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帝内经》名释 1
二、《黄帝内经》成书的时代 5
(一)《素问》的成书年代 6
(二)《灵枢》的成书年代 13
(三)《素问》遗篇的年代 16
三、《黄帝内经》引用的古代文献 17
(一)《五色》、《脉变》、《揆度》、《奇恒》 17
(二)《九针》 18
(三)《针经》 18
(四)《热论》 18
(五)《上经》、《下经》、《阴阳》、《从容》 19
(六)《脉经》、《脉法》、《脉要》 20
(七)《形法》 20
(八)《本病》 20
(九)《阴阳十二官相使》 20
(十)《金匮》 21
(十一)《太始天元册文》 21
(十二)《大要》 21
(十三)《刺法》 21
四、《素问》、《灵枢》的书名和卷篇 23
(一)《素问》、《灵枢》的书名 23
(二)《素问》、《灵枢》卷篇的演变 25
五、校勘《黄帝内经》诸家 27
(一)校勘对学习研究《黄帝内经》的意义 27
(二)林亿等的《新校正》 29
(三)胡澍的《素问校义》 30
(四)俞樾的《读书余录》 31
(五)孙诒让的《札迻》 32
(六)顾观光的《素问校勘记》、《灵枢校勘记》 33
(七)沈祖緜的《读素问臆断》、《读灵枢臆断》 33
(八)冯承熙的《校余偶识》 34
(九)江有诰的《先秦韵读》 34
(十)于鬯的《香草续校书》 34
(十一)日本校勘诸家 35
六、注解《黄帝内经》诸家 36
(一)单注《素问》诸家 36
(二)全注《素问》、《灵枢》诸家 38
七、分类研究《黄帝内经》诸家 41
(一)兼收并蓄分类法 42
(二)选择性的分类法 49
(三)调整篇次分类法 52
八、专题发挥《黄帝内经》诸家 53
(一)秦越人与《难经》 54
(二)张仲景与《伤寒论》 55
(三)华佗与《中藏经》 56
(四)王叔和与《脉经》 57
(五)皇甫谧与《甲乙经》 59
(六)刘完素与《宣明论方》 60
(七)骆龙吉与《内经拾遗方论》 61
(八)刘浴德、朱练与《重订骆龙吉内经拾遗方论》 61
(九)陈无咎与《明教方》 61
九、《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 62
(一)阴阳学说 62
(二)五行学说 64
(三)整体观 66
(四)恒动观 69
十、《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71
(一)藏象学说 71
(二)病机学说 75
(三)诊法学说 76
(四)治则学说 80
十一、如何学习《黄帝内经》 83
(一)内容提要 83
(二)阅读方法 85
(三)选本 87
(四)选注 88
(五)精读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