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综合性管理问题 1
资源和资源综合管理 11
资源综合管理技术 15
管理问题的系统分析框架 21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 23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不确定性 28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物流分析 39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能流分析 41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信息流分析 46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价值流分析 54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外部性分析 62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可持续性分析 77
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分析 78
转换分析概述 81
资源综合管理的规划 83
资源综合管理的组织 86
资源综合管理的控制 92
联合产品成本分摊机制 101
联合产品管理机制设计的定性方法 102
关联市场模拟 105
乡镇铸造工业节能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必要性 107
节能技改项目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障碍分析 110
政策设计思路 112
政策作用下的情景分析 113
案例研究的启示 119
引言 121
作为联合产品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122
基于合作博弈的成本分摊机制 124
计算结果 129
建议 130
干旱区水资源和水权市场 133
可交易水权市场模拟 136
水权交易博弈模型的变分不等式模型 139
水权交易变分不等式模型的算法 141
可计算的水权交易市场模型算例 144
水权和林草配额市场的不同模式 151
水权和林草配额综合市场的可计算模型 153
最终用户林草配额和水权综合市场算例 167
林草配额市场和水权市场的分区模型 173
林草配额市场和水权市场的分区模型算例 175
比较和分析 181
配套措施与交易成本 184
致谢 199
参考文献 201
附A能源资源综合管理的自然科学基础 217
附A1能源科学基础 217
附A2能源技术基础 223
附B干旱区水市场及其模式 233
附B1各国水市场的建立 233
附B2水产品和水工程市场 234
附B3水市场模式 237
附C林草建设的生态效益 239
附C1技术方案的生态效果估计 239
附C2技术方案生态效益的价值估计 241
附C3林木减烧效益估计案例 242
附D定理证明 244
附D1定理9.1的证明 244
附D2定理10.1的证明 247
附E算例背景信息 252
附E1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252
附E2水资源基本状况 253
附E3林草资源基本状况 254
附E4水管理机制 255
附E5林草资源管理机制 255
图1.1干旱区生态退化—贫困的相互关系 10
图1.2自然资源、人口资源和人造资源相互关系图 13
图2.1CATWOE框架下管理系统示意图 23
图2.2综合管理系统示意图 24
图2.3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示意图 25
图2.4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示意图 26
图2.5利用综合管理理论研究问题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27
图3.1资源综合管理的流分析 39
图3.2某县能源系统网络图 42
图4.1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特性分析步骤 62
图4.2能源管理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69
图5.1综合管理系统示意图 82
图5.2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示意图 82
图5.3自然资源管理的转换分析示意图 83
图5.4“按方收费”下最终用户间的博弈分析 89
图5.5水权制度下最终用户间的博弈分析 89
图5.6规划-组织-控制关系示意图 99
图6.1资源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 103
图7.1乡镇铸造企业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114
图7.2政策综合设计工作框架 117
图8.1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投入与产出 123
图8.2为估计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基准线 125
图8.3不同项目参与者的成本分摊比例 130
图9.1中国干旱区的地理位置 134
图9.2干旱区水资源十分短缺 135
图9.3干旱区人均水资源量 135
