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科研课题总览 第8卷 1998》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桂华责任编辑
  • 出 版 社:国家地震局科技情报中心
  • 出版年份:2222
  • ISBN:
  • 页数:368 页
图书介绍:

目录 1

第一类 地震观测方法与技术 1

强震观测台网的建设与管理 李沙白 1

地震动强度记录仪(烈度计) 杨学山 3

固体存储智能地震记录系统 王家行 4

甚短周期磁传感器研制 吕智 5

CDSN维修 周公威 6

CDSN技术管理 周公威 7

CDSN大震震源机制解快报 周公威 8

中法合作地球透镜(GEOSCOPE)项目 张伯明 9

全国基本台网技术管理 刘瑞丰 10

利用CDSN资料快速测定震源机制 刘瑞丰 11

全国基本台站地震仪器配件加工 刘瑞丰 12

DK-1仪器稳定性改造 张伟清 13

763台网管理 张伟清 14

流动磁测 张洪利 15

激光调制数字地震仪的研究 陆其鹄 16

He、H2传感器研制 孔令昌 17

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 车用太 18

首都圈地下流体新方法观测研究 胡玉台 19

地震前兆台站(网)技术改造 付子忠 20

断层位移测量仪的研制 张鸿旭 21

体积式钻孔应变仪的实用化研究 苏恺之 22

适合不同类型台站条件的前兆数据采集器研制 周报安 23

地壳形变学科发展及监测技术研究 周硕愚 24

中德合作绝对重力测量 贾民育 25

甚宽带数字地震仪测试中心建设 蔡亚先 26

甚宽带试验台完善 蔡亚先 27

短基线水管倾斜仪及其标定装置的研制 聂磊 28

重力仪区域适定法标定研究 孙少安 29

小型垂直摆倾斜仪研制 胡国庆 30

重力仪的研制与改进 胡国庆 31

短基线伸缩仪及其标定装置的研制 吕宠吾 32

人卫站日常观测与维护 郭唐永 33

倾斜仪正常化观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罗荣祥 34

形变台网观测指导、技术管理与跟踪服务 李正嫒 35

兰州、高台、安西数字地震台建设 许康生 36

甘肃省地震前兆台站(网)技术改造 康云生 37

天水区域数字台建设和兰州数字化台网建设 何少林 38

北京数字地震观测系统 徐平 39

北京地震前兆台站(网)技术改造 徐平 41

北京地震通讯网络系统建设与完善 徐平 42

SZW-1A型数字式石英温度计磁带传输解调卡研制 李龙江 43

黑龙江省地震通讯网络中心设计与建设 孟宪森 44

现有小台网的数字化改造和增补建设 李刚 45

第二类 地震孕育环境和条件 46

1918年广东南澳大地震的震源机制 林邦慧 46

非线性科学的中长期前兆预测方法的研究 安镇文 47

地震带持续强震发生的地质学和地震学条件研究 张晓东 48

典型地区强震孕育的深浅地壳构造物理环境、动力条件及孕震过程的综合分析 杜品仁 49

中国活动构造图的编制 邓起东 51

三河-平谷8级大震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的探测研究 邓前辉 52

三河、平谷8级大震区近地表活动构造精细定量探测 刘启元 54

华北北部强震区(三河—平谷、邢台和延怀地区)深浅构造关系和强震发生条件的研究 徐锡伟 55

首都圈京、晋、冀、蒙山区活动构造定量化研究 冉勇康 56

深浅部地球物理资料的地质解释、地壳物质组成和岩石力学参数的综合研究 林传勇 57

新疆西部地学大断面及玛纳斯大震区大地电磁测深探测与研究 赵国泽 59

玛纳斯地震区盲断层-褶皱系统控震构造的综合调查与研究 杨晓平 61

玛纳斯地震区盲断层-褶皱系统的浅层地震探测及深浅构造关系研究 杨晓平 62

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地震构造环境的研究 陈杰 63

玛纳斯大震区深浅构造关系和孕震构造模式综合研究 郑炳华 64

我国大陆不同气候、构造大区最新构造事件序列年代学标尺的研究和建立 计凤桔 65

断裂活动习性、古地震活动与大地震复发间隔的精细研究 张培震 66

地下流体在孕震过程与构造活动中的作用研究 车用太 68

海原断裂主要活动段的古地震细研究 冉勇康 69

华北地区下地壳结构、流变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史兰斌 71

