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1
1.1 接触问题的描述方法 1
1.2 MARC软件提供的接触算法 3
1.3 接触算法基本流程 4
第二章 接触体的定义和运动描述 6
2.1 可变形接触体的定义 6
2.2 刚性接触体的定义 9
2.3 允许传热分析的刚性接触体的定义 12
2.4 刚体运动描述 12
2.5 描述刚体运动的初始条件 15
第三章 接触探测 17
3.1 接触容限 17
3.2 偏斜系数 19
3.3 壳体接触 21
3.4 接触检查顺序 22
第四章 施加接触约束以及修改接触约束 25
4.1 刚体与变形体之间的接触约束 25
4.2 变形体与变形体的接触约束 27
4.3 相邻接触段的关系 30
4.4 接触约束的改变 31
4.5 接触约束的满足与接触体定义顺序的关系 34
4.6 增量的接触体定义选项—EXCLUDE 36
第五章 模拟摩擦 38
5.1 滑动库仑摩擦模型 38
5.2 剪切摩擦 42
5.3 粘—滑摩擦模型 43
5.4 其它摩擦模型 45
5.5 关于摩擦的其它说明 46
第六章 模拟分离 47
第七章 其它接触功能 50
7.1 粘合 50
7.2 释放 51
7.3 过盈检查/过盈闭合量设置 52
7.4 对称平面 54
第八章 接触传热 55
第九章 动力接触 61
第十章 时间步长选择 62
第十一章 接触分析与单元类型 67
第十二章 网格重划分rezone和空间预留 69
第十三章 定义接触的MENTAT菜单和输入数据文件的构成 76
第十四章 结果评定 82
第十五章 网格自适应与接触分析 95
15.1 引言 95
15.2 线性分析误差准则 99
15.3 连续单元网格细化对策 108
15.4 用网格自适应技术改善几何描述 113
15.5 对壳体单元采用的网格自适应策略 116
15.6 非线性分析 118
附例 123
例1 两层圆形钢套筒内部受静压力时的应力分析 123
例2 板料冲压成形模拟 134
例3 挤压成形过程分析 152
例4 偏心孔橡胶圆柱受刚性模挤压分析 164
例5 铆钉冲压成形过程模拟 175
例6 齿面接触分析 187
例7 橡胶缓冲器受挤变形分析 198
例8 平面应力结构应用网格自适应技术进行分析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