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5085965
  • 页数:28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之一种。全书分14章,从地理环境、历史、民族区域自治、农业、工业、交通、邮电通信、贸易、旅游、社会事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等角度,对该州进行了全面介绍。是读者理解该自治县基本情况的一本有价值的通俗读物。本书曾与20世纪80年代出版过,此次出版是修订本。

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质地貌 1

二、山脉河流 2

三、气候特征 3

四、土壤植被 4

第二节 自然资源 4

一、土地资源 4

二、水资源 5

三、生物资源 6

四、矿产资源 7

第三节人口与民族 7

一、人口 7

二、民族 8

第四节 行政区划 28

第五节 名胜古迹 31

一、天然风景名胜 31

二、独特的花腰傣等少数民族风情景观 32

三、古迹文物 35

四、现代人文景观 38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41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41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44

一、建立人民政权 44

二、征粮剿匪,巩固人民政权 46

第三节 土地改革 4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49

一、农业合作化 49

二、手工业合作化 51

三、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2

第五节 改革开放 54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57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57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59

一、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59

二、自治县人民政府 61

第三节 法制建设 62

一、民族立法 62

二、执法与监督 64

三、普法教育 65

第四节 民族关系 66

一、政治上逐步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66

二、经济上相互交流密切 68

三、文化交流日益增多 69

四、涌现大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 70

五、改善各民族生存条件,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71

第五节 人民生活 73

第四章 农业 76

第一节 种植业 77

一、粮食 78

二、烤烟 80

三、甘蔗 81

四、其他经济作物 81

第二节 养殖业 82

一、畜禽养殖 82

二、水产养殖 84

第三节 特色农业 86

第四节 林业 91

第五节 水利 95

第五章 工业 100

第一节 工业企业 103

一、电力工业 103

二、冶炼 105

三、采矿 108

四、制糖 113

五、造纸 115

六、机械制造 116

七、建材 118

八、酿酒 120

九、缝纫 121

十、糖果糕点加工 122

第二节 能源生产 123

一、水能发电 123

二、煤矿开采 125

第三节 特色工业 125

一、藕粉加工 125

二、酱菜加工 127

三、制茶 128

四、松脂生产 129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 130

一、金银器加工 130

二、制陶 131

三、竹器加工 132

四、纺织 133

第六章 交通通信 135

第一节 公路 135

一、国道 135

二、省道 137

三、地方公路 139

第二节 水路 142

一、航道 142

二、渡口与码头 143

第三节 邮政 144

一、网点 144

二、邮路邮运 145

三、投递 146

四、业务 147

第四节 电信 151

一、电报 151

二、电话 152

第七章 财政金融 157

第一节 财政 157

第二节 税收 162

一、国家税收 165

二、地方税收 165

第三节 金融 167

第四节 保险 173

第八章 贸易 177

第一节 国内贸易 177

一、集市贸易 179

二、国合贸易 181

三、个体贸易 188

四、公私合营及其他贸易 191

第二节 对外贸易 191

第九章 旅游 194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94

一、自然景观 194

二、人文景观 195

第二节 旅游景点 196

一、县城景区 196

二、磨盘山景区 197

三、新化古州景区景点 198

四、哀牢山景点 198

五、鲁魁山景点 198

六、红河谷景区景点 198

第三节 旅游设施与服务 199

一、交通及旅游线路 199

二、旅游管理机构的建设与服务 199

三、酒店、商品和客运 200

第四节 旅游经济 200

第十章 对外开放 203

第一节 招商引资 204

第二节 对外交流 207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212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214

第一节 教育 214

一、基础教育长足发展 216

二、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217

三、成人教育健康发展 217

四、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217

五、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18

六、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19

第二节 科学技术 219

一、科技队伍 220

二、科技项目申报 220

三、科技成果评审奖励 220

四、农业科技引进实验示范 221

五、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 222

六、创办科技实验示范基地 222

第三节 文化艺术 223

一、文学艺术创作结硕果 224

二、群众文化繁荣兴旺 225

三、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 226

四、文化市场管理有序 226

五、文化产业日见雏形 227

六、图书事业日趋兴旺 227

第四节 新闻出版 227

一、报刊 227

二、新闻宣传 228

三、出版 229

第五节 广播影视 231

一、广播电视 231

二、电影 232

第六节 体育 233

第七节 医疗卫生 236

第八节 民族医药 240

一、彝族医药 240

二、傣族医药 240

三、中医医药 241

第九节 社会保障 242

一、救灾救济 242

二、优抚安置 243

三、社会福利事业 246

四、社会保险 246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24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49

一、规划 250

二、房屋建设 251

三、道路建设 253

四、给排水建设 254

五、路灯 255

六、环卫建设 256

七、绿化建设 257

八、园林建设 258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261

一、戛洒集镇 263

二、扬武集镇 264

三、漠沙集镇 266

四、水塘集镇 267

五、新化集镇 268

六、建兴双沟街集镇 269

七、老厂集镇 269

八、者竜大荒地集镇 270

九、平掌集镇 271

十、腰街集镇 272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273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273

一、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273

二、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275

三、空气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277

四、声学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278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278

一、重点区域生态治理 279

二、保护县域生物多样性 279

三、综合整治城市环境 280

四、建设生态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 281

五、污染治理 282

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 283

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283

后记 285

修订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