准噶尔块体南北两侧孕震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对比研究 沈军 72

江淮地区地壳现代破裂网络与潜在震源区的关系研究 韩竹君 74

藏滇强震孕育区壳内物质性状与地震成因研究 顾芷娟 75

中国东南部上地幔的热结构及其岩石圈动力学意义 林传勇 76

典型孕震构造变形过程的实验模拟和强震发生的地质-地球物理孕震模型的建立 马胜利 78

正断层山前带冲积扇和山前侵蚀平原构造地貌学研究 程绍平 79

阿尔金和六盘山活断层第四纪以来滑移方式的时空分布 向宏发 81

鄂尔多斯高原区域新构造隆起与周边断裂作用关系研究 邓起东 83

中新生代华北加厚大陆地壳的伸展陷塌 张家声 85

青藏高原活动构造的野外调查与研究 张家声 86

岩石漆显微层理测年法及其在活断层研究中的应用 张裕明 87

华北地区新生地震构造带和区域地震构造格局研究 徐杰 88

首都圈平原区隐伏活动断裂定量化研究 江娃利 90

云南曲靖-昭通活动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习性及未来强震发生强度地点的预测 侯治华 91

山西交城断裂活动习性、大震复发间隔及强震构造研究 许桂林 92

河套北缘断裂活动习性的定量研究 马保起 94

反映介质和应力场特征的地震学参数的动态图像与孕育过程的研究 陈虹 96

成组地震活动的概率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黄福明 98

中国大陆板内块体及边界带现今运动研究 周硕愚 99

中国东南陆缘和相邻海沟、岛弧系地壳运动及动力学特征 邵占英 101

祁连山中东段重点监视防御区孕震活动构造的定量研究与地震危险性评估 刘百篪 102

复杂地壳结构强震孕育的综合模型和预测技术研究 秦保燕 103

腾冲地区火山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研究 姜朝松 104

滇西块体转动与澜沧-耿马断裂的形成及强震活动 王洋龙 105

玄武质火山系统火山喷发的物理机制研究 任锦章 106

第三类 地震预报研究 107

地震波预报指标筛选、优化及开发研究 张天中 107

各种非线性地震学预报指标与地震活动性指标的相互关系及中短期预报效能的研究 王林瑛 108

电磁波、大地电场等电磁方法在短临预报中的深入研究 任熙宪 110

中长期地震预报 王碧泉 111

电磁场动态图像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曾小苹 112

典型构造内地震破裂成核及其前兆特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李世愚 114

华北地区地震震源机制的分区跟踪监测 黄雨蕊 115

局部重力场变化与地震发生关系的研究 刘克人 116

地震活动性图像的中长期前兆预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黄玮琼 118

北京磁测预报地震研究 詹志佳 119

地磁中短期前兆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 林云芳 120

利用数字化地震数据研究环境应力值方法在地震短临震情判定上的应用研究 白彤霞 122

震源介质参数准实时跟踪监测及短临前兆信息的提取 张天中 124

大气电场观测方法在短临预报中的深入研究 郝建国 125

拉张型构造区强震中短期前兆机理研究 车用太 126

强震中短期前兆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马胜利 128

震源体破坏特征及中短期前兆物理机制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张流 129

大陆强震时空迁移规律与中短期前兆特征的实验与理论研究 何昌荣 131

地温动态图像及其与强震关系研究 刘培洵 133

构造活动微动态和发震概率模型的应用研究 洪汉净 135

滇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孕震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强震危险性评估 向宏发 137

川滇鲜水河-小江带(四川中西部至滇东地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孕震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强震危险性评估 宋方敏 138

