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研究的悠久历史与当代意义 3
意义研究的悠久历史 3
意义研究的当代意义 4
意义研究的特殊困难与意义(概念)的复杂特征 7
意义理论研究的特殊困难 7
意义概念及其复杂特征 9
意义的指称论 21
弗雷格关于涵义和指称的联系与区别 22
罗素的“菲多—菲多论” 24
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论” 28
克里普克的因果—历史的指称论 32
意义的观念论 37
广义与狭义的意义的观念论 37
(狭义)意义的观念论探源 38
意义的观念论之是与非 41
(刺激—反应)行为主义意义论 43
行为主义意义论的理论基础 43
布龙菲尔德的行为主义意义论 45
奎因以行为主义意义观拒斥意义论中的“展览馆神话” 47
行为主义意义论的得与失 49
证实主义意义论 49
证实主义意义论的思想渊源 49
逻辑上证实的可能性作为区分有无意义的标准 51
强证实原则的种种弱化方案 53
证实主义意义论的困境 58
真值条件意义论 60
真值条件意义论溯源 61
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论探析 64
真值条件意义论的曲与直 67
用法意义论 71
用法意义论的思想萌芽 71
后期维特根斯坦对用法意义论的创立 71
用法意义论的功与过 77
言语行为论的创立 97
施事语与述谓语的划分 100
言语行为三层次的区分 114
施事行为的五种类型 126
言语行为论的演进 128
对奥斯汀言语行为三分说的修正 128
关于施事行为的性质与分类标准 133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145
言语行为:意义的基本单位 163
奥斯汀对于将词视作意义基本单位之传统意义观的批判 164
塞尔对奥斯汀关于意义基本单位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67
语力:(语用)意义研究的重要维度 169
语力概念的创立及其重要意义 169
关于语力与意义之关系认识上的分歧 171
语力的构成要素 176
意义是意向性的派生形式 182
塞尔对传统意向性概念的革故鼎新 183
意向性既奠定了意义的可能性又限定了意义的形式 189
意义产生于内在心灵意向与外在言语行为规则的统一 191
意义既派生于意向性又受制于规则 191
构成规则与调节规则 193
话语施事行为构成规则 196
意义规定于语境之中 198
“语境”概念种种及其历史沿革 199
语境与言语行为意义 201
语境与字面意义 20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意义理论研究 219
“实践转向”的意义及其对语言问题研究的启迪 219
建构在实践理论之上的意义理论 22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的意义概念探析 239
客体意义——语言符号与所指客体之关系 242
主体际意义——使用符号的主体与解释符号的主体之关系 249
语符际意义——特定语言体系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255
实践意义——语言符号与主体实践活动之关系 261
参考文献 276
附录“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述略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