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1.3 研究方法 4
1.4 研究思路和基本结构 6
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10
2.1 比较成本理论 11
2.2 内部经济理论 12
2.3 帕累托最优理论 18
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19
2.5 交易费用理论 20
2.6 专业化人力资本理论 22
2.7 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25
2.8 制度创新理论 27
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与特征 41
3.1 农业与农业产业的概念 41
3.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和特征 48
3.3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构成要素 56
3.4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与发展 60
4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运行机制 68
4.1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68
4.2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71
4.3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评价 77
4.4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84
4.5 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典型模式评析 88
5 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参与者的功能定位及行为分析 95
5.1 农户行为与产业化 95
5.2 企业行为与农业产业化 108
5.3 政府与龙头企业、农户的关系 117
5.4 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政策定位 120
6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市场体系建设 129
6.1 市场体系是农业发展的要素 130
6.2 市场体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义 144
6.3 构建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149
7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产业组织建设 159
7.1 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接轨面临的困境 160
7.2 农业产业组织缺乏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163
7.3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农业产业组织建设 166
7.4 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172
7.5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评价 179
7.6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组织创新的对策建议 184
8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综合评价 188
8.1 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188
8.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评价方法 193
8.3 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197
9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贵州的实证 202
9.1 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分析 202
9.2 调查样本的选取和初步分析 206
9.3 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讨论 210
9.4 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220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发展现代农业 225
10.1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225
10.2 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 229
10.3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234
10.4 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首要力量 246
11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对策与建议 251
11.1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困境 251
11.2 政府应积极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环境与条件 257
11.3 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共同体 263
11.4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67
11.5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273
11.6 加快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279
参考文献 288
后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