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第一章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变迁轨迹 10
第一节 我国国有资产形成的历史起点 10
第二节 建国初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 15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引入市场因素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18
第四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体系的基本形成 24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历程的理性思考 28
第一节 前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的影响 28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改革方案和目标设计的渐进差异 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认识与现实选择 42
第四节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基本问题的辨析 51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的职能边界与能力 58
第六节 国有资产企业化运作中党的政治地位与作用方式 66
第三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基本元素 70
第一节 国有资产价值的基本定位 70
第二节 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 76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市场化机制 88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构建的基础权利属性 103
第五节 国有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制度安排 131
第四章 国有资产宏观经营管理体系框架安排 150
第一节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框架安排的基本原则 151
第二节 国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比较借鉴 154
第三节 国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 163
第四节 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机构 174
第五节 国有资产的生产经营机构 180
第六节 企业集团 189
第五章 国有资产微观经营管理体系的框架安排 195
第一节 公司治理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195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价值取向 202
第三节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209
第四节 股东大会权力的弱化与股东控制权行使的路径依赖 221
第五节 董事会的战略决策权与经营监督的有效性 229
第六节 公司经理人力资本的制度效应 236
第七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272
第八节 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基本方面 277
第六章 国有资产宏观监督管理体系的框架安排 285
第一节 国家审计职能的正确定位 285
第二节 国家审计目标确定的差异与统一 291
第三节 国家审计的价值理念与责任 298
第四节 国家审计独立性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分解 302
第五节 国家审计人员素质与职业思维 305
第六节 国家审计监督有效性的制度改进 314
第七章 国有资产微观监督管理体系的框架安排 320
第一节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制度 320
第二节 公司监事会权限与监督有效性 324
第三节 独立董事制度与审计委员会 330
第四节 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 337
第八章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343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法的调整对象 343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345
第三节 《国有资产法》的基本定位 347
结论 353
参考文献 356
后记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