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日本的大众传媒现状及特点 1
第一节 信息高度发达的国家 2
一、报纸 2
二、广播电视 4
三、出版 6
四、电影 8
第二节 信息高度垄断的国家 9
一、报社是所有媒体的大本营 9
二、日本的电视台还通过控股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网络 10
三、出版业也被少数企业垄断 11
四、电影业也被少数几家电影公司所控制 12
第三节 新闻体制的形成深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12
一、管理报纸的法律 12
二、战前的广播电台与广播体制 14
三、战后的广播电视管理 16
四、电影的管理制度 17
第二章 舆论与战后日本人的精神坐标 23
第一节 战后日本的自我认同 25
一、战后十年的舆论变化对战争的悔恨对战时体制的否定和反思 26
二、“一亿总白痴”时期的自我认识对体制的认同和肯定 33
三、对日本现实自我的解读告别“战后” 36
四、“西欧=近代化”模式的质疑对现状的追认强调日本体制的特殊性 39
五、从陶醉到反思至锁国国际化的背后 43
六、“普通国家论”、“一亿总贡献论”到“一亿总改宪论” 48
第二节 “怎样与中国相处”成为世纪初的话题 54
一、怎样与中国相处话题的出现 54
二、话题的内容 55
三、突出价值观 55
第三章 日本大众媒体中国报道的原点 57
第一节 各时期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 58
一、敌视——战后初期到中日建交之间日本政府的中国政策 58
二、友好与合作——80年代日本政府对中国政策的蜜月 62
三、摩擦——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的中国政策 65
第二节 近几年日本媒体中国报道的几个关键词 70
一、历史问题与未来志向 71
二、台湾问题与日本的台湾情结 77
三、经济合作与ODA问题 81
第四章 舆论领袖们眼中的中日关系 87
第一节 舆论领袖与大众传媒制造的“厌中”感情 88
一、“厌中”感情的形成 88
二、“厌中”感情的几个方面 89
三、与“中日威胁论”的交织 93
第二节 相对客观的中国分析 94
一、正式的文章中不使用“一党独裁”的定义 94
二、否定中国威胁论 95
三、在历史问题出具的药方 96
四、中日关系的定位 97
五、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 98
第三节 两个著名脑库的中国认识 99
一、“21世纪日本的构想恳谈会”描述的中日关系 99
二、“21世纪日本外交战略研究会”描绘的日中关系 100
第五章 日本媒体中国报道的制度背景分析 103
第一节 “不偏不党”的新闻精神与新闻职业道德所代表的“自律”制度 104
一、美国的影响 107
二、自律的企业文化 109
三、加入权力中枢的新闻人 110
四、其他媒体的自律制度 111
第二节 记者俱乐部信源的开关闸门 112
一、称谓记者俱乐部 112
二、记者俱乐部的演变 113
三、记者俱乐部的长处 114
四、记者俱乐部的弊端 115
五、围绕记者俱乐部的事件 116
第三节 报纸的销售体制及政府对报纸销售的管理 117
一、报纸销售体制的形成 117
二、其他优良措施 118
第四节 成为权力中心的新闻人 119
一、“值班记者” 120
二、新闻人参与事务政体 120
三、充当政治家智囊 121
第五节 影响日本大众媒体坐标的几个事件 122
一、美国占领军的初期民主化措施造成的对旧有报社体制的更换 122
二、美国占领军“红胸章指令”将共产党人清除出新闻队伍 124
三、1960年的7家报社“拥护议会主义”的“共同宣言” 124
四、战败50周年的论调 126
第六节 审议会、调查会、审查会等政权设置机构与大众媒体 129
一、审议会 129
二、文化背景 131
三、体制的延续 132
第七节 “痒痒挠”、“督导队”、“社会平衡的调剂师”——大众媒体对权力的批评 133
一、议会民主主义的倚重 134
二、督导队 136
三、社会平衡调剂师 137
第六章 日本报纸媒体的中国报道 141
第一节 《朝日新闻》的中国报道 144
一、《朝日新闻》简介 144
二、内容分析 146
三、专栏研究 151
四、社论研究 154
五、其他 156
六、研究结果 158
第二节 《读卖新闻》的中国报道 159
一、《读卖新闻》简介 159
二、内容研究 160
三、社论研究 165
四、其他 167
五、研究结果 167
第三节 《每日新闻》的中国报道 168
一、《每日新闻》简介 168
二、内容分析 169
三、专栏研究 173
四、社论研究 177
五、其他 181
六、研究结果 183
第四节 《产经新闻》的中国报道 183
一、《产经新闻》简介 183
二、内容分析 184
三、特辑研究 188
四、社论研究 191
五、其他 194
六、研究结果 195
第五节 《日本经济新闻》的中国报道 196
一、《日本经济新闻》简介 196
二、内容分析 197
三、社论研究 197
四、专栏研究 200
五、内容研究 202
六、研究结果 207
第六节 《西日本新闻》的中国报道 208
一、《西日本新闻》简介 208
二、内容研究 209
三、社论研究 213
四、其他 217
五、研究结果 218
第七章 七家周刊杂志媒体的中国报道 221
第一节 周刊杂志中国报道的内容分析 223
第二节 周刊杂志中国报道量的分析 224
第三节 周刊杂志所传递的中国的形象 226
第四节 小结 228
第八章 从“世界的工厂”到“中国特需”——日本报纸媒体中国报道的模式探讨 231
第一节 中国加入WTO前后的“冷处理报道”模式 232
第二节 沈阳领事馆事件的“非理性报道”模式 236
第三节 中国政治报道中的“下订单报道”模式 238
第四节 “对日关系新思维”报道的“虚构报道”模式 240
第五节 “世界的工厂”、“中国特需”等“概念化”模式 243
第九章 如何看待日本主流报刊媒体的中国报道 245
第一节 日本报纸媒体中国报道的倾向总结 246
一、各媒体都非常重视中国报道 246
二、对中国积极的报道少,消极报道多 246
三、6家报社几乎很少看到呼吁“日中友好”的声音了 248
四、报纸报道中国的内容是丰富的,涵盖的领域也很广 249
五、日本报纸当地的特派员还能够对社会热点给予关注和追踪 249
六、日本的报纸都坚持日本是西方基本人权卫士的主张,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持批评态度 250
七、日本报纸都对中国外交领域出现的新形象给予积极和客观的评价 250
八、单方地报道中国的军事威胁 251
九、其他问题的报道 251
十、对中国普通民众的报道 252
十一、各报在特辑的系列报道中对中国的报道多数都贴近事实 252
十二、对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报道 253
十三、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 253
十四、有关周刊杂志的报道 260
第二节 日本大众传媒中国报道存在的问题 260
一、在对待中国的和平崛起问题上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261
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61
三、把对华经济援助与历史问题联系起来 261
四、在价值观方面站在美国的民主立场上 262
五、在具体事件的急风暴雨式报道中突出中国负面的问题 262
第三节 中国报道中负面报道较多现象背后的原因 263
一、日本媒体报道理念的因素 263
二、各报社报道立场的因素 264
三、记者个人的因素 266
四、中国政府信息公开、信息控制方面的原因 266
五、日本政府相关机构的记者俱乐部控制新闻源的原因 267
第四节 结语 267
参考书目 273
后记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