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前言 1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2
第一节 阴阳学说概述 2
第二节 阴阳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 4
第三节 五行学说 6
第二章 脏腑学说 8
第一节 五脏 8
心 8
肝 10
脾 12
肺 14
肾 16
心包与命门 26
第二节 六腑 28
胆 28
胃 30
小肠 32
大肠 34
膀胱 36
三焦 38
第三节 奇恒之腑 40
脑 40
髓 42
脉与脉管系 44
女子胞与子宫系 46
第四节 脏腑相关生理 48
五脏间的相互关系 48
五脏与六腑间的相互关系 50
六腑间的相互关系 52
第三章 精、神、气、血、津液 54
第一节 精、神 54
第二节 气、血 56
第三节 津液 58
第四节 精、神、气、血、津液的关系 60
第四章 经络学说 62
第一节 手三阴 62
手太阴肺经 62
手厥阴心包经 62
手少阴心经 62
第二节 手三阳 64
手阳明大肠经 64
手少阳三焦经 64
手太阳小肠经 64
第三节 足三阴 66
足太阴脾经 66
足厥阴肝经 66
足少阴肾经 66
第四节 足三阳 68
足阳明胃经 68
足少阳胆经 68
足太阳膀胱经 68
第五节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 70
督脉 70
任脉 70
冲脉 70
带脉 70
第五章 四诊方法 72
第一节 望诊 72
第二节 闻诊 74
第三节 问诊 76
第四节 切诊 78
脉诊 78
按诊 80
第六章 病因辨证 82
第一节 六淫 82
风邪 82
寒邪 82
暑邪 84
湿邪 84
燥邪 86
火邪 86
第二节 七情 88
第三节 饮食、劳逸 90
第四节 疫疠 92
第五节 外伤和虫兽所伤 94
第六节 痰饮 96
第七节 瘀血 98
第七章 八纲辨证 100
第一节 表证与里证 100
第二节 寒证与热证 102
第三节 虚证与实证 104
第四节 阴证与阳证 106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108
第一节 气病的辨证 108
第二节 血病的辨证 110
第三节 气血同病的辨证 112
第四节 津液病辨证 114
津液不足、常见痰证 114
常见饮证 116
第九章 脏腑辨证 118
第一节 心病辨证 118
虚证 118
实证 120
第二节 小肠病辨证 124
第三节 肝胆病辨证 126
虚证 126
实证 128
第四节 脾病辨证 134
第五节 胃病辨证 138
第六节 肺病辨证 140
实证 140
虚证 142
第七节 大肠病辨证 144
第八节 肾病辨证 146
第九节 膀胱病辨证 152
第十章 六经辨证 154
第一节 三阳阶段 154
第二节 三阴阶段 156
第十一章 卫气营血辨证 158
第一节 卫分证、气分证 158
第二节 营分证、血分证 160
第十二章 三焦辨证 162
第十三章 预防与治则 164
第一节 未病先防 164
第二节 治则 166
治病求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66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正治与反治 168
第三节 常用治法 170
解表法 170
清热法 172
泻下法 174
消散法 176
和解法 178
温里法 180
补益法 182
固涩法 184
理气法 186
利尿法 188
开窍法 190
重镇摄纳法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