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编 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文学的开始和发展(1919—1942) 6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6
第一节 文学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6
第二节 “五四”文学革命的领导思想与主要内容 8
第二章 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学主张和文学战线上的无产阶级思想领导 11
第一节 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学主张 11
第二节 党的文化统一战线政第,小资产阶级作家的分化 12
第三节 对“学衡派”和“甲寅派”的斗争 13
第四节 对“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14
第五节 无产阶级的文学动芽——工农羣众的作品和早期共产党人的创作 16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8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 18
第二节 “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 2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 22
第四章 苏区的文艺运动和作品 24
第一节 文艺第一次与工农兵的结合 24
第二节 苏区的歌谣和传说 26
第三节 苏区戏剧运动 27
第四节 方志敏烈士的作品 27
第五章 “左联”时期对反动文艺的斗争 28
第一节 对买办资产阶级“新月派”的斗争 28
第二节 对法西斯的“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29
第三节 对资产阶级“自由人”“第三种人”的斗争 30
第四节 与以冯雪峰为代表的修正主义的斗争 32
第六章 抗战前期的文艺运动 34
第一节 抗战前期文艺运动概况与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34
第二节 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 37
第三节 边区及抗日根据地的文艺运动 38
第七章 鲁迅 39
第一节 鲁迅生平及其思想发展的道路 39
第二节 鲁迅的小说 46
第三节 鲁迅的杂文 48
第八章 瞿秋白 51
第一节 战斗的一生 51
第二节 《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 52
第三节 “左联”时期光辉的杂文 53
第四节 文艺理论的辉煌建树 53
第九章 郭沫若 55
第一节 郭沫若的生平和思想发展 55
第二节 郭沫若的诗歌 57
第三节 郭沫若的戏剧 59
第十章 茅盾 60
第一节 茅盾前期的文艺思想和创作活动 60
第二节 《子夜》的创作 62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创作 63
第十一章 早期革命作家 65
第一节 蒋光慈 65
第二节 柔石、胡也频 67
第三节 叶紫 69
第四节 殷夫 70
第十二章 早期民主主义作家 72
第一节 叶圣陶 72
第二节 闻一多 74
第三节 巴金 75
第四节 老舍 78
第五节 曹禺 80
第十三章 田汉、夏衍等作家 81
第一节 田汉 81
第二节 夏衍 84
第三节 田间 85
第四节 沙汀 86
第五节 艾芜 88
小结:文学在文化战线上是一个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 90
第二编 在毛泽东文艺思想光辉照耀下(1942—1949) 96
第一章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 96
第一节 延安文艺座谈会前的形势 96
第二节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伟大历史意义 100
第二章 文艺座谈会后的思想斗争和文艺整风运动的深入 108
第一节 对王实味的斗争和对丁玲等人反动思想的批判 108
第二节 文艺界整风运动的深入 110
第三章 工农兵羣众文艺运动及创作 112
第一节 农村文艺运动 112
第二节 部队文艺运动 114
第三节 工人文艺运动的开展及创作的萌芽 115
第四章 赵树理 116
第一节 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道路 116
第二节 赵树理小说的思想意义 117
第三节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119
第五章 周立波、刘白羽等作家 121
第一节 周立波 121
第二节 柳清、欧阳山 123
第三节 刘白羽 124
第四节 草明 126
第六章 《王贵与李香香》和解放区诗歌创作 127
第一节 《王贵与李香香》 127
第二节 其他叙事诗 128
第七章 《白毛女》与解放区戏剧创作 129
第一节 《白毛女》 129
第二节 《刘胡兰》和其他歌剧作品 131
第三节 话剧 131
第四节 旧剧改革 134
第八章 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及创作 135
第一节 国统区的文艺运动概述 135
第二节 《马凡陀的山歌》和国统区讽刺诗运动 138
第三节 《升官图》等剧作 139
第九章 对胡风集团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 140
第一节 斗争的经过 140
第二节 对胡风集团反动的哲学观点、文艺思想和创作的批判 143
第三节 斗争的意义 150
第十章 对民主个人主义者和萧军反动思想的斗争 152
第一节 国统区对“民主个人主义者”的斗争 152
第二节 对萧军反动思想的批判 159
小结: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伟大胜利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