华南沿海(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等)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孕震活动构造定量研究及强震危险地段和强度的判定 汪一鹏 140

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危险性定量评估方法与震级上限的确定原则 汪一鹏 142

中国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在地震区划中的应用 徐常芳 143

确定潜在震源区参数的原则和方法 周本刚 145

潜在震源区划分及信度评定 张培震 146

GPS结果的运动学、动力学解释和地震预测模式研究 马宗晋 147

GIS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 邓志辉 148

一九九七年度塔院井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预报与研究 谷元珠 149

太平庄井地下流体综合观测预报 张培仁 150

首都圈地区断层气监测预报研究 王基华 152

龙陵-澜沧断裂带地震破裂单元活动规律与强震地点预测研究 虢顺民 154

气体异常的多元多解性特征及消元求解方法研究 范树全 156

“涡旋/网络”大陆动力学模型与地震能量背景预测方法的研究 王绳祖 157

地质信息有序系列研究 徐道一 159

唐山地震孕育卫星遥感信息研究及应用 李建华 161

强震中短期动态图像预报系统的建立 陆远忠 162

地壳形变应变场动态图像及其与强震的关系的研究 吴云 163

全国震情趋势研究 邢灿飞 164

连续形变中短期前兆识别方法、指标体系及预报方法的研究 张雁滨 165

利用地壳内部密度时变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物理方法研究 申重阳 167

Parzen窗估计法识别前兆异常的研究 吴静 168

INSAR监测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可应用性研究 黄广思 169

利用区域数字台网资料研究震源区介质物性和应力场短临变化特征 荣代潞 170

地下水化学参量中短期异常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 刘耀炜 171

地电中短期前兆识别、标志体系及预报方法研究 杜学彬 172

西北地区中短期预报方法和区域特征研究 王振亚 174

强地震中期(1~3年)预报新思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旭 175

细观损伤力学和演化突变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郭大庆 177

走滑型强震的中短期前兆机理研究 陈立德 178

云南地区中短期前兆识别、指标体系、预报方法及效能评价研究 付虹 180

强震孕育过程中地震学特征的动态演化和场源关系 蔡静观 182

前兆群体非均匀性异常特征及其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 石绍先 184

小孔径数字地震台网资料在地震短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秦嘉政 186

五大连池火山构造地震研究 张凤鸣 188

黑龙江省地震预报智能决策系统 孟宪森 189

第四类 地震实验研究 190

房屋抗震能力实测和试验技术研究 张敏政 190

闽南示范区砌石房屋抗震试验 张敏政 191

高耸塔结构动力特性的监测与分析 于双久 192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的研究 赵威 193

中美地磁合作项目 詹志佳 194

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图像的研究 陆远忠 195

第五类 地震理论研究 196

时域局部人工边界的完善及稳定性分析 关慧敏 196

中高层底框架砌体房屋抗震性能的研究 夏敬谦 197

高层建筑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新方法研究 张令心 198

核电站辅助设备抗震性能、破坏机理研究 孙柏涛 199

人工振型的力学特性及其在抗震分析中的应用 王前信 200

复阻尼理论基本问题的深入研究 朱镜清 201

断层对地震动影响的分析方法研究 孙平善 202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人工智能(AI)为基础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谢礼立 203

