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语言知识及运用”部分的要求 1
第一部分 语音 2
一、现代汉语的一般知识 2
1.语言 2
2.现代汉语 2
3.现代汉语的三要素 2
4.普通话 2
5.方言概况 2
6.语音 2
7.音节 2
8.音素 2
9.元音 2
10.辅音 2
二、汉语拼音方案 3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组成、作用 3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 3
(三)有关知识 4
1.声母 4
2.韵母 4
3.零声母 4
4.韵头、韵腹、韵尾 5
5.韵母和韵的区别 5
6.声调符号的标写 5
7.隔音符号 5
8.反切 5
三、拼音大写 5
四、拼音连写和分写 6
五、停顿 7
六、重音 9
七、音变 10
1 轻声 10
2 儿化 10
3 变调 11
八、汉字读音应注意的问题 13
九、中学生易读错的字音集录 13
十、中学常用多音字集录 15
第二部分 汉字 17
一、汉字的特点及演变 17
二、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17
1.象形 17
2.指事 18
3.会意 18
4.形声 19
5.转注 20
6.假借 20
三、汉字的笔顺 20
四、汉字的结构 20
五、汉字的有关知识 20
1.偏旁与部首 20
2.独体字与合体字 21
3.繁体字与简化字 21
4.同音字与多音字 21
5.多义字与形似字 22
六、纠正错别字 22
七、中学生常见错别字集录 23
八、字典(工具书) 25
(一)常用工具书简介 25
1.《尔雅》 25
2.《说文解字》 25
3.《方言》 26
4.《释名》 26
5.《广韵》 26
6.《康熙字典》 26
7.《中华大字典》 26
8.《辞源》 26
9.《辞海》 26
10.《新华字典》 27
(二)检字法 27
1.部首检字法 27
2.音序检字法 27
3.笔画检字法 28
4.四角号码检字法 28
(三)字典中几种符号的含义 28
第三部分 标点符号 29
标点符号的种类 29
标点符号的用法 29
一、点号 29
(一)句末点号 29
1.句号 29
2.问号 30
3.感叹号 31
(二)句中点号 31
1.逗号 31
2.分号 32
3.顿号 33
4.冒号 34
二、标号 34
1.引号 35
2.破折号 35
3.括号 37
4.省略号 37
5.着重号 38
6.书名号 38
7.间隔号 39
8.连接号 39
9.专名号 39
标点符号的位置 39
第四部分 词语 40
一、关于语素 40
二、关于词 40
三、词的构成 41
四、词义 41
五、有关概念 42
(一)词根与词缀 42
(二)语汇与词 42
(三)比喻义与比喻修辞 42
(四)拟声词与叠音词 42
(五)双音节语素与多音节语素 42
(六)物量词与动量词 43
六、同义词解析 43
七、怎样解词 44
八、成语 45
(一)成语的概念 45
(二)成语的特点 45
(三)成语的来源 45
(四)成语的语法结构 46
(五)常见成语的出处(120个) 46
(六)试卷中经常出现的成语别字集录 48
(七)成语容易读错的字音集录 49
(八)试卷中常见生僻成语集释 51
九、熟语 55
(一)惯用语 55
(二)谚语 55
(三)格言 56
(四)歇后语 56
十、常见易混的词义辨析集释(40例) 57
第五部分 句子 60
一、词类的划分 60
二、短语 62
(一)短语的种类 63
(二)结构特殊的短语 64
(三)短语层次的划分 64
三、句子 65
(一)句子 65
(二)句子成分 66
(三)单句 69
1.单句的种类 69
2.几种特殊的单句 70
(1)把字句 70
(2)被字句 70
(3)连动句 70
(4)兼语句 71
(5)是字句 71
(6)存现句 72
3.单句的附属成分 72
(1)插入语 72
(2)呼应语 72
(3)拟声词 73
4.结构复杂的长句的分析 73
(四)复句 74
1.复句类型 74
2.紧缩句 76
3.多重复句及分析 76
(五)句群 77
1.句群的特点 77
2.句群的类型 78
3.句群和段 79
4.句群的分析 79
四、修改病句 80
(一)辨析病句 80
(二)修改病句 82
1.实词使用不当 82
2.虚词使用不当 82
3.成分残缺 83
4.搭配不当 83
5.结构混乱 84
6.重复多余 85
7.词类误用 86
8.不合逻辑 86
9.复句常见的语病 87
10.歧义句 88
第六部分 修辞 91
一、语言简明、清晰、连贯 91
二、语言得体 95
三、修辞 103
《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 103
(一)比喻 103
(二)比拟 104
(三)借代 105
(四)夸张 106
(五)对偶 107
(六)排比 108
(七)设问 109
(八)反问 109
初高中常见修辞格(十二种) 110
(一)反复(重现) 110
(二)双关 111
(三)反语 111
(四)引用 112
(五)对比 112
(六)映衬(衬托) 112
(七)顶真(顶针、联珠) 113
(八)移用(移就) 113
(九)通感(移觉) 113
(十)婉曲(委婉) 114
(十一)回环(回文) 114
(十二)呼告 115
其它修辞格(十五种) 115
(一)互文 115
(二)歇后语 115
(三)摹状 116
(四)倒装 116
(五)警策 116
(六)示现 116
(七)仿词 117
(八)转品 117
(九)飞白 117
(十)跳脱 117
(十一)镶嵌 118
(十二)复叠 118
(十三)层递 118
(十四)节缩 118
(十五)析字 118
