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思潮史 卷1 子学思潮》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尹继佐,周山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6818634
  • 页数:548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魏晋玄学进行解读。

第一章 绪论 1

一、子学思潮研究范围的界定 2

二、子学思潮研究的基本方法 6

三、子学思潮研究的主要任务 11

第二章 子学思潮兴起的原因 26

一、外因之一:领主经济大崩溃 27

二、外因之二:动荡的诸侯政治 36

三、内因之一:士阶层的形成与转向 46

四、内因之二: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 56

第三章 老子论道——关于世界本原及其变化规律的思考 72

一、老子其人其书 72

二、道:对世界本原的探索 83

三、上德不德:对“道”的体验 94

四、为道:辩证思想的全面展开 100

第四章 邓析操“两可”——乡校议政与名辩风气的开创 113

一、贵族营垒中的叛逆者 113

二、邓析教讼、兴讼的现实原因 118

三、名辩风气的开创 125

第五章 孔丘讲“仁义”——游学风气的开创与儒学的诞生 135

一、开游学风气之先 135

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42

三、克己复礼: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 149

四、为仁:礼的补充 157

五、君子:儒者的人格培养 164

六、为政之方:“政者,正也” 171

第六章 墨翟倡“兼爱”——第一个宗教团体的形成及其早期学术活动 189

一、告别儒家 190

二、为政之本:从“尚贤”到“尚同” 197

三、消费观念:从“节用”到“非乐” 204

四、政治伦理:从“兼爱”到“非攻” 212

五、宗教特征:“天志”与“明鬼” 220

第七章 孟轲论“性善” 233

一、好辩的“圣人之徒” 233

二、性善:圣人与我同类 240

三、善养浩然之气 245

四、施仁政,解倒悬 254

五、民为贵,君为轻 261

六、善政不如善教 266

第八章 名辩弄潮——惠施及其辩者 278

一、惠施“善譬” 279

二、历物之意 285

三、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 294

四、濠上观鱼之辩 306

第九章 庄周侃“齐物” 314

一、从老聃到庄周 315

二、逍遥:积极求道的“图南”精神 320

三、齐物:道隐于小成 327

四、德不形:超越现象,追求本质 335

五、生存之道:相忘于江湖 340

六、评说诸子,规范学术 346

第十章 后期墨家论辩说 357

一、俱诵《墨经》,倍谲不同 357

二、以名举实:对“名”的研究 362

三、以辞抒意:对“辞”的研究 372

四、以说出故:对“说”的研究 379

五、辩:争彼与决疑 391

第十一章 公孙龙:正名实,化天下 400

一、公孙龙事迹 400

二、从尹文的形名研究转向名实研究 404

三、“审其名实,慎其所谓” 411

四、正名实的范例:白马非马 416

五、坚白论:离、盈之争 421

六、通变:从“二无一”到“羊合牛非马” 426

七、“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432

第十二章 荀况:抨击百家,独尊孔学 438

一、从“学宫祭酒”到“白道冥穷” 438

二、性恶与修身 444

三、隆礼与崇法 451

四、明于天人之分 458

五、制名之枢要 463

六、对诸子的批判 474

第十三章 韩非:子学思潮的终结者 483

一、“口讷”的思想家 483

二、黄老之学的兴起与对老子的改造 489

三、法家三派与韩非的法、术、势研究 496

四、非儒学,远“仁义” 506

五、矛盾之说的逻辑意义 512

第十四章 子学思潮消亡的原因 518

一、游学、养士土壤的消失 520

二、荀、韩文化政策取得主导地位 527

三、子学本身的缺陷 531

第十五章 子学思潮中的得失评估 538

一、子学思潮绵延三百年、取得丰硕成果的主要原因 538

二、子学思潮中产生某些失误的主要原因 542

主要参考书目 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