城市灾害预测和综合防御对策系统及其在示范城市的应用研究 杨玉成 204

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江近仁 205

砖混结构基底限位滑移隔震 王前信 206

海底淤泥流变性质对海洋工程地震作用环境的影响 朱镜清 207

桩基贯入过程力学机理与仿真研究 赵振东 208

有建筑物的复杂分层饱水地基的地震液化和震陷预测 门福录 209

冻土场地结构震害预测方法的研究 杨柏坡 210

土层液化对房屋地基震害的评价方法和应用 袁晓铭 211

基于地震易损性分析的结构优化方法研究 李鸿晶 212

破坏性地震应急救灾的系统工程研究 赵振东 213

用地震波资料研究全球主要地震带上应力分布图像 陈培善 214

CDSN大震震源机制解快报 周公威 216

地学断面的岩浆作用与成矿特征研究 樊祺诚 217

新疆305地学断面大地热流研究 祖金华 218

长白山火山岩浆系统和地壳上地幔结构的大地电磁测深探测 汤吉 220

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地壳热结构研究 祖金华 221

腾冲火山区流体/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上官志冠 222

长白山天池火山和五大连池火山区流体/气体地球化学研究 林元武 223

三个火山区火山喷发历史时序 李齐 225

关键测年方法的建立及对第四纪(尤其是晚更新世)以来火山喷发历史的恢复 陈文寄 227

湖相沉积物中火山灰层纹的精细定年及古气候环境的恢复 尹功明 229

多成因巨型爆破式喷发物的时空限定与形成动力学过程 刘若新 231

玄武质火山系统火山喷发的物理机制研究 任锦章 233

三个火山区现代岩浆演化与火山区古地温模型 樊祺诚 234

五大连池地区火山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研究 王瑜 236

火山数据库及研究成果显示系统的建立 刘力强 237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热、旅游资源的初步评价 祖金华 238

火山喷发对气候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刘若新 239

长白山望天鹅火山岩系列成因演化 樊祺诚 240

泥河湾层的古地磁学再研究 程国良 241

褶皱构造力学解析与控震过程研究 江娃利 243

地震中短期前兆的力学特征与综合检测新技术 牛安福 245

重力场动态图像及其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李辉 246

中短期动态图像预报方法的实验和震例综合研究 李正媛 247

强震活动与前兆场中期演化特征及向中短期过渡标志的研究 王振亚 248

走滑断层的粘滑、蠕滑和分段性的初步研究 侯康明 249

地震前地球自然电场前兆信号的研究 马钦忠 250

南北地震带固体潮响应参数的时空特征及地震的中短期前兆 唐九安 251

各学科中短期地震前兆的识别方法、标志体系和评价研究 韩渭宾 253

用数字化资料研究云南武定地震序列的环境应力场和地震矩 秦嘉政 255

中强地震前油井动态短临前兆标志及形成机理研究 李一兵 256

重叠破裂的分离和异种破裂的识别 郑治真 257

第六类 地震灾害预测与评估 258

建筑物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及计算机软件研制 温瑞智 258

工业与民用建筑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赵直 259

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翟桐 260

震害预测基本方法研究 冯启民 261

生命线工程系统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及计算机软件研制 郭恩栋 262

次生灾害、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 赵振东 263

地震次生灾害快速评估方法及计算机软件研制 林均歧 264

合肥市工程结构易损性分析 赵振东 265

自贡市工程结构易损性及损失分析 赵振东 266

闽南示范区工程结构易损性研究 袁一凡 267

岩土工程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袁一凡 268

天津市滨海新区工程结构易损性分析 袁一凡 269

场地震害预测方法研究 崔杰 270

重点监视区震害损失快速评估技术规范设计 左惠强 271

重点监视区震害损失快速评估实验子系统研制 温瑞智 272

乌鲁木齐防震减灾示范研究 冯启民 273

震害调查与研究 孙柏涛 274

纳西族东巴经典中的自然科学成就及自然灾害的研究 和景昊 275

地磁学科年度报告 林云芳 277

应急对策计算机优化模型 聂高众 278

地震现场震情灾情详细调查及快速处理系统 杨文龙 281

闽南示范区防震减灾计算机管理系统 曲国胜 282

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地震灾害预估、评估及救灾决策的运行系统 杨哲 284

地震现场科学考察指南的编制 周本刚 285

中国及邻区十年强震地震构造背景详细研究 于慎谔 286

胶辽渤海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孕震活动构造的定量研究与强震危险性评估 于慎谔 287

活断层土壤发育年代学新方法的应用研究 邢成起 289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发育特性及其随时间(年代)的定量演变关系 邢成起 290

