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通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福寿主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52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1

第一节 古邢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得名 1

一、《邢台通史》的特定地理范围与古邢地自然生态环境 1

《邢台通史》的特定地理范围及邢台市辖区现状 1

古邢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2

二、“邢”字的演变与邢台的得名 6

“邢”字的演变 6

邢台的得名 6

第二节 邢台市辖区内的原始文化遗址 11

一、邢台市辖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11

二、邢台市辖区“仰韶文化”遗址 12

邢台柴家庄遗址 12

邢台西黄村西遗址 13

邢台喉咽村东遗址 14

沙河白塔遗址 15

沙河章村遗址 15

沙河天生村遗址 15

任县沙岗遗址 16

三、邢台市辖区“龙山文化”遗址 16

邢台柴家庄遗址 16

邢台南青山遗址 17

沙河 17

善下遗址 17

任县沙岗遗址 17

旧石器时代的邢地人生活 18

第三节 从人类原始群到氏族公社时期的邢地人类文明曙光 18

一、从旧石器时代到“龙山文化”时期的邢地 18

隆尧北小霍遗址 18

柏乡南滑遗址 18

仰韶文化时期的邢地人生活 19

龙山文化时期的邢地人生活 21

二、古书记载和民间传说中的五帝时代与邢地 23

尧的传说与尧山 23

鲧的传说与鲧堤 25

舜的传说与大陆泽 26

第二章 29

第一节 从大禹治水到夏王朝统治下的邢地 29

一、大禹治水与《禹贡》冀州中的邢地 29

大禹治水与大陆泽 29

《禹贡》冀州中的邢地 30

大同社会的终结与夏王朝的建立 32

二、禹与契的关系和昭明迁居砥石 33

禹与契的关系 33

从契居蕃到昭明迁居砥石 34

商汤伐桀 36

第二节 夏王朝时期的邢地社会发展 37

一、邢台市辖区先商文化遗址及文化遗存 37

邢台葛家庄先商文化遗址 37

内邱南三岐先商文化遗址 41

二、夏王朝时期的邢地社会发展 42

夏代邢地的政治与文化 42

夏代邢地的农业 43

夏代邢地的手工业生产 44

商王朝的建立 46

一、商王朝的建立与祖乙迁邢 46

第一节 商王朝在邢地的政治建树 46

第三章 46

祖乙迁邢 47

二、井方及其与商王朝的关系 52

井方的地望 52

井伯与妇妌 53

井方与商王朝的关系 54

三、纣营沙丘及商王朝衰亡期的井方 56

纣营沙丘 56

邢侯被诛及殷商灭亡 57

第二节 商代邢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58

一、邢台市辖区重大商代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 58

曹演庄商代文化遗址 58

尹郭村商代文化遗址 63

贾村商代文化遗址 66

南大郭商代文化遗址 68

西关外商代文化遗址 69

东先贤商代文化遗址 69

邢台市辖区出土的其他重要商文化遗存 70

二、商代邢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73

商代的奴隶主专制 73

商代邢地的农业生产 74

商代邢地的手工业 76

商代邢地的商业 79

商代邢地的文化艺术 80

附:邢台市辖区现已发现主要商代文化遗址表 83

西周统治邢地 97

一、邢国封建及其在西周王朝的地位 97

第一节 西周封建领主制下的邢国与邢国灭亡后的邢地 97

第四章 97

周公东征与邢国封建 99

邢国在西周王朝的地位 101

邢侯和邢伯邢叔的关系 105

邢侯博戎 107

二、邢国在封建领主制的崩溃瓦解中走向消亡 109

诸侯争霸与狄人伐邢 109

齐国援邢 112

卫国灭邢 114

三、邢国灭亡后的邢地归属 115

邢地归晋 115

巫臣封邢 117

狐庸获封邢侯 118

羽颉封任 119

邢地归赵 120

第二节 邢台市辖区西周与春秋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 124

