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人类学方法的本土建构 1
从参与观察到参与发展&周大鸣 2
民族志方法论的互补性&张小军 13
人类学研究方法教学刍议&王建民 28
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中国化——创建中国文化人类学学派的思考&武文 40
我伴三人哲界行——析博厄斯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根基&何国强 47
传统的人类学调查方法是否还适用于现代社会?——人类学方法的特点、不足和改进方向&张继焦 64
工商时代社会文化变迁与人类学理论方法的创新&陈运飘 70
从范式到阐释——文化人类学的表述危机及理论转型刍议&何家祥 79
人类学本土化理论综述&周玉蓉 88
第二编 人类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透视 97
面对现实,迎接挑战&容观敻 98
人类学的回访研究及其学术意义&庄孔韶 101
论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张应强 134
略论社会—文化冲突的几个问题&何星亮 137
应用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遗产保护&色音 161
广东外来人群的适应性&陈华 165
人类学与散居人口研究:侨乡研究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柯群英 178
香港开埠初期的华人族群与族群关系&张振江 193
族群关系中的文化认同:以河湟地区为例&马建春 212
试从民俗古文书看梅县乡民的社会关系&房学嘉 228
第三编 宗教人类学的现代转变 241
怎样理解中国汉族的民俗宗教&渡边欣雄 242
祖荫下的社会认同:宗族、同族与门中——“传统”的复兴与创造的东亚人类学的比较研究&庥国庆 247
东北地区的民间信仰与满族的认同:以地仙信仰为例&刘正爱 253
神的体系和乡村人的社会视觉&黎熙元 259
谭公信仰中的“求神”仪式&陈海源 271
第四编 学风与人格的魅力 285
从异文化到本文化——我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回忆&黄淑娉 286
黄淑娉教授人类学研究成就及贡献&庄孔韶,蓝林友 306
近情乡土无尽景,沉潜民间不了情——黄淑娉教授的学术追求与学术成就&孙庆忠 318
学步忆实——从“另类学”到人类学&胡鸿保 331
承前启后,薪火相传——为导师黄淑娉教授从教50周年有感而作&覃德清 337
理论知识的阶梯、“变熟为生”及其他——谈黄淑娉教授教我学习人类学&黎熙元 340
附录: 相关单位的贺信 344
1.中国民族学会的贺信 344
2.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的贺信 344
3.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的贺信 345
4.云南大学人文学院的贺信 345
5.兰州大学中文系的贺信 346
个人的贺电 347
1.四川省民族研究所李绍明教授的贺电 347
2.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冯敏教授的贺电 347
3.中国作家协会作家孙晓芬女士的贺诗 347
后记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