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发展概况 1
.人口增长绝对量继续递减;出生率持续下降 2 1
.区域间人口规模和变动差异显著;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 5 2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区域差异主要源自出生率水平差异 11 3
.“人户分离”人口中本地居住半年以上常住人口是主体 15 4
.婚姻继续保持普遍与稳定的特点 19 5
.全国平均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减,三人户是主要家庭类型 22 6
.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年;人力资本区域分布不均 26 7
二、性别年龄结构 1
.2006年我国总人口性别比仍高于105,出生性别比也继续居高不下 29 1
.分年龄人口性别比随年龄上升而下降,农村人口分年龄性别比普遍高于城市 31 2
.各地区的人口性别比差异明显 33 3
.人口老龄化继续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36 4
.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显著 37 5
.我国继续处于“人口红利”期,抚养比的地区差异明显 39 6
三、妇女生育水平 1
.我国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态势 43 1
.我国妇女平均初育年龄进一步推迟,一二孩生育间隔延长至5年 45 2
.生育的性别选择依然强烈,一孩出生性别比显著偏高 49 3
四、人口死亡状况 1
.我国人口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死亡模式呈现典型的J型 51 1
.死亡率性别差异显著,儿童死亡率性别差异异常 54 2
五、婚姻与家庭 1
.“围城”内外:婚姻的普遍与稳定仍是中国人婚姻的主要特征 57 1
.结婚谁更难:大龄男性、低知男性和高知女性 60 2
.走出“围城”的人们:中年、男性、高知女性和城里人 63 3
.“与谁偕老”:老年人、女性和乡村人口丧偶比例高;中年女性、老年男性再婚有配偶比例高 66 4
.典型的中国家庭:三口之家、乡村家庭规模略大于城镇、单一民族户为主体 68 5
.从户主率看立户水平:城镇立户水平更高;中年人、男性更有可能做户主 71 6
.有老年人的家庭:独居或伴居是主要类型、与亲属同住的多是独身老人 74 7
六、受教育状况 1
.2006年我国城乡和地区间文盲率的差异仍然巨大 77 1
.老年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人口的主体 81 2
.我国人口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两个等级,尤其是在农村 83 3
.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25年,不到初中三年级水平 88 4
.我国各省区人口受教育状况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 91 5
附录一、流动人口专题 1
(一)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 98 1
.流动人口仍以青壮年为主,女性所占份额大幅度提高 98 1
.不同类别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差异较大 100 2
.流动人口以农业户口为主,跨省流动人口尤其如此 104 3
.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平均受教育水平超过初中毕业 105 4
.流动人口的识字率为95.49%,男性识字率明显高于女性 107 5
.70%左右的流动人口已婚,未婚者比例呈下降趋势 108 6
.流动人口中存在一定未到法定结婚年龄就已结婚的现象 109 7
(二)流动人口的流动特征 111 1
.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广泛,但又非常集中 111 1
.流动人口在各地的“能见度”差异较大 112 2
.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 113 3
.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类别构成具有较大差异 113 4
.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入广东省的最多 115 5
.北京、上海、广东是吸引流动人口的主要地区 116 6
.不同地区人口参与流动的程度存在巨大差异 117 7
.跨省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川湘皖桂豫鄂赣,来自四川省的最多 120 8
.外出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务工经商,不同类别流动人口间差异较大 121 9
.主要人口流入省市的来源地构成 122 10
.川湘皖桂豫等主要人口输出省的流出人口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一带 126 11
(三)流动儿童 127 1
.流动儿童规模接近1800万人 127 1
.流动儿童的性别比为120.64,平均年龄为7.24岁 127 2
.跨省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儿童的35%,不同地区的流动儿童类别构成差别较大 128 3
.流动儿童的在校率较高,未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儿童达4.27% 131 4
附录二、世界人口状况 1
.2006年世界人口达到65.6亿,年人口增长量为7800万,年人口增长率为1.2% 133 1
.2006年世界人口平均生育水平为2.7,所有发达国家和28个发展中国家的生育水平已经低于更替水平 137 2
.世界人口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目前约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 139 3
.世界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全世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接近7亿 142 4
.艾滋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威胁,成为世界人口死亡的第四位死因 14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