黄土地震灾害区划的指标和方法研究 王兰民 291

北京市区县震害评估及地震应急模式研究 姜庆寰 293

地震灾害数据库 罗伟 294

北京市大型、重点生命线工程地震安全情况调查与研究 修济刚 295

北京市昌平县、延庆县震害预测与对策研究 姜庆寰 296

北京市西直门、三元桥立交桥震害预测 修济刚 297

活动断裂的分段理论与地震危险性定量预测方法 闻学泽 298

自贡市震害预测与防震减灾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 李谊瑞 299

攀西-丽江地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 雷建成 300

四川地区典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估及使用安全性评价实测方法研究 姚志强 301

腾冲火山区灾害区图的编制与减灾对策研究 姜朝松 302

第七类 工程地震与地震工程 303

工程抗震设防原则、等级与目标的研究 谢礼立 303

桩基抗震技术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 韩炜 304

场地土分类标准研究 薄景山 305

地震动衰减关系 陶夏新 306

工程抗震设防概率水准和地震动参数标定 陶夏新 307

不同场地土地震动参数修正方法 孙平善 308

复杂相互作用体系抗震分析方法和软件开发 杨柏坡 309

多层房屋短柱隔震技术 丁世文 310

结构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郭迅 311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中的可靠性分析 张令心 312

高层建筑抗震分析应用软件开发 孙景江 313

住宅抗震性能与抗震技术对策研究 尚久铨 314

浮放设备防震技术标准 王云剑 315

基底隔震技术的工程应用 张敏政 316

电厂的地震可靠性分析方法与包头市地震震害调查与研究 孙柏涛 317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洪峰 318

管线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冯启民 319

通讯工程抗震设计技术 朱镜清 320

网络工程抗震能力分析技术 杨亚弟 321

城市立交桥抗震性能评价方法 翟桐 322

与编制样板规范有关的应用研究 洪峰 323

地震动加速度记录与地震烈度的定量关系研究 袁一凡 324

地震荷载下土的动力特性研究 袁晓铭 325

编制样板规范有关的基础研究 谢君斐 326

地基液化和震陷的分析方法及工程应用 景立平 327

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效益分析 周雍年 328

复杂场地地震动空间变化及场地效应分析技术 金星 329

重大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研究 李鸿晶 330

地震危险性分析与设计地震动研究 廖振鹏 331

高拱坝地基地震能量逸散影响的研究 廖振鹏 332

各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及参数不确定性评价 黄玮琼 333

强地震动参数衰减特性的研究 陈培善 334

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研究 俞言祥 335

建立联合概率模型的数据库和预测方法 俞言祥 336

中国分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的确定 汪素云 337

抗震设防区划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集成 叶洪 338

地震环境和潜在震源区数据库 周庆 340

第八类 地震数据与资料服务 342

强震记录数据处理与出版 胡成祥 342

强震观测数据库 于海英 343

样板规范的编制 谢礼立 344

《强震观测规程》修订 于双久 345

地震动基础资料数据库 崔正涛 346

工程抗震场地划分等级标准 谢礼立 347

《唐山大地震震害》英文版 谢礼立 348

地震灾害评估技术规范修订 袁一凡 349

《中国地震烈度表》标准的制定 陈达生 350

地震标准化管理和刊物出版 冯义钧 351

CDSN数据处理 张德存 352

中国大陆活动构造数据库的建设 杨忠东 354

多媒体会商系统的研制 吴天安 355

区域地震前兆网中心软硬件平台、管理控制和常规处理软件 孙杰 356

十堰重点区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研究 曾心传 357

湖北省强震观测 曾心传 358

饱和土层的地震反应分析 秦小军 359

桩基抗震技术和黄土地基抗震处理技术 王兰民 360

黄土液化机理和判别指标与方法的研究 王兰民 361

地震事业统计指标体系 李学良 362

地震行业标准体系 李学良 363

国内外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和快速信息服务 崔秋文 364

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建设 陈会忠 365

数字地震台网建设规范研制 陈会忠 367

北京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审定标准研究 姜庆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