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邓小平的军事生涯 3
第一章 投身革命 3
有志少年 3
编辑部里的“油印博士” 4
在十月革命的故乡 5
西安从军 6
担任中共中央秘书 9
第二章 百色风暴 11
受命出征 11
举行百色起义 14
举行龙州起义 21
回师右江 23
保存有生力量 26
第三章 第一次受打击 37
坚持正确路线 37
绝不向错误路线低头的硬汉 39
担任总政代理秘书长 43
第四章 浴血太行 47
初上太行 47
响堂铺伏击战 47
太行山上抗日忙 50
百团大战八路军显神威 52
创建晋冀豫根据地 55
冀南平原游击战 61
粉碎日军的大“扫荡” 65
第五章 逐鹿中原 71
上党战役建奇功 72
争取高树勋起义 76
出敌不意,出奇制胜 79
咬紧牙关再打一仗 85
运动战中以弱胜强,大量歼敌 88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92
千里跃进大别山 93
狭路相逢勇者胜 97
“站得住就是胜利” 100
第六章 决战淮海 107
“夹生饭”也吃,“迟了就会犯错误” 107
全歼黄维兵团,夺取决战胜利 111
活捉杜聿明 115
第七章 百万雄师过大江 117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117
百万雄师横渡长江 121
接管南京、上海 125
第八章 解放大西南 129
“小平须准备去四川” 129
执行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 140
发布“四项忠告” 153
“仗还没有打完” 160
“不剿灭土匪,一切无从着手” 165
和平解放西藏 170
第九章 出任总参谋长 187
艰难的复出 187
“军队要整顿” 195
第三次被打倒与复出 203
思考军队现代化 211
第十章 新任中央军委主席 219
决策华北军事大演习 219
裁军一百万的惊人之举 225
“我们的解放军考试合格” 231
第十一章 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 235
选好接班人人 235
实现夙愿 241
第二篇 邓小平的政治谋略 255
一、民主才是大目标 255
二、领导制度的改革是关键 257
三、摆脱党政分开的困惑 259
四、打破思想僵化才是建设四化的希望 261
五、邓小平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264
六、邓小平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79
七、从制度上解决问 291
八、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保下去 293
九、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百年不动摇 302
十、有度的权力下放 308
十一、精简机构的一场革命 309
十二、必要的台阶需加轻便的梯子 311
十三、领导集体要有一个核心 312
十四、非此即彼的两条路线斗争模式 314
十五、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318
十六、把改革当作区另于“文化大革命”的革命 319
十七、社会主义发展不能超越阶段 322
十八、民主是逐步发展的 323
十九、两个文明要一齐抓 325
二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27
二十一、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 329
二十二、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34
二十三、中国要稳定 339
二十四、党的生死存亡关键在党风 341
二十五、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 344
二十六、要聚精会神抓党建 349
二十七、“一国两制”的最初构想 356
二十八、坚定不移的少数民族政策 359
二十九、培养选拔合格的接班人 360
三十、有效实行政权的新旧交替 364
三十一、世界目光再聚总设计师 366
三十二、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370
三十三、既是谦虚更是智慧 372
三十四、体面而又成功的引退 373
三十五、隐退后的愿望 375
三十六、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性嘱托 377
三十七、邓小平的政治交待 380
第三篇 邓小平的经济干才 385
一、不管黄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385
二、对“抓革命保险,抓生产危险”的批判 386
三、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388
四、不搞争论,实事求是 390
五、为“包产到户”正名 392
六、再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 395
七、不要再讲计划经济为主了 397
八、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要通过发展来证明 399
九、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02
十、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406
十一、企业下放政企分开 409
十二、扩大自主权 411
十三、当分则分,当合则合 413
十四、先富与共富 415
十五、“小锅饭”确实比“大锅饭”能养人 417
十六、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418
十七、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420
十八、效益优先、兼顾公平 431
十九、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433
二十、发展才是硬道理 437
二十一、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441
二十二、沿边大开放 444
二十三、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447
二十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449
二十五、这桩不交学费的买卖是可以做的 451
二十六、借债要有原则 453
二十七、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 454
