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翻译的概念与分类 1
第一讲 翻译的基础知识(一) 1
1.1.1翻译的概念 4
1.1.2翻译的分类 4
1.1.3翻译的附类 4
1.2翻译的标准 4
1.2.1国内 8
1.2.2国外 8
1.2.3翻译的教学标准 8
1.3忠实与通顺 8
第二讲 翻译的基础知识(二) 16
2.1直译、意译及其易混淆概念 16
1.3.2通顺 16
1.3.1忠实 16
2.1.1直译与意译 25
2.1.2直译与字译、借译 25
2.1.3意译与释义、改写 25
2.2语法翻译及其危害 25
2.2.1狭隘的语义对等意识 33
2.2.2偏颇的语法对等意识 33
2.2.3呆板的形合意识 33
2.2.4单一的文体意识 33
第三讲 分析与理解概说 33
3.1翻译中的理解的特点 33
3.2分析与理解的主要方面 35
3.3分析与理解的必要方面 42
3.2.4主题分析 42
3.2.2逻辑分析 42
3.2.1语言分析 42
3.2.3艺术分析 42
3.3.1自我分析 49
3.3.2读者分析 49
3.3.3作者分析 49
第四讲 上下文分析 49
4.1几个相关概念 49
4.2上下文在理解与表达中的作用 50
4.2.1确定词义 61
4.2.2确定句义 61
4.2.3引申语义 61
4.3微观互文性与理解 61
5.1几个相关概念 66
第五讲 背景知识与超语言知识分析 66
5.2宏观作用 67
5.2.1主题分析 69
5.2.2艺术分析 69
5.2.3估价译作社会效果 69
5.3微观作用 69
5.3.1确定词义 80
5.3.2确定句义 80
5.3.3表达诸问题 80
5.3.4其它 80
第六讲 词语分析 80
6.1语义分析的主要依据 80
6.1.5语言变体 84
语言知识 84
6.1.6形态与读音 84
6.2语义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4
6.1.3上下文 84
6.1.2语义结构 84
6.1.1语法结构 84
6.1.4背景知识与超 84
6.2.1忌望文生义 91
6.2.2忌用原语构词模式进行类推 91
6.2.3警惕假等值词 91
6.3词语艺术分析 91
6.3.1修辞格 99
6.3.2色彩 99
.3.3音韵 99
第七讲 句子分析 99
7.1句义分析的主要依据 99
7.1.4语言变体 107
7.2句式艺术分析 107
7.1.2上下文 107
7.1.3背景知识与超语言知识 107
7.1.1语法结构 107
7.2.1修辞格 110
7.2.2色彩 110
7.3句内衔接手段 110
7.3.1词语重现 116
7.3.2替换 116
7.3.3形合与意合连接 116
第八讲 篇章分析 116
8.1语言学意义上的篇章分析 116
8.1.6段的修辞方法 126
8.1.7篇章结构 126
8.1.5段际衔接手段 126
8.2文艺学意义上的篇章分析 126
8.1.2句际衔接手段 126
8.1.3段落结构 126
8.1.1句际关系类型 126
8.1.4段际关系类型 126
8.2.1主题 133
8.2.2意境 133
8.2.3情节 133
8.2.4人物 133
第九讲 文体分析 133
9.1几个相关概念 133
9.2语言变体与语句理解 135
9.2.3语法 142
9.3语体与风格分析 142
9.2.2词语 142
9.2.1语音 142
9.3.1方法与依据 147
9.3.2例释 147
9.4语体与风格表达的基本模式 147
9.5应用文的格式与语体 148
第十讲 表达概说 151
10.1表达的着眼点 151
10.2翻译的基本模式 153
10.3意译:翻译技巧的学习要点 159
10.4内容与形式的相互推移 162
11.1抽象与具体 168
第十一讲 逻辑引申(一) 168
11.1.1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 172
11.1.2抽象描述与具体描述 172
11.1.3抽象重心与具体重心 172
11.2主体、属体、性状、行为 172
11.2.1各要素的隐与现 177
11.2.2重心推移 177
11.3概括与具体 177
11.4定义式表达法与非定义式表达法 180
11.5划分式表达法与非划分式表达法 183
12.1正说与反说 186
第十二讲 逻辑引申(二) 186
12.2原因与结果 189
12.3理由与推论 192
12.4其它 196
12.4.1动态与静态 201
12.4.2施事与受事 201
12.4.3时间转换 201
12.4.4空间转移 201
第十三讲 语用与艺术引申 201
13.1语用引申 201
13.1.6体语描述的处理 215
13.1.7应答词的肯、否定转换 215
13.1.5指示语转换 215
13.2艺术引申 215
13.1.8计量单位转换 215
13.1.3释喻转换 215
13.1.2语用增益 215
13.1.1语用整饬 215
13.1.4文化特征的浅化与归化 215
第十四讲 修辞格转换 220
14.1概述 220
14.2同步转换及其补偿手段 220
14.2.1同步转换 225
14.2.2部分释喻 225
14.2.3语义变通 225
14.3各类修辞格的相互转换 225
14.3.1同一层次的修辞格转换 229
14.3.2跨层次的修辞格转换 229
14.4形象转换 229
14.5修辞格与非修辞格转换 231
15.1不同色彩词 237
第十五讲 同义词语转换 237
14.5.1修辞格到非修辞格 237
14.5.2非修辞格到修辞格 237
15.1.1语体色彩 242
15.1.2形象色彩 242
15.1.3感情色彩 242
15.1.4联想色彩 242
15.2词与短语 242
15.2.1词与习语 248
15.2.2内复合词与短语 248
15.2.3动词、 248
副词、形容词与结构延展性短语 248
15.2.4复合词与短语 248
15.3其它 248
第十六讲 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推移 254
15.3.5加缀词与无缀词 254
16.1英语名词词尾屈折意义 254
15.3.1习语与非习语 254
15.3.4叠词与非叠词 254
15.3.3本族词与外来词 254
15.3.2原词与缩略词(简称) 254
16.1.1数 260
16.1.2性 260
16.1.3指小 260
16.1.4诸因素的调整 260
16.2英语动词诸方面 260
16.2.1词尾屈折 266
16.2.2时态 266
16.2.3虚拟语气 266
16.3汉语语气词 266
16.4英语结构屈折意义 268
16.4.1假设与让步意义 270
16.4.2强调意义 270
第十七讲 音译与象译 270
17.1音译的通则 270
17.1.1准确读音 273
17.1.2音节互译 273
17.1.3名从主人 273
17.1.4约定俗成 273
17.1.5避用生僻与望文生义的字 273
17.1.6准确回译 273
17.1.7略语复原 273
17.2英汉音译的具体问题 273
17.3汉英音译的具体问题 274
17.2.2地名 274
17.2.1人名 274
17.3.1人名 278
17.3.2地名 278
17.3.3其它 278
17.4音译的附加手段 278
17.4.1音译加附注 283
17.4.2半音译半意译 283
17.4.3音义双关 283
17.5象译 283
17.5.3摹形词与非摹形词互换 286
18.1概述 286
第十八讲 词语选择的标准与方法(一) 286
17.5.2照抄 286
17.5.1摹形词互译 286
18.2原作内容与效果的忠实再现 287
18.2.1基本意义 305
18.2.2思想、观点、主题 305
18.2.3意境、神韵、情调 305
18.2.4情境、情节、人物 305
18.2.5文体诸要素 305
第十九讲 词语选择的标准与方法(二) 305
19.1译文语言的锤炼 305
19.1.1表达习惯 315
19.1.2搭配 315
19.1.3音韵与节奏 315
19.2文化因素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