一、邢台市辖区西周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 124

南小汪西周文化遗址 124

葛家庄邢侯墓地 130

南小汪西周文化遗址墓葬及其他考古发现 133

西关外西周文化遗址 136

东先贤西周文化遗址 136

二、邢台市辖区春秋文化遗址与遗物 138

葛家庄春秋墓葬 138

邢地春秋古城遗址 141

封山 144

三、邢之封山、鹿城冈与白鸡城 144

鹿城冈 146

白鸡城 148

第三节 自西周至春秋时的邢地社会发展 152

一、从“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封略之内何非君土” 152

政治制度的演变 152

经济基础的渐变 154

二、自西周至春秋时邢国邢地的经济发展 155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155

玉石雕琢与漆器制作 157

其他手工业生产的进步 159

邢地商业 161

三、西周至春秋时的邢地文化 161

青铜与卜筮文化 161

乐舞艺术的成熟与发展 162

孔子学说对邢地的最初浸润 164

老子的无为政治与其第二故乡 166

程子与其著作《子华子》 167

第五章 170

第一节 赵襄子都邢及邢为赵国陪都 170

一、赵国邢地的城邑建设与地方政权 170

赵国的形成 170

赵国邢地的城邑建设 171

赵国邢地的政权设置 174

二、赵襄子被困晋阳与迁都于邢 175

赵襄子被困晋阳 175

赵国迁都于邢 176

豫让行刺赵襄子 177

邢为赵国信都 178

三、邢为信都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78

赵武灵王闲居信宫与胡服骑射 180

第二节 从沙丘之变到赵国衰亡 183

一、沙丘之变的因果与历史影响 183

沙丘之变的起因 183

沙丘之变的经过 183

沙丘之变的历史影响 184

二、赵秦抗衡及赵国衰亡过程中的邢地 185

和战并举中的赵魏房子之战 185

赵燕鄗之战 186

三、良将李牧之死与秦灭赵国 187

李牧籍里 187

李牧之死 188

一、赵国邢地的经济发展 189

铁器的广泛应用 189

秦灭赵国 189

第三节 赵国邢地的社会发展 189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90

铜铁冶铸业的兴旺发达 191

制陶业日臻鼎盛 195

商业与货币铸造 197

赵国邢地的其他手工业 198

二、赵国邢地的政治结构与社会结构 199

政治体制与官僚贵族 199

中层地主富裕层 201

下层庶人与奴仆 203

诸子学说的传播 204

三、赵国邢地的社会文化 204

东小京战国墓文化遗存 205

扁鹊的医学成就与内邱蓬山 205

第六章 208

第一节 秦信都一带的政区沿革与基本政治制度 208

一、秦朝至楚汉相争之际的信都一带政区沿革 208

秦始皇创建秦朝 208

秦信都一带政区沿革 209

赵歇及张耳王赵时的信都一带政区沿革 211

二、秦信都一带的基本政治制度 212

郡县制 212

户籍制 212

一、秦始皇病死沙丘与沙丘之谋 213

秦始皇病死沙丘 213

第二节 秦始皇病死沙丘与秦王朝灭亡 213

沙丘之谋 214

沙丘之谋的历史影响 215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中的信都一带 216

陈胜起义与张耳陈余倡立六国后 216

武臣王赵于邯郸与赵歇王赵于信都 217

巨鹿大战 219

张 223

耳陈余反目与赵歇复居信都 223

三、楚汉相争之际的襄国一带 224

从常山王国封建到张耳败离襄国 224

泜水之战 225

张耳王赵于襄国 227

土地私有化后的农业经济 228

第三节 秦信都一带的经济与文化 228

一、秦朝的经济政策及信都一带的经济发展 228

货币与度量衡的统一及信都一带的工商业 229

二、秦文化对信都一带的社会影响 230

秦朝的文化政策 230

邢台市辖区秦文化遗存 231

第七章 232

第一节 西汉襄国一带的政区沿革与郡国并行的地方政权 232

一、西汉时期襄国一带的政区沿革 232

西汉政权在襄国一带的确立 232

西汉襄国一带政区沿革 233

二、西汉襄国一带的政权形式 236

郡国并行 236

王莽新政对襄国一带县名的改易 236

西汉襄国一带的基本政治制度 238

第二节 西汉王朝统治襄国一带的前后变化 239

一、汉高祖废黜张敖与平定陈豨 239

