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前语 1
“世界华文文学与华人诗学”专题(主持:饶芃子) 2
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诗学研究 饶芃子 2
主题学研究的复兴 陈鹏翔 9
离散与重合:华文文学内涵探索——兼论陈映真、朱天心的“离合”主题 张错 18
严歌苓小说中“大陆妹”的文化意蕴 李亚萍 26
现代新儒家诗学的创获和意义 侯敏 35
激进儒家的美学批判——徐复观美学思想的价值意向 刘毅青 61
承继·融合&拓展——叶嘉莹“兴发感动”说创新性和理论价值 朱巧云 73
文学批评现代性的译介与传达——刘禾文学批评思想研究 李凤亮 86
“流散文学与流散文化”专题(特约主持:王宁 生安锋) 118
流散写作与中华文化的全球性特征 王宁 118
跨语际旅行:“文化霸权”的话语实践 代迅 132
后殖民主义“流散诗学”与知识分子 生安锋 150
流散文化与边际书写——扎西达娃和拉什迪的跨文化对话 史安斌 176
全球化语境中的跨界的华裔美国文学 陆薇 194
母亲作为“他者”——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母亲形象分析 陈爱敏 212
库切与流散文学——从《等待野蛮人》管窥流散文学的欣赏角度 王敬慧 232
海外女性对男权制度的颠覆——评虹影的《康乃馨俱乐部》 罗承丽 244
“文化研究与影像阐释”专题(主持:蒋述卓 李凤亮) 256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性理论话语 宋一苇 256
近百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反思——以“汉话胡说”为题 彭松乔 270
文化唯物论和中国当下文艺学建设问题 王尔勃 287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知识分子改造的文化言路分析 张清民 303
工人阶级: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察 丁云亮 322
流动的“西部”——转型期中国电影“全球化”历程的一个考察 姚新勇 毛毳 338
关于“地下电影”的文化解析 张慧瑜 369
红色经典经典化中的精英话语与民间话语——以《林海雪原》为例 黄毅 388
“先验图型”、“符号形式”与“世界2” 谢冬冰 399
《思想文综》征稿函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