第四篇 邓小平的治乱方策 459
一、“打不倒的东方矮个子” 459
二、中央苏区的“毛派头子” 461
三、同高、饶反党联盟的不屈斗争 464
四、明智的自我批评可以保护自己 467
五、肩挑三副重担 470
六、柔中寓刚 绵里藏针 473
七、另起炉灶,搭台唱戏 475
八、以冷待热 无言止谤 477
九、“整顿”受挫 479
十、一批二撤三调离 482
十一、第三次被打倒 485
十二、为天安门事件呼号 487
十三、艰难的复出 489
十四、两种派别的斗争 494
十五、科学评价“文化大革命” 504
十六、平反冤假错案 507
十七、干部政策上的拨乱反正 510
十八、一件很必要的重大的政治措施 513
十九、为地主富农摘帽 516
二十、拯救知青 安排就业 518
二十一、适当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520
二十二、盖棺定论毛泽东 522
二十三、严肃评价毛泽东是十分危险 524
二十四、毛的错误和林彪、“四人帮”问题有本质的区别 527
二十五、批评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不能出格 529
二十六、辩证看待邓领导下的中国与毛领导下的中国 531
二十七、“三架马车”的形成 533
第五篇 邓小平的科教战略 539
一、科技是一件大事 539
二、科学的春天 546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48
四、搞科技以高新为更好 553
五、科教是四化建设的希望 555
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557
七、高科技领域也应有中国的一席之地 558
八、回顾科教十七年得失 562
九、中国教育发展的大思路 571
十、为“希望”工程捐款 575
十一、“我最关心的,是人才” 578
十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581
十三、平反昭雪 584
十四、干部的“四化”标准 587
十五、要人尽其才 589
十六、领导者要知人善任 590
十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92
十八、人民教师应该受到人民的尊重 594
第六篇 邓小平的外交风范 599
一、必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学会利用有利的国际条件 599
二、“东西南北”矛盾论 600
三、虽然战争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 601
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03
五、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604
六、出席第六届特别联大 605
七、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 615
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 616
九、我个人爱好打桥牌,但中国在政治上不爱好打牌 617
十、对抗会失去朋友,结盟会失去独立性 619
十一、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怕什么 621
十二、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623
十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 625
十四、架起大洋两岸的桥梁 627
十五、中苏外交中的邓小平 684
十六、世界大三角 715
十七、过去的让它过去,着眼于开辟未来 717
十八、谋求世界和平和中国发展的“三级跳” 719
十九、邓小平同欧洲各国的交往 723
二十、最具生命力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769
二十一、没有中国参加,就不可能成功地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770
二十二、一个中国超级推销员 774
二十三、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777
第七篇 邓小平的理论建树 785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世界历史背景 785
第一节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所取得的历史性的辉煌成就 785
第二节 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模式的僵化及其主要教训 790
第三节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探索 796
第四节 我国建国后29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陷入的深重困境 819
第五节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以及世界新科技革命兴起给我国社会主义带来的严峻挑战 823
第六节 时代主题的转变与实践的发展,呼唤马克思主义回答和解决有关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827
第二章 邓小平理论的渊源 83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831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渊源 852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文化渊源 881
第三章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90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体系 909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历史地位 915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的萌芽 921
第一节 党的“八大”前后的理论探索 921
第二节 十年建设时期的思考和艰难探索 928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的酝酿 937
第一节“文化大革命”中的反思 937
第二节1975年“全面整顿”的尝试 943
