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1
概述 1
大事记 11
第一章 教育行政 26
第一节 县级教育行政机构 26
一、富源县文化教育局 26
二、富源县教育局 26
三、富源县教育委员会 26
四、富源县教育局 26
第二节 乡(镇)教育行政机构 37
一、公社文教组 37
二、区(镇)中心学校 37
三、乡(镇)教育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 37
四、乡(镇)中心学校 38
第三节 村级教育管理机构 50
一、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 50
二、校区和完小校长 50
三、村(办)教育领导小组和村完小校长 50
第二章 教育体制 52
第一节 结构体制 52
一、基础教育 52
二、中等教育 59
第二节 管理体制 61
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 61
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 62
第三节 办学体制 63
一、公办教育 63
二、民办教育 65
第四节 学校内部机制 65
一、党支部保证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 65
二、校长负责制 66
三、“三制”改革 66
四、新一轮人事制度改革 66
第三章 学前教育 67
第一节 发展 67
一、园(班)设置 67
二、教学 68
三、保健 69
第二节 富源县幼儿园 69
一、作息制度 69
二、教学要求 70
三、作业要求 70
四、发展壮况 70
第四章 小学教育 73
第一节 小学的发展 73
一、普及初等教育 73
二、巩固普及初等教育成果 74
三、普及小学段义务教育(“普六”) 75
四、合理布局小学校点 75
第二节 小学类型 77
一、重点、示范小学 77
二、中心完小、完小 77
三、半寄宿制小学 77
第三节 小学学制与课程 78
一、学制 78
二、课程 79
第四节 小学教学 82
一、组织形式 82
二、教材 82
三、教法 82
四、成绩考核 84
五、作业 85
第五节 富源县中安小学 85
第五章 普通中学教育 92
第一节 中学的发展 92
一、初中教育的发展 92
二、高中教育的发展 94
第二节 中学类型 96
一、初级中学 96
二、高级中学 97
三、完全中学 97
四、小学附设初中班、小学附设高中班和社办高中 97
第三节 中学学制与课程 99
一、学制 99
二、课程 99
第四节 中学教学 106
一、教材 106
二、教法 106
三、组织形式 107
四、成绩考核 107
五、高中毕业会考 108
六、中学晋级达标 109
第五节 县直普通中学简介 110
一、富源县第一中学 110
二、富源县第二中学 115
三、富源县第三中学 119
四、富源县第四中学 124
五、富源县第五中学 128
六、胜境中学(曲靖一中富源分校) 132
第六章 职业技术教育 134
第一节 乡(镇)办初级农中 134
一、后所农中 134
二、大河农中 134
三、墨红农中 136
第二节 县办职业中学 137
一、海丹农中(富源县第二职业中学) 137
二、曲靖市富源职业技术学校 138
第七章 省驻富单位学校教育 143
第一节 云南省富源矿厂(以下简称富矿)学校教育 143
一、富矿宣传教育科 143
二、厂(狱)部子弟学校(富源矿厂子弟学校) 143
三、奠家沟煤矿子弟学校(富源矿厂煤矿子弟学校) 146
四、大六龙子弟学校 146
五、托儿所、幼儿园 147
第二节 云南省后所煤矿(以下简称后矿)学校教育 148
一、后矿教育科 148
二、刘家湾学校(原后矿子弟学校) 148
第八章 成人教育 154
第一节 扫盲 154
一、标准、规划 154
二、教材、做法 155
第二节 农民教育 156
一、农民初等教育 156
二、富源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157
三、农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160
第三节 职工教育 161
一、成人高考 161
二、成人自学考试 163
第四节 中师教育 164
一、中师函授 164
二、中师自学考试 165
第九章 民族教育和民办教育 167
第一节 民族教育 167
一、发展 167
二、表彰 167
第二节 民办教育 168
一、民办幼儿园、学前班 168
二、富源明鑫学校 169
三、富村爱心希望学校 170
第十章 家庭教育 171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任务与措施 171
一、任务 171
二、措施 172
第二节 家长学校 172
一、发展 172
二、指导意见 173
三、行为规范 175
四、评估标准 175
第十一章 推普工作 176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 176
一、机构设置 176
二、水平测试 176
第二节 推广普通话 177
一、机构设置 177
二、语言文字达标 177
三、评估标准 178
第十二章 德育、体育、美育、卫生和国防教育 179
第一节 德育 179
第二节 体育 185
一、体育课 185
二、体育教师、场地、器材 186
三、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188
四、体育中考 189
五、运动会 189
第三节 美育 191
第四节 卫生 193
第五节 国防教育 194
一、富源县教育局人民武装部 195
二、国防知识教育 195
三、军训 196
第十三章 教研和电教 197
第一节 教育科研 197
一、教研机构 197
二、各科教学研究 197
三、课程改革试验 206
四、新课程改革 207
五、实施的主要工程 208
六、推进素质教育 208
七、编纂《富源年鉴》教育篇 209
八、首编《富源县教育志》 212
第二节 电化教育 212
第十四章 教师 216
第一节 教师队伍 216
一、公办教师 216
二、民办教师 216
