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2
凡例 4
采摭书目 8
卷一 12
纲领 12
阴阳总说 12
脉证总说 14
治要明寒热虚实 17
治不可拘次第 18
病有难正治 19
老少异治 19
治当照管胃津 20
真虚者难治 21
房后非阴证 22
轻证误治,每成痼疾 24
久病感邪,多为痼疾 25
治挟他患法 26
疫疠不可定方 27
损复 28
卷二 29
诊察 29
诊法 29
察面 34
察目 35
察耳 36
察鼻 36
察口唇 36
察舌 37
察齿 43
察声 43
察身 44
察胸腹 45
察大小便 46
卷三 50
辨证 50
恶寒 50
恶风 51
发热 52
寒热 54
潮热 54
自汗 55
盗汗 56
头汗 57
手足汗 58
无汗 58
胸胁满 59
心下满 59
腹满 60
腹痛 62
渴 63
烦躁 64
昼夜偏剧 65
谵语 65
多眠 68
短气 68
动气 69
战栗 70
振 71
厥 71
蜷卧 74
筋惕肉瞤 74
循衣摸床 75
舌卷囊缩 76
直视 77
遗溺 77
唇甲青 77
死证 78
愈候 80
卷四 82
太阳病 82
桂枝汤证 82
取汗法 82
汗难出证 83
桂枝汤变诸方 84
葛根汤变诸方 85
麻黄汤变方 86
大青龙汤变诸方 88
止汗法 89
少阳病 89
小柴胡汤论 89
吴仁斋小柴胡汤加减法 90
大小柴胡汤变诸方 92
小柴胡合白虎汤诸方 97
战汗诸证 99
栀豉三黄汤变诸方 101
卷五 106
阳明病 106
阳证似阴诸候 106
白虎汤变治验并方 109
应下脉证 111
急证急攻 116
因证数攻 116
治验 118
兼蓄血治验 122
挟虚证治 123
失下致虚证治 127
用下不宜巴豆丸药 128
三承气汤变诸方附导法 129
下后邪气复聚 身热 脉数 133
下后诸证 134
神虚谵语 夺气不语 134
病愈结存 下格 135
下后治例 136
卷六 138
太阴病 138
证候 138
桂枝加大黄汤变方 139
理中汤诸方 140
少阴病 141
证候 141
阴证不可遽凉 145
温补不可少缓 147
阴似阳治验 147
阴变阳治验 148
麻黄附子甘草汤变及温汗诸方 149
温补兼清方 150
附子汤、真武汤变方 151
四逆汤变诸方 152
熨法 156
战汗证 158
厥阴病 158
证候 158
治验 159
干姜芩连人参汤变诸方 160
卷七 162
兼变诸证上 162
误治虚乏 162
发痉 167
风湿 170
停水 174
咳喘 176
失血 180
瘀血 189
卷八 194
兼变诸证中 194
结胸 194
藏结 200
发斑 201
附:白? 213
发黄 213
发狂 219
卷九 224
兼变诸证下 224
呕吐 224
哕 228
自利 232
蛔虫 242
卷十 245
余证 245
余热 245
遗毒 251
虚烦不眠惊悸 253
虚汗 256
虚弱 259
水肿 262
劳复 263
卷十一 270
别证 270
感冒 270
时毒大头病 277
卷十二 285
妇儿 285
妇人伤寒总说 285
热入血室 285
妊娠伤寒 288
产后伤寒 291
小儿伤寒 295
杂载 298
灸艾 298
渴与水法 299
饮食 301
调养总略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