从柏人之谋到张敖失国 239

陈豨叛汉 242

附:西汉襄国一带封建异姓王侯简表 245

二、西汉削藩与推恩策对襄国一带的影响 249

文景削藩与七国叛乱 249

汉武帝的推恩策与酎金事件 250

附:西汉襄国一带封建宗室诸王表 251

附:西汉襄国一带封建宗室列侯表 254

燕赵之间的坚卢范主暴动 261

三、西汉王朝没落与王莽改制时的襄国一带 261

昭宣时的与民休息和平理刑狱 262

西汉政权的没落和王莽改制 263

第三节 西汉襄国一带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265

一、西汉襄国一带的社会经济发展 265

封建地主经济的统治地位 265

农民与农业的发展 268

磬口一带的冶铁业 270

精湛的巨鹿丝织工艺 271

丰富多彩的手工业产品 273

二、西汉襄国一带的文化传播 274

盛行一时的黄老之学 274

儒学的勃起 275

张苍的律历学 277

冯唐其人其说 278

第八章 280

第一节 东汉的建立与襄国一带政区沿革 280

一、襄国一带的农民大起义与东汉建立 280

巨鹿铜马起义 280

刘秀歼王郎 281

刘秀吞并铜马起义军 284

刘秀鄗南登基 285

二、东汉襄国一带的政区沿革及政权组织 286

襄国一带政区沿革 286

郡国政权组织 288

县级政权组织 289

基层行政组织 289

光武帝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 290

第二节 东汉襄国一带政局的发展 290

一、东汉襄国一带政局的初步稳定 290

东汉初期的度田与按比 292

东汉襄国一带的封建列侯 294

二、清河国的封建与外戚宦官专权 296

清河王的初封 296

清河王子入统 297

刘蒜与清河灭国 298

三、东汉襄国一带的士族门阀及清议与党锢 299

东汉襄国一带的士族门阀 299

清议与党锢 299

四、东汉襄国一带的吏治 301

东汉王朝对地方长吏的慎选频换与改弦更张 301

东汉王朝针对襄国一带王侯国的监控治理 302

东汉前期襄国一带的吏治 304

东汉末期吏治的败坏 305

第三节 东汉襄国一带的经济与文化 306

一、东汉襄国一带的农业生产 306

东汉襄国一带的户口概况 306

扶持农业的优惠政 307

策 307

封建地主经济的兼并扩张 309

襄国一带农业的普遍发展 311

二、东汉襄国一带的手工业与商业 313

巨鹿名缣 313

制陶业的发展 313

精美的中丘石雕 314

繁荣的襄国一带商业 315

三、东汉襄国一带的文化 317

传统的儒教文化 317

道教文化在巨鹿的形成 318

佛教文化初传南宫 320

图谶方术之学的流行 322

第四节 黄巾大起义的爆发与失败 323

一、黄巾大起义在巨鹿的爆发 323

黄巾大起义的酝酿阶段 323

黄巾大起义的爆发 325

二、东汉王朝的镇压与起义军的反抗 326

起义军的分布与朝廷的调兵遣将 326

镇压与反镇压 327

黑山等部起义军的继起 328

三、黄巾大起义的历史影响 328

黄巾大起义的历史意义 329

第九章 330

第一节 曹魏时期的襄国一带政区沿革与政权建置 330

一、曹魏政权在襄国一带的建立 330

袁绍公孙瓒广宗之战 330

曹操占据襄国一带 334

曹丕建元三国鼎立 335

二、曹魏时期的襄国一带政区沿革与政权建置 336

政区沿革 336

政权建置 339

唯才是举与九品中正 341

曹魏封建王侯制 341

一、曹魏时的襄国一带政治与相应成果 341

第二节 曹魏时期的襄国一带政治经济与文化 341

地方军事驻屯 343

二、曹魏时期的经济政策及襄国一带的经济发展 344

屯田制、租调制与士家制 344

曹魏时期襄国一带的社会经济 347

三、曹魏时期襄国一带的文化 349

儒教与襄国一带名士 349

道教文化与数术之学 355

王经之死与曹魏灭亡 357

一、西晋襄国一带的政区沿革与政治制度 360

西晋王朝概述 360

第一节 西晋的地方政治制度与襄国一带的社会发展 360

第十章 360

襄国一带的政区沿革 361

地方政权形式 361

西晋的户调式 363

二、西晋襄国一带政治的短暂稳定与成效 365

西晋诸侯国在襄国一带的封建 365

西晋襄国一带的吏治 366

西晋襄国一带户口分析 368

西晋襄国一带的耕地与农业 368

西晋襄国一带文化的衰落 371

第二节 从“八王之乱”到西晋消亡中的襄国一带 373

一、“八王之乱”与石勒起义对襄国一带的影响 373

“八王之乱”及其对襄国一带的影响 373