三、民办教师转公办 217
四、代课教师 217
第二节 教师培训 218
一、师训机构与基地 218
二、师训规划与规定 224
三、师训内容与形式 230
第三节 教师待遇 244
一、教师节 244
二、落实政策 245
三、参政议政 246
四、经济待遇 246
五、职称评聘 250
第十五章 学生 252
第一节 在校生 252
一、学籍管理 252
二、检测与毕业考试 253
三、半军事化管理 255
第二节 升学 260
第三节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265
一、义务教育招生 265
二、中等教育招生 267
第四节 分配与就业 273
一、机构 273
二、政策 273
三、方式 273
第十六章 办学条件 275
第一节 教育经费来源 275
一、财政拨款 275
二、学杂费 277
三、勤工俭学 278
四、教育基金 280
五、群众集资捐资 282
第二节 学校建设 285
一、占地面积 285
二、创建“绿色学校” 286
三、基本建设 287
四、校舍排危 293
五、“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实施 294
六、实验教学普及 297
第十七章 教育领导管理 301
第一节 管理制度 301
一、县教育局机关管理制度 301
二、教育目标管理 308
三、档案管理 316
第二节 重要会议和活动 318
一、重要会议 318
二、重大调研活动 323
第三节 纪检、督导与普法 324
一、纪检监察 324
二、教育督导 330
三、普法教育 332
第四节 学校安全工作 332
第五节 党群组织 335
一、中共党组织在教育系统的发展 335
二、主要教育活动 337
三、共青团在教育系统的发展 339
四、共青团的重大活动 340
五、少先队 342
六、教育工会和女工委员会 344
第十八章 “十五”末期的富源教育 347
第一节 各级各类教育 347
一、幼儿教育 347
二、小学教育 347
三、普通中学教育 347
四、职业技术教育 347
五、成人教育 347
第二节 主要工作 348
一、抓学习,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 348
二、抓改革,促进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348
三、抓师训,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348
四、抓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349
五、抓考纪,促进教风学风的转变 349
六、抓危攻,促进办学条件的改善 350
七、抓帮扶,促进学额巩固率的提高 350
八、抓安全,促进学校工作正常开展 350
九、抓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民办教育发展 350
十、抓常规,促进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350
第三节 工作实效 352
一、基础教育扎实,“两基”水平提高 352
二、政府资金投入到位,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352
三、贫困生救助力度加大,勤工俭学深入推进 352
四、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民办教育管理加强 352
五、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53
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良好 353
七、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建设优良教师队伍 353
八、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 354
九、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354
十、切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廉政勤政建设 354
十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354
十二、端正服务态度,树立机关形象 355
十三、工作成绩显著,表彰奖励先进 355
第十九章 乡(镇)教育简介 356
第一节 中安镇 356
第二节 后所镇 361
第三节 墨红镇 364
第四节 大河镇 368
第五节 营上镇 374
第六节 竹园镇 378
第七节 富村镇 380
第八节 黄泥河镇 384
第九节 古敢水族乡 388
第十节 老厂乡 391
第十一节 十八连山乡 394
第二十章 人物 399
第一节 传略 399
第二节 简介 401
一、正副科级领导 401
二、高级职称教师 407
三、损资助学人员(10万元以上者) 468
第三节 市级以上表彰人员名录 473
第四节 2005年止中级职称教师名录 486
第五节 2005年底在职在编教职员工名录 493
一、机关工作人员 493
二、富源县第一中学 493
三、富源县第二中学 494
四、富源县第三中学 494
五、富源县第四中学 494
六、富源县第五中学 495
七、富源县教师进修学校 495
八、曲靖市富源职业技术学校 495
九、富源县胜境中学 496
十、富源县刘家湾学校 496
十一、富源县中安小学 496
十二、富源县幼儿园 496
十三、中安镇中心学校 497
十四、后所镇中心学校 499
十五、墨红镇中心学校 501
十六、大河镇中心学校 502
十七、营上镇中心学校 504
十八、竹园镇中心学校 506
十九、富村镇中心学校 507
二十、黄泥河镇中心学校 509
二十一、十八连山乡中心学校 510
二十二、老厂乡中心学校 512
二十三、古敢乡中心学校 513
附录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