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十住心”的判教论&杨曾文 1
印顺法师与王恩洋先生——以《印度之佛教》为中心&黄夏年 12
太虚和尚:宗教型公共知识分子?——兼论现代中国佛教的世俗化特征&李向平 寻红霞 29
知/善之诠释:以王阳明与释德清之解《大学》为中心&陈永革 40
从太虚的人生佛教到印顺的人间佛教&罗颢 53
隐元隆琦的日本停留和禅宗黄檗派的开创&林观潮 68
冯契先生的智慧说与唯识学的“转识成智”&徐东来 87
酒肉和尚现象试释&严耀中 98
佛教二谛与科学真理——暨论佛教肯定世间法的相关理论&林国良 105
中国佛教的现代性遭遇&唐忠毛 116
早期中国佛教的社会思想&姚南强 125
中国佛教孝道思想&刘立夫 刘忠于 133
佛教中的比喻&陈坚 144
论佛教造像的女性化趋势&傅小凡 158
论魏晋佛教对“自然”说的吸收&圣凯 169
隋唐佛学兴起的内在动力之探索&夏金华 182
盛唐双胞观音造像的发现及其在佛教艺术史上的意义&凯堂 195
元初的崇教抑禅政策与江南禅宗&纪华传 210
天台宗关于“一心”的运用&觉醒 219
天台哲学中符号的运用&沈海燕 229
性具善恶的现代意义&肖永明 260
天台忏法行持之要求&心皓 266
华严法界缘起思想的核心与特色&曹曙红 276
论华严宗法界缘起思想在熊十力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孟令兵 288
禅宗:对问题的提问—以“赵州狗子”公案为例&陈洁 301
律宗思想和中国佛教&王建光 307
唯识学的生命流转思想&孟领 322
因明同、异品的定义中为何没有“除宗有法”&刚晓 328
《华严法界观门》略论&业露华 335
《西藏王臣记》与印度佛教文学&薛克翘 344
昙鸾净土信仰体系简论——《往生论注》解读&刘元春 349
从《西游录》看辽金元时代的一次佛、道斗争&张兵 362
西藏大藏经及其影响&〔日〕白馆戒云/慧 光译 378
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思想&法缘 387
浅析《随自意三昧》的观行方法&刘朝霞 404
关于北魏时期大乘之乱的起因&王青 415
从回鹘文《罗摩衍那》看佛教对印度史诗的融摄&杨富学 422
印度的观音菩萨信仰及有关情况考&王仲尧 432
《二入四行论》源出典据及其意义&刘泽亮 443
空海的十住心构想与曼荼罗——内涵与净化&〔日〕静慈圆著/韩昇译 453
唐代的佛骨信仰——以法门寺佛骨与韩愈的《论佛骨表》为中心&〔日〕岸英知子著/刘建英译 468
禅宗研究多元化的兴起与大陆禅学思想研究&杨维中 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