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大岭山镇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共东莞市大岭山镇委员会,东莞市岭山镇人民政府镇志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
  • 页数:462 页
图书介绍:

概述 1

大事记 6

地理篇 29

第一章 区域和行政区划 29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附行政区划图) 29

第二节 建置沿革 30

第二章 自然概貌 34

第一节 地形、地貌 34

第二节 山脉 34

第三节 水系 36

第四节 气候与物候 37

第三章 土壤 40

第一节 水稻土分类 40

第二节 旱地土壤分类 42

第四章 自然资源 45

第一节 土地 45

第二节 能源 45

第三节 水源 46

第四节 矿物 46

第五节 野生动物 48

第六节 野生植物 50

第七节 旅游 51

第五章 自然灾害 53

第一节 天旱 53

第二节 台风暴雨 54

第三节 霜冻、低温阴雨、冰雹 54

第六章 民族、户籍 56

第一节 民族 56

第二节 姓氏源流 56

第三节 人口 57

第七章 村镇建设 59

第一节 大岭山镇村镇建设委员会 59

第二节 旧圩市 59

第三节 大岭山圩镇(附 1987年圩镇市政图) 60

第八章 村落 64

经济篇 75

简述 75

第一章 农村经济制度的改革 77

第一节 减租减息 77

第二节 土地改革 79

第三节 互助合作 83

第四节 人民公社 84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85

第二章 农业 87

简述 87

第一节 机构 88

第二节 粮食作物 89

第三节 经济作物 93

第四节 油料作物 96

第五节 农业耕作技术 97

第六节 农业工具 100

第七节 经营管理 100

第八节 副业 102

第三章 水果 110

简述 110

第一节 荔枝 111

第二节 橙、柑、桔 112

第三节 其他果树 113

第四节 水果场 114

第四章 林业 117

简述 117

第一节 林木品种 117

第二节 造林绿化 119

第三节 护林 120

第五章 水电 123

简述 123

第一节 水电管理机构 124

第二节 水库、山塘 126

第三节 主灌渠道 130

第四节 水陂 131

第五节 电力排灌站 134

第六节 同沙水库库内工程 134

第七节 工程管理 136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141

第九节 电力建设 144

附记 1、水库移民 146

2、1963年春旱记述 147

第六章 工业 151

概况 151

第一节 管理机构 152

第二节 镇办工业 153

第三节 乡办工业 158

第四节 对外引进加工业 164

第五节 工业普查 167

第七章 财金 170

第一节 金融 170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172

第三节 税收 173

第八章 商业 175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商业 175

第二节 国营商业 176

第九章 交通 186

第一节 公路 186

第二节 桥梁 188

第三节 交通工具 191

第四节 货运 193

第五节 客运 193

第六节 交通管理 194

第十章 邮电 196

第一节 邮电机构 196

第二节 电讯业务 197

第三节 报刊发行 198

政治篇 201

第一章 地方行政机构 201

第一节 民国时期基层行政机构设置 201

第二节 建国后的地方人民政府 203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 205

第二章 政党 20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 20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 207

第三节 中共大岭山镇党员代表大会 217

第四节 党员教育 218

第三章 社会团体 220

第一节 工会 220

第二节 农民协会 22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221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222

第五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223

第六节 红卫兵 223

第四章 民政 225

第一节 革命老区(村)建设 225

第二节 军属、烈属优抚 226

第三节 社会敬老 227

第四节 社会救济 228

第五节 知识青年安置 230

第五章 公安、政法 232

第一节 治安机构设置 232

第二节 案例记实 232

第三节 户籍管理 233

第四节 法庭 234

军事篇 237

概述 237

第一章 军事地理及设施 239

第一节 地理 239

第二节 哨所 239

第二章 武装 240

第一节 驻军 240

第二节 地方武装 242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 244

第三章 民兵 246

第一节 民兵作用 246

第二节 组织 246

第三节 组织调整 248

第四节 军、政训练 248

第四章 兵役 250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250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251

第三节 征集补充兵源 252

第五章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254

第一节 抗日根据的创立 254

第二节 根据地的军事机构 256

第三节 根据地的斗争 260

第四节 日、伪、国民党军、土匪暴行录 263

第六章 重大军事记述 266

第一节 重大战例 266

第二节 军政活动 279

文化篇 285

第一章 教育 285

第一节 教育机构设置 287

第二节 私塾 287

第三节 国民小学 288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游击区学校 291

第五节 幼儿教育 293

第六节 公办小学 294

第七节 民办小学 294

第八节 中心小学 295

第九节 中学 297

第十节 文化革命时期的教育革命 300

第十一节 成人教育 304

第二章 文化艺术 306

第一节 广播、电视 308

第二节 通讯报道、广播网 309

第三节 电影队 311

第四节 图书室 311

第五节 群众文化 312

附录 群众文化管理章程 313

第六节 文艺录 316

第三章 医药卫生 321

第一节 大岭山医院 321

第二节 农村卫生分站 324

第三节 卫生队伍建设 325

第四节 医药 326

第五节 医疗管理 327

第六节 传染病防治 329

第七节 重要病例 331

第八节 卫生保健 331

第九节 卫生体制改革 333

附录 九十岁以上寿星名录 333

第四章 计划生育 335

第一节 计划生育办公室 335

第二节 人口控制 336

第五章 农业科学研究 340

第一节 科普协会 340

第二节 三级农科网 340

第三节 土壤普查 341

第四节 科研活动 343

第六章 文物胜迹 348

第一节 革命遗址、革命纪念地 348

第二节 革命烈士纪念碑 350

第三节 祠堂 351

第四节 庙宇 354

第五节 古遗址 354

第六节 石刻及摩崖石刻 355

第七节 古墓葬 356

第八节 出土文物 360

第七章 祠堂楹联(部分)录 365

社会篇 371

第一章 华侨、港、澳同胞 371

第一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371

第二节 华侨、港澳同胞分布 372

第三节 落实侨房(含港、澳、台胞)政策 372

第四节 华侨、香港同胞投资、捐赠 373

第二章 风俗习惯 377

第一节 婚姻风俗 377

第二节 节令风格 381

第三节 喜庆风俗 386

第四节 丧葬风俗 387

第五节 生活风俗 389

第六节 旧习俗 395

第三章 社会福利 401

第一节 大片尾村长寿会 401

第二节 谷(银)会 402

第四章 宗教 403

第一节 上油古岭“天主堂” 403

第二节 中华基督教 405

第五章 方言、谚语 406

第一节 方言 406

第二节 谚语 409

第三节 比喻语 413

第四节 歇后语 413

第五节 民谣儿歌 416

第六章 民间传说 419

第七章 革命故事 429

人物篇 445

第一章 革命烈士 445

第一节 烈士传略 445

第二节 烈士英名录 448

第二章 模范人物 452

第三章 历史人物 454

第一节 明清时期名人 454

第二节 民国时期名人 455

第四章 社会主义时期时人简介 456

附录一 大岭山区开放、改革措施 458

附录二 大岭山镇1988年——1990年主要经济指标统计 460

编后记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