第三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思考和探索 959
第六章 邓小平的政治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967
第一节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及其重大意义 967
第二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984
第三节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1006
第四节 为改革和发展创造积极稳定的社会大环境 1028
第五节 正确解决思想政治领域里的倾向性问题 1046
第六节 坚持“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1059
第七章 邓小平经济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079
第一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搞“四个现代化” 1079
第二节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体制的实践和发展 1096
第三节 农村改革的率先起步和深化 1114
第四节 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132
第五节 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158
第六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172
第八章 邓小平军队建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189
第一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形成 1189
第二节 邓小平军事理论的新贡献 1204
第三节 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1217
第四节 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1233
第五节 人民军队是党和国家的钢铁长城 1252
第九章 邓小平的文化建设理论 1275
第一节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275
第二节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1300
第三节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1326
第十章 邓小平外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347
第一节 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确立中国国际战略的根本目标 1347
第二节 创立崭新的战争与和平观和独具特色的发展观 1354
第三节 探索稳定国际局势新路子,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359
第四节 加强国际团结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362
第五节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踏踏实实发展自己 1368
第八篇 邓小平的人际交往 1377
第一章 邓小平与国内人士的交往 1377
邓小平和毛泽东 1377
邓小平和周恩来 1385
邓小平与刘伯承 1391
邓小平和费孝通 1408
邓小平和王稼祥 1409
邓小平和陈毅 1411
邓小平和聂荣臻 1415
邓小平和叶剑英 1419
邓小平和谭震林 1436
邓小平和王震 1440
邓小平和荣毅仁 1442
邓小平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1449
邓小平和萧劲光 1454
邓小平和张云逸 1455
邓小平和杨得志 1465
邓小平和王近山 1468
邓小平和乔冠华 1471
邓小平和项南 1472
邓小平和刘复之 1473
邓小平和段君毅、胡立教 1480
邓小平和铁瑛、李丰平 1483
邓小平和毛致用、吴官正 1487
邓小平和王兆国 1492
邓小平和杨超 1493
邓小平和聂卫平 1496
邓小平和高岗 1498
邓小平和江青 1502
邓小平和冯玉祥 1504
邓小平和王定南 1506
第二章 邓小平和国外风云人物的交往 1509
邓小平和卡特 1509
邓小平和尼克松 1522
邓小平和布什 1531
邓小平和基辛格 1550
邓小平和舒尔茨 1581
邓小平和里根 1582
邓小平和布热津斯基 1584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 1597
邓小平和赫鲁晓夫 1617
邓小平和戈尔巴乔夫 1636
邓小平和日本天皇 1640
邓小平和金日成 1679
邓小平和卡尔逊 1692
邓小平和哈默 1698
邓小平和法拉奇 1708
邓小平和华莱士 1716
邓小平和福田赳夫 1728
第九篇 邓小平的传奇经历 1735
第一章 上海滩险些被捕 1735
第二章 东江那塘村绝处逢生 1739
第三章 中条山突出重围 1747
第四章 幸躲六颗炮弹 1765
第五章 险些要命的枪弹 1773
第六章 封山遇匪记 1783
第七章 空中历险记 1787
第八章 访美遇险记 1795
访问前传来的警报 1795
先遣组赴美 1797
紧张的八个昼夜 1800
美国的USSS 1804
第十篇 邓小平的健康之道 1811
第一章 运动 1811
一、游 泳 1811
二、散步 1814
三、登山 1817
四、冷水浴 1820
五、劳动 1821
第二章 休闲 1829
一、打桥牌 1829
二、打麻将 1833
三、欣赏戏剧 1834
四、看足球 1835
五、读书生活 1836
六、书 法 1839
七、考察旅游 1840
八、下棋 1845
第三章 饮食 1847
一、饮食有节 1847
二、饮食清淡 1848
三、爱吃辣椒 1849
四、少量饮酒 1851
五、戒烟 1853
六、穿着俭朴 1856
第四章 情感 1859
一、夫妻深情 1859
二、亲情融融 1864
三、真诚友情 1877
四、和谐邻里 1895
五、含饴弄孙 1899
第五章 精神调理 1903
一、精神乐观 1903
二、开朗幽默 1914
三、心胸开阔 1918
四、不贪名利 1922
五、信念坚定 1929
六、意志坚强 1932
七、心气平和 1936
八、人格高尚 1941
九、仁者寿高 1948
十、处变不惊 1957
十一、情绪调节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