辞格的综合运用 119
1.套用 119
2.连用 119
3.兼用 119
四、变换和选择句式 120
(一)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120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121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122
(四)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123
(五)单句和复句的变换 123
(六)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124
(七)整句和散句的转换 125
(八)常式句和变式句的转换 125
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九七年《考试说明》对“文学常识及文学鉴赏”部分的要求 127
第一部分 作家作品及文字体裁 127
一、作家作品 127
(一)中国古代作家 127
(二)中国现代、当代作家 140
(三)外国作家作品·欧美部分 155
(四)外国作家作品·亚非部分 162
(五)文学史连线(400条) 164
(六)古籍和作品 179
1.《四书》《五经》 179
2.《诸子集成》 179
3.《诗经》 179
4.《左传》 179
5.《国语》 180
6.《晏子春秋》 180
7.《楚辞》 180
8.《春秋三传》 180
9.《吕氏春秋》 180
10.《山海经》 181
11.《战国策》 180
12.《论语》 181
13.《列子》 181
14.《玉台新咏》 181
15.《乐府诗集》 181
16.二十四史 181
17.四史 182
18.《史记》 181
19.《汉书》 182
20.《后汉书》 182
21.《三国志》 182
22.《古诗十九首》 182
23.《世说新语》 182
24.《搜神记》 182
25.《文心雕龙》 182
26.《全唐诗》 182
27.《太平御览》 183
28.《梦溪笔谈》 183
29.《资治通鉴》 183
30.《永乐大典》 183
31.《徐霞客游记》 183
32.《三国演义》 183
33.《水浒传》 183
34.《西游记》 183
35.《古今小说》 184
36.《聊斋志异》 184
37.《儒林外史》 184
38.《红楼梦》 184
39.《古文观止》 184
40.《四库全书》 184
(七)作品并称 185
(八)作家并称 186
(九)中学《语文》课文名胜对联辑录 188
(十)中学《语文》课文作家名联辑录 189
二、文学体裁 192
(一)散文 192
(二)小说 192
(三)戏剧 194
(四)诗歌 194
1.概念 194
2.诗歌的特点 195
3.诗歌的分类 195
4.律诗怎样排序 195
5.诗歌知识 198
(1)韵脚 198
(2)押韵 198
(3)律诗的结构 198
(4)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198
(5)歌、行、引 198
(6)信天游 198
(7)诗·词·曲 199
(8)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199
(9)古体诗·近体诗 199
(10)乐府诗 199
(11)律诗·绝句 199
(12)旧体诗·新诗 199
(13)文人创作的诗歌、民歌 200
(14)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200
(15)标题、词牌 200
(16)小令、中调、长调 200
(17)豪放派、婉约派 201
(18)散曲 201
(19)元杂剧 201
(20)宫调、曲牌 202
(21)旦、末、净、丑、外、卜儿 202
(22)科、白 202
(五)古代文学体裁集释 202
1.赋 202
2.骈文 203
3.原 203
4.辩 203
5.说 203
6.论 203
7.奏议 203
8.序跋 204
9.赠序 204
10.铭 204
11.祭文 204
12.杂记 204
13.游记 205
14.童话 205
15.民间故事 206
16.寓言 205
17.传说 205
18.传奇 206
(六)史书体例 206
1.编年体 206
2.纪传体 206
3.纪事本末体 206
4.国别体 206
5.通史 206
6.断代史 206
三、常见文学流派 206
(一)现实主义 206
(二)浪漫主义 206
(三)文艺复兴 207
(四)批判现实主义 207
(五)自然主义 207
(六)古典主义 208
(七)感伤主义 208
(八)象征主义 208
(九)唯美主义 208
(十)印象主义 208
第二部分 古代文化知识 208
一、姓名和称谓 209
(一)人称姓名 209
(二)谦称、敬称、贱称 210
(三)名、字、号 211
(四)谥号、庙号、年号 212
(五)年龄称谓 213
(六)作品命名 214
二、官职和科举 215
(一)官职 215
(二)科举 216
三、地理常识 219
(一)地区名 219
(二)政区名 219
(三)山川关隘名 220
四、宗法和礼俗 221
(一)宗法问题 221
(二)尊卑问题 221
(三)忌讳 222
(四)避讳 222
(五)跽、长跪、长揖、再拜、稽首 223
五、服饰和器物 223
(一)服饰 223
(二)器物 225
六、历法和刑法 226
(一)历法 226
1.纪年法 226
2.纪月法 227
3.纪日法 227
4.纪时法 228
(二)刑法 231
七、古代音乐 232
八、文体知识 232
1.传奇、话本、章回小说 232