图9.4水权制度前后棉花产量变化 147
图9.5水权制度前后羊肉产量变化 148
图9.6水权制度前后用水量变化 148
图10.1区域一体化市场模式 152
图10.2分区市场模式 152
图10.3综合市场前后棉花产量变化 170
图10.4综合市场前后羊肉产量变化 171
图10.5综合市场前后用水量变化 171
图10.6综合市场前后棉花的用水比例 171
图11.1参与者V1的边际水权生产成本随水权和林草配额交易量的变化 179
图11.2参与者V1边际林草配额生产成本随水权和林草配额交易量的变化 179
图11.3参与者V2的边际水权生产成本随水权生产数量的变化 180
图11.4参与者V3的边际林草配额生产成本随林草配额交易数量的变化 180
图11.5两级分区模型与一体化模型的均衡结果比较 184
图11.6农户间的协调博弈(元) 190
图11.7计量和举报博弈 191
图11.8参与者A和B效用均值随罚款数F的变化 192
图11.9作为职业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间的博弈 193
图11.10参与者A和B的效用均值与参与者B的工资水平的关系 193
图11.11交易成本与水权交易量关系 195
图11.12交易成本与草配额交易量关系 195
图11.13交易成本与水权交易量关系 196
图11.14交易成本与草配额交易量关系 196
附图1 柴灶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 240
附图2 塔里木河流域水系 252
表1.1政策科学/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发展简况 17
表2.1CATWOE分析框架中的符号 22
表3.1几种常见资源的参考密度 40
表3.2全国能源标准量平衡表示例 44
表3.3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概念 58
表4.1各种价值概念之间的联系 71
表4.2环境成本与效益的定值方法一览 72
表4.3环境成本与效益的定值方法分类 73
表4.4环境产出定值方法的使用情况 74
表4.5环境产出定值方法的应用对象 74
表4.6各种内部化手段的比较 76
表5.1综合管理的控制中信息获取方法的特性 95
表5.2逻辑框架的模式 97
表6.1能源管理所涉及的各种产品 105
表7.1四种技术水平的特征 109
表7.2不同技术水平下的单位铸件能源消费和环境影响 109
表7.31995年乡镇铸件按技术水平的分布 110
表7.4中国乡镇铸造企业技术改造的单个环节的技术清单 110
表7.5克服障碍途径对于各种障碍克服的贡献程度 111
表7.6参与者 113
表7.7各种资源 114
表7.8人力资源明细 115
表7.9投资资源明细 115
表7.10信息资源明细 115
表7.11设备资源明细 116
表7.12制度资源明细 116
表7.13转换清单 116
表7.14转换方案 117
表7.15各期不同技术管理水平的产量分布(基础方案) 118
表7.16各期不同技术管理水平的产量分布(政策方案) 118
表8.1风电例子的主要参数和指标 124
表8.2合作博弈机制和混合机制下的计算结果 129
表9.1土地成本函数参数 146
表9.2水成本函数参数 146
表9.3生产成本函数参数 146
表9.4产品价格函数参数 146
表9.5水对于经济活动约束参数 146
表9.6水权对于经济活动约束参数 146
表9.7其他约束条件参数 147
表9.8初始水权和水权交易成本参数 147
表9.9最终用户间水权交易模型计算结果 147
表9.10水权制度前后棉花的用水比例 149
表10.1土地成本函数参数 169
表10.2水成本函数参数 169
表10.3其他生产成本函数参数 169
表10.4产品价格函数参数 169
表10.5水对于经济活动约束参数 169
表10.6水权对于经济活动约束参数 169
表10.7初始水权和初始草配额 169
表10.8其他约束条件参数 170
表10.9水权交易和林草配额交易的交易成本参数 170
表10.10最终用户间水权交易模型计算结果 170
表10.11最终用户间水权交易模型计算结果 170
表11.1V1村土地成本函数参数 176
表11.2V1村水成本函数参数 176
表11.3V1村其他生产成本函数参数 176
表11.4V1村水对经济活动约束参数 176
表11.5V1村草权对经济活动约束参数 176
表11.6V1村其他约束条件参数 171
表11.7V1村产品价格函数参数 171
表11.8V1村初始水权和初始草配额 171
表11.9V1村水权交易和林草配额交易的交易成本参数 171
表11.10V2村土地成本函数参数 171
表11.11V2村水成本函数参数 171
表11.12V2村其他生产成本函数参数 171
表11.13V2村其他约束条件参数 171
表11.14V2村产品价格函数和交易成本参数 178
表11.15V3村土地成本函数参数 178
表11.16V3村水成本函数参数 178
表11.17V3村草成本和草配额约束参数 178
表11.18V3村其他生产成本参数 178
表11.19V3村价格函数和交易成本参数 178
表11.20T乡土地成本函数参数 181
表11.21T乡水成本函数参数 181
表11.22T乡其他生产成本函数参数 182
表11.23T乡其他约束条件参数 182
表11.24T乡水和林草配额对于经济活动的约束参数 182
表11.25T乡产品价格函数参数 183
表11.26T乡水权交易和林草配额交易的交易成本参数 183
附表1各种可能的水市场模式 237
附表2水市场中的可能的参与者与职能 237
附表3计算生态效益所用的参数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