理论民族性观念分析 237
第一节 什么是文学理论的民族性 238
第二节 民族性内涵与特色之一——经世致用 265
第三节 民族性内涵与特色之二——“中和” 275
第三章 民族性与现代性——民族性的价值观 310
第一节 现代性观念 311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现代性 320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措置 325
第四章 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性的空间性 334
第一节 中国文学理论对异质文学理论的接受模式 335
第二节 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两大原则 344
第三节 中国文学理论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措置 353
第五章 民族性与诸传统——民族性的时间性 373
第一节 传统与民族性概念的误用 373
第二节 传统的历史命运及其与民族性之关系 379
第三节 “民族性”与文学理论传统现代化 385
第六章 民族性文学理论建设的方法与机制——比较与误读 397
第一节 哲学比较:中国文学理论民族性与西方现代理性的价值趋同性 398
第二节 诗学比较:对比较诗学的时代的和哲学的阐释 412
第三节 比较方法与合理误读 418
第四节 弘扬民族性的障碍及其克服 426
第七章 结论——民族性与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化的道路 430
主要参考文献 440
后记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