2.悲剧、喜剧、正剧 233
3.八股文 233
4.先秦诸子思想流派和代表 234
5.古籍注释体例 234
第三部分 中国名言警句 235
一、初高中课本名言警句 235
二、试卷中常见名言警句辑录 248
三、补充名言警句 258
第四部分 文学作品的鉴赏 269
文言文阅读《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要求 273
第一部分 文言实词 273
古今异义 274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 274
(一)古今词义的比较 274
(二)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274
1.词义扩大 274
2.词义缩小 275
3.词义转移 276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277
5.名称说法改变 278
6.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278
二、古今异义的单音词辑录(15词) 278
三、古今异义的双音节词语辑录(100词) 281
一词多义 287
一、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287
二、“一词多义”例词辑释(30词) 289
三、偏义复词 295
通假字 296
一、通假字的的形式 296
二、通假字的种类 296
三、使用通假字常见的失误 297
四、常见通假字例释(?词) 297
词类活用 304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304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305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305
四、名词作状语 306
五、使动用法 306
六、意动用法 307
第二部分 文言虚词 308
代词 308
副词 310
介词 313
连词 315
助词 316
叹词 320
兼词 320
第三部分 文言句式 321
一、判断句 321
二、被动句 322
三、省略句 323
四、谓语前置 325
五、宾语前置 325
六、定语后置 327
七、介词结构后置 328
八、固定句式 328
第四部分 文言读音、断句和翻译 330
一、文言读音 330
二、文言断句 331
三、文言翻译 334
四、文言文阅读中的难句翻译 335
现代文阅读《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部分的要求 337
第一部分 高考测试要求 338
第二部分 阅读基础知识 345
第三部分 解题方法技巧 348
写作知识《考试说明》对“写作知识”部分的要求 360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知识 360
主题 361
材料 364
结构 368
表达方式 373
语言 378
作文过程 380
第二部分 文体理论知识 386
议论文的写作 386
一、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 386
二、怎样写好议论文 387
三、几种常见议论文的写作 388
1.思想评论 388
2.读后感 389
3.驳论 390
四、论证方法 390
五、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392
六、常见论据集锦(100条) 392
七、论证角度和名句提示(30个角度) 397
八、事实论据使用要诀 405
九、议论文快速成文技巧 407
十、文章标题的固定用语 414
十一、漫画作文 416
十二、杂文 423
记叙文的写作 426
一、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其分类 426
二、叙述和描写,记叙文的基本表现手段 426
三、议论与抒情,能使叙述描写意义深化 429
四、记叙文的结构 430
五、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432
六、记叙文快速成文技巧 435
七、改写、扩写、缩写 440
八、报告文学 443
说明文写作 445
一、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及实用价值 445
二、怎样写好说明文 445
三、研究说明的语言 448
四、掌握各类说明文的说明要点 448
五、分析说明中心 449
六、科普说明文 449
应用文的写作 451
一、应用文的范围 451
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学生应掌握的八种应用文格式 451
(一)书信 451
(二)启事 452
(三)通知 453
(四)新闻 453
(五)电报稿 455
(六)广播稿 455
(七)申请书 455
(八)说明书 456
三、常见的应用文格式(十四种) 457
(一)调查报告 457
(二)总结 458
(三)请示 458
(四)计划 458
(五)简报 459
(六)合同 459
(七)介绍信 460
(八)日记 460
(九)条据 460
(十)摘录 461
(十一)摘要 461
(十二)请柬 461
(十三)讲演稿 461
(十四)倡议书 462
四、应用文中习惯用语及文言词语例释(20条) 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