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看史迪威 1
一个意外的战场和一次意外的使命 5
缅甸的失陷 13
盟军战略中的缅甸 25
失败的后果 25
胜算中的中国 28
开罗会议前的拖延和密谋 33
“霸王”准备期间开罗的“纸牌房”与失算 37
缅甸之收复 49
美英关系中进一步的困境 50
地面上的困扰 53
在中国的难处 56
美中关系中的烦恼 60
史迪威的解职 63
结论 72
第二章 建立国民革命军 77
20年代的军事概念 78
新文化运动的反军国主义语境 80
作为革命工具的军队 86
军阀主义的来龙去脉 90
起源 92
影响 98
国民革命军 101
改组国民党 105
军事改革 108
军事委员会 112
财政改革 117
结论 123
第三章 北伐时期(1926—1928)的暴力文化 126
“三·二○”事件 127
孙中山逝世和领导权危机 128
北伐的问题 132
三月二十日事件 139
北伐的第一阶段(1926.7—1927.3) 143
国民革命军夺取武汉和南京 144
武汉与南昌的对垒 147
共产党对软弱的回应 150
担心“另一个三·二○事件” 151
陈独秀的政策 153
武汉之后 157
大爆发 165
混乱中的共产党 168
蒋介石的沉浮 171
蒋获胜的原因 173
结论 181
第四章 南京十年(1928—1937)中的国民党政策及军事改革 185
遣散军队 187
仪式上和政治上的调动 189
内战 194
军事统治 198
战区行营 199
政务改革 201
保甲制度 203
保安队(团) 208
经济助力 211
为对日战争做准备 215
德国顾问 217
创建知识基础 220
一种战略的形成 225
备战 229
新生活运动 234
结论 242
第五章 在北方的进取政策 245
国民党的地缘政治战略 248
苏联 248
西方强国 253
国内战略 257
走向西北联盟 258
国共谈判 261
危机 265
高潮 269
进取政策在战争爆发时经受考验 274
不确定性和敷衍塞责 276
战争升级和在华北的失败 281
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的决定 285
联盟未竟 290
结论 294
第六章 日军南下前的抗战 296
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 300
淞沪会战 301
第一阶段 301
第二阶段 303
第三阶段 305
最后阶段 306
徐州会战 308
政治意义 311
台儿庄大捷 314
徐州的陷落 319
武汉会战 322
国民党的军事 325
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 328
战争的第二阶段:从武汉会战到日本南进 332
第一阶段 334
第二阶段 339
冬季攻势 343
冬季攻势之后 349
向南进军 353
结论 358
第七章 战时动员 361
1941年前的动员 363
初期的混乱 363
招兵 365
农业政策 370
供养军队 378
国民参政会 381
危机 385
招兵数下降 389
对军队的影响 391
工业动员 395
对策 398
土地税 399
全国总动员法 404
政府参与稀缺资源的分配 407
军方 409
梦想的终结 416
最后的转折 418
结论 423
结论 426
主要参考文献 434
索引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