汲桑石勒起义 374

石勒兼并乞活 375

二、东晋王朝的建立与襄国一带百姓的大量南流 376

东晋王朝的建立 376

襄国一带百姓的大量南流 377

第十一章 381

第一节 后赵崛起过程中的襄国一带 381

一、石勒其人与后赵的建立 381

石勒其人 381

从“十八骑”到茌平起兵 382

东出太行逐鹿中原 383

张宾其人与石勒定都襄 385

国 385

襄国保卫战的胜利 387

创建后赵政权 388

二、石勒时期的后赵京城建设 390

充实襄国户口 390

壮丽的宫城建设 391

传统的帝都建制 395

石虎对襄国宫殿的增建 399

后赵襄国的近畿之地 400

第二节 后赵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403

一、石勒时期的后赵政治体制 403

相互交融的多民族政体及其民族政策 403

人才选择与国家常宪建设 406

石勒的睦邻外交 410

石勒的政治失策与石虎篡位 412

石虎父子的荒淫无度穷奢极欲 415

二、石虎父子对后赵政治局面的大破坏及后赵灭亡 415

石虎的穷兵黩武四面树敌 417

后赵的内乱迭起迅速崩溃 418

后赵人民反抗石虎父子统治的武装斗争 420

三、在后赵政治动荡中建立的冉魏政权及其灭亡 422

冉闵其人与冉魏的建立 422

石祗对冉魏的抵抗与后赵灭亡 423

刘显称帝与襄国遭焚 425

冉魏的灭亡 425

四、后赵的经济发展 426

后赵的农业发展 426

后赵的官营手工业 431

后赵的民间手工业 435

后赵的畜牧业 436

后赵的商业 437

五、后赵的文化发展 439

后赵的教育 439

后赵的经史文化 440

后赵的科学 440

后赵的佛教文化 442

第三节 前燕、前秦、后燕对襄国一带的统治 446

一、前燕对襄国一带的统治 446

前燕建国与后赵北征 446

前燕反攻后赵初入襄国一带 448

前燕对襄国一带的统治 450

二、前秦对襄国一带的统治 451

前秦建国及其占据襄国一带 451

前秦对襄国一带的统治 452

淝水之战及前秦统治襄国一带的结束 453

三、后燕对襄国一带的统治 454

后燕政权的建立 454

后燕对襄国一带的平定 455

后燕统治襄国一带的结束 456

第十二章 457

第一节 北魏政权对襄国一带的统治及其逐步汉化 457

一、北魏的入统与地方政区的划定 457

北魏的建立与入统 457

北魏前期的民族斗争 459

北魏迁都与襄国一带政区的基本划定 461

二、襄国一带的社会基础与北魏推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465

士门显族坞壁保护下的宗主督护制 465

自耕农日耕夜织朝不保夕 466

户口检括与三长制 468

均田制的出台与租调制的革新 469

三、北魏襄国一带的地方政治与经济 471

地方吏治举要 471

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474

蚕桑养植与发达的丝织业 478

北魏邢瓷的烧造 480

四、北魏由分裂到衰亡期的襄国一带 481

葛荣之乱的波及 481

广阿之战与北魏分裂 484

东魏的建立与高欢的专权 486

一、北齐政权对襄国一带的短暂统治 487

易阳郡的建立与撤销 487

第二节 襄国一带在由北齐到北周的封建割据中向统一过渡 487

士族豪姓的没落 488

北齐均田令及其相应政策 490

北齐襄国刀的创制 491

二、北周对襄国一带的短暂统治 492

北周的建立与其消灭北齐 492

赵国的分封 493

赵王宇文招为北周所做的最后努力 493

第三节 北朝时期襄国一带的文化发展 494

一、北朝时襄国一带的儒学文化 495

儒学的基本状况 495

清河崔氏 495

任县游氏 498

柏人李氏 499

巨鹿魏氏 501

二、北朝时期襄国一带的科学文化 503

张丘建及《张丘建算经》 503

张子信与他的三大天文发现 505

宋景业与《天保历》 507

三、北朝时期襄国一带的佛教文化 508

北朝佛教源流 508

北朝襄国一带之高僧 509

释道生的涅槃佛性说 512

北朝襄国一带的佛教文化遗存 516

四、崔浩协助寇谦之对北魏天师道的清整 519

崔浩与寇谦之的关系 519

崔浩协助寇谦之对五斗米教的清整 520

崔浩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中的特殊地位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