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轮大时代 解读认股权证》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颂慈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13040954
  • 页数:1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认股证的概念及运作。

刘鸿儒序 1

汪晓峰序 1

一、香港认股权证——全球第一 2

二、认股权证的基本概念 7

三、股本认股权证和衍生认股权证的区别 11

四、内地认股权证市场的历史、现在及未来 12

一、影响认股权证的价格因素 16

二、杠杆比率和实际杠杆比率 19

三、对冲值、溢价、时间值的短期、中期和长期 22

四、认股权证的主要功能:杠杆作用和风险管理 25

五、认识庄家制 30

六、认股权证的定价及发行价 31

七、认股权证的买入时机 32

八、认股权证对资金的放大作用 34

九、认股权证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36

十、保守投资者也可投资认股权证 37

十一、如何看待投资正股及认股权证的价值 39

十二、选择投资认股权证的时机 40

十三、认股权证名称包含的意义 42

十四、各类认股权证结算价的计算方法 43

十五、认股权证的结算 47

十六、认股权证的交割不会选择收取股票 48

十七、需留意最后交易日、到期日及支付日 50

十八、如计价日遇上半日市或全日停市时的处理 51

一、溢价高低的意义 56

二、选择溢价低的认股权证的好处 57

三、负溢价不等于是必赚的投资机会 60

四、出现缩溢价现象的原因 61

五、引伸波幅变化将决定认股权证的价值方向 63

六、引伸波幅由发行人调控 64

七、低引伸波幅并不一定就值得买入 66

八、历史波幅与引伸波幅的差距扩大时,投资认股权证策略 69

九、引伸波幅资料的来源 70

十、成交量在挑选认股权证时的参考作用 73

十一、成交量与市场持货量的关系 74

十二、市场持货量对引伸波幅的影响 77

十三、认股权证止蚀的最佳时机 79

十四、认股权证被套后的投资策略 80

十五、认股权证占大市成交、认购认沽比率等数据的参考意义 82

十六、国企股认沽证偏少的原因 84

十七、理解对冲值 86

十八、Gamma、*Theta及Vega的涵义 87

一估计正股持续攀升…… 92

二、认为正股呈振荡市局面…… 93

三、估计正股先整固后攀升…… 94

四、估计正股将大升大跌…… 96

五、买入多少认股权证才能对冲正股 97

六、想套现正股的对冲策略 99

七、充分利用认沽证对冲持有正股的风险 101

八、认股权证的长线投资策略 103

九、认股权证在换证时的转换策略 104

十、认股权证不跟足正股走的原因剖析(一) 107

十一、认股权证不跟足正股走的原因剖析(二) 109

十二、认股权证不跟足正股走的原因剖析(三) 110

十三、正确处理正股没升但认购证升 113

十四、认股权证买卖差价的理论计算方法 115

十五、正股的每格跳动值对认股权证走势的影响 117

十六、面值高低对选择认股权证的影响 119

十七投资者在需要时可要求庄家报价 120

十八、市况窄幅振荡时投资认股权证的策略 122

十九、正股派特别息对认股权证的影响 123

二十、正股除息前是买入认沽证良机之谬误 125

二十一正股有合股或拆股时对认股权证条款的影响 127

二十二、正股有红股或配股时对认股权证条款的影响 129

一、认识带“X”的认股权证 134

二、派息证的特点 136

三、锁定回报证的特点 138

四、跨价证的特点 140

五、到期激活证的特点 142

六、一篮子认股权证的特点 143

七、息股证——认股权证的反相产品 145

八、息股证与认股权证的配合运用 149

一、发行人如何赚钱 154

二、认股权证发行人的对冲策略 155

三、对发行人有意操控股价来剥削投资者的疑问分析 159

四、如何看待发行人会否人为调控引伸波幅而获利 160

五、发行人增加发行认股权证的时机 161

六、新的《上市规则》对发行人的要求 163

七、发行人的质素是选择认股权证的关键之一 165

八、充分利用发行人提供的网页信息(一) 167

九、充分利用发行人提供的网页信息(二) 170

十、充分利用发行人提供的网页信息(三) 171

一首选创新产品——权证 178

二、权证在内地的发展历程 179

三、发展权证有助推动内地证券市场发展 180

四、权证有助于多元化地解决股权分置 181

五、权证将促进券商创新 183

六、提升上市公司激励机制及再融资能力 184

七、发展权证的时机已经成熟 185

八、参考香港市场的运行机制 187

九、权证市场风险的有效控制 188

十、创新产品的发展离不开机制的创新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