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与转型时期的社会主义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聂运麟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9701732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1977至2007年是我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30年。在这30年时间里,我们的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康庄大道,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主义的一面光辉旗帜。

近代生产力的三次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3

一 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4

二 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8

三 生产力的第三次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13

社会主义的体制危机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22

一 社会主义体制的初步危机与社会主义新探索的开始(50~60年代中) 23

二 社会主义体制危机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新探索理论的提出(60年代中至80年代中) 29

三 苏联东欧剧变与社会主义新探索理论的基本形成(80年代中至今) 33

现代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前提 38

一 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几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38

二 现代生产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41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 45

科学社会主义从经典理论到当代理论的历史性发展 48

一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 48

二 走向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两次重要探索 50

三 当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两块基石 5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 56

一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客观历史条件 56

二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思想理论渊源 58

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 62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 66

一 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66

二 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变革的主要之点 68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与特点 71

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选择、兼容及防范 74

一 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4

二 社会主义能否与市场经济相容 79

三 社会主义如何克服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病 83

四 我们改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但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 86

论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 88

一 市场与民主关系的定位 88

二 市场与民主的正相关关系 91

三 市场与民主的负相关关系 98

四 几点结论 100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问题研究论纲 102

一 理论探源 102

二 市场关系发展的历史分析 103

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可能性研究 104

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过程研究 107

五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前景研究 108

从汉正街市场的历史变迁看中国商品市场的发展 110

一 汉正街市场的历史形成 110

二 汉正街市场的改革与发展 111

三 汉正街市场的成长与中国商品市场的发展 114

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118

一 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118

二 现代化过程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非稳定因素的增长 123

三 在改革与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128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135

一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指导地位 135

二 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石 140

三 科学地阐明了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最基本问题 142

从《共产党宣言》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7

一 社会主义与发展生产力 147

二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 149

三 社会主义的资源配置方式 151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会议——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 156

一 三中全会打破了“唯上、唯书”的一统天下,恢复和制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56

二 三中全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政治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路线 158

三 三中全会结束了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顶礼膜拜,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160

四 三中全会结束了由最高领导人指定接班人的不正常做法,确立了邓小平在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 163

十五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发展 165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理论 165

二 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的发展 169

三 第三次思想解放及其重大意义 173

创新的道路,艰难的探索——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考 176

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创新的社会主义事业 176

二 我们改变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形式,但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本质 177

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困难与风险 17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 183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186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纲领 187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走向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188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的新高度——“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理论的时代价值 190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自觉的时代内涵 190

二 20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次飞跃与党的理论自觉 192

三 “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自觉提到了新的高度 196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三次深化与升华 202

一 走俄国人的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最初探索 203

二 走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崭新探索 206

三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0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15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215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218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25

阶级结构的变化与“欧洲共产主义”的危机 229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历史走向 237

一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进程 237

二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238

三 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241

四 列宁主义还是社会民主主义? 245

苏联剧变与苏共的纲领和路线 248

普京的策略与俄罗斯共产党的困境 253

一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共产党 253

二 导致俄罗斯共产党处境困难的原因 255

三 俄罗斯共产党今后发展的前景 259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启示 262

一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历史进程 262

二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特点 263

三 深刻的启示 270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273

一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凯歌行进与艰难探索 273

二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得失:非凡业绩与严重挫折 275

三 20世纪社会主义的遗产:宝贵经验与深刻教训 279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283

一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进程 283

二 世纪之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288

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历史地位 296

西欧国家共产党式微现象评析 299

一 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危机并非从苏东剧变开始 299

二 西欧国家共产党产生危机的社会历史根源 304

三 西欧国家共产党为摆脱危机而进行的艰难的探索与变革 310

西方国家共产党的变革与转型 313

一 近半个世纪西方国家共产党的深刻变革 313

二 从先锋队政党到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型 319

三 对西方国家共产党变革与转型的几点认识 324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组织形态的历史性转型 327

一 从先锋队政党到现代群众性政党的转型 327

二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作为现代群众性政党的基本特征 331

三 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组织转型的社会历史根源 335

低潮、成因、特征与前景——论21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344

一 21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在低潮 344

二 社会主义运动长期处于低潮的原因 347

三 21世纪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特点 350

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新 358

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正处在变革的历史过程之中 358

二 马克思主义政党革新的社会历史根源 359

三 马克思主义政党革新的主要任务 365

四 革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自我发展和完善 369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开姆尼茨纲领评析 371

一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社会主义理论 372

二 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变革 380

评第四国际主义者的《原则宣言和纲领要素》 386

一 在理论上,将列宁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相提并论,用托洛茨基主义取代列宁主义 387

二 在实践中,顽固坚持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不断革命”的路线 390

三 在组织上,妄图用托洛茨基主义的党取代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96

浅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人民主权思想 401

一 关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401

二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人民主权思想 403

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巴黎公社革命时期对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 406

青年恩格斯民主观初探 410

一 关于民主的实质 410

二 关于社会平等原则 413

三 关于资产阶级民主的本质、特征及其历史过渡性 416

不应夸大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的意义 421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问题 426

巴黎公社会议的主席团并非“一周一换” 431

浅析巴黎公社的《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 434

一 《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的产生 434

二 《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所遵循的原则 436

三 《废除国家机关高薪法令》的意义 439

对巴黎公社《人质法令》的再认识 442

一 《人质法令》的产生 442

二 《人质法令》的主要内容 444

三 《人质法令》的执行 446

四对《人质法令》的评价 447

不发达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再读列宁的《论合作社》 450

列宁的“一国两制”设想 454

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略论布哈林市场关系理论的得与失 456

一 布哈林市场关系理论发展的脉络 456

二 布哈林市场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458

三 对布哈林市场关系理论的评价 460

评对布哈林“发财吧”口号的批判 463

一 口号的提出及其受到的批判 463

二 自我批评中的反批评 465

三 实事求是地评价布哈林的口号 468

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 473

一 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 473

二 工业化的速度问题 476

三农、轻、重的相互关系 479

布哈林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探讨 483

一 苏维埃国家必须走合作化道路的基本依据 483

二 合作社对于集体农庄的优越性 485

三 建立和发展合作社应该遵循的原则 488

论述马克思主义革命斗争策略的经典文献——再读恩格斯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 492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斗争策略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492

二 恩格斯根据19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经济政治的新发展,制定了革命斗争的新策略 497

三 恩格斯的合法斗争策略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斗争策略 503

作者论著目录 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