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序言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章 儒学 8
第一节 儒学 8
第二节 儒生 8
第三节 武学 11
第四节 书院 12
第五节 私塾 13
第六节 社学 义学 15
第二章 学前教育 18
第一节 县直机关托儿所、幼儿园 18
第二节 托幼事业的发展 19
第三节 附设学前班 20
第四节 幼儿教师 21
第三章 小学教育 25
第一节 发展概况 25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52
第三节 教材 教法 57
第四节 学校管理 59
第四章 中学教育 91
第一节 发展概况 91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95
第三节 教学方法 97
第四节 学校管理 99
第五节 联办中学 102
第六节 人才输送 104
第一节 师范教育 124
第五章 职业教育 124
第二节 卫校 138
第三节 林业学校 139
第四节 职业中专 139
第五节 农业中学 142
第六章 成人教育 147
第一节 乡农学校 147
第二节 鲁南抗敌自救青年学校 148
第三节 县学 149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农民教育 149
第五节 建国后的农民教育 151
第六节 职工业余教育 159
第七章 文体卫生 168
第一节 学校的体育活动 168
第二节 学校的文娱活动 174
第三节 学校卫生工作 176
第八章 勤工俭学 182
第一节 勤工俭学概况 182
第二节 校办工厂简介 185
第九章 政治思想教育和党群组织 192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封建思想教育 192
第二节 民国时期(抗日战争以前)的思想教育 192
第三节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同区域的政治思想教育 193
第四节 民国时期学生中的群众组织 195
第五节 建国后学校里的政治思想教育 195
第六节 少先队 共青团 学生会 199
第七节 学校中的党组织 201
第八节 教育工会 205
第十章 教师 209
第一节 清末时期的教师 20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师 210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师队伍 21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行政机构 228
第十一章 教育行政 228
第一节 清末“儒学署” “劝学所” 228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行政机构 231
第四节 建国后的中小学干部队伍 236
第十二章 教育经费 241
第一节 清末教育经费 2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经费 242
第三节 建国后的教育经费 243
第十三章 教学研究 248
第一节 教研组织 248
第二节 教研活动 249
第十四章 人物传记 人物表 人名录 254
第一节 人物传记 254
第二节 人物表 259
第三节 人名录 267
第十五章 专录 270
第一节 文件、文章选载 270
第二节 附表 286
第三节 重点学校简介 289
大事记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