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政策初步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慧珠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109128880
  • 页数:31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包括七章内容: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演进及问题、农村反贫困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村养老政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农村的其他社会政策、同农村社会政策相关的几个问题。

引言:社会政策与农村社会政策 1

第一章 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演进及问题 4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基本状况 4

一、改革开放以前30年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成就 4

二、改革开放以前30年中国农村社会政策的特点 9

第二节 中国现阶段农村社会政策的主要进展及不足 15

一、中国现阶段农村社会政策的主要进展 15

二、中国现阶段农村社会政策的不足之处 18

第三节 农村社会政策缺失的负面影响 26

一、降低了中国民众总体的生活质量 27

二、抑制了农村的内需拉动 28

三、妨碍着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的建设 28

四、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29

五、加剧了社会排斥 30

第四节 应对思路与对策 31

一、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 31

二、增大对农村的公共投入 32

三、明确农村社会政策的主体及各自功能 33

四、加强农村社会政策体系化与制度化的建设 35

五、形成合理的投入结构,选择合适的项目 35

六、确定近期的可行性目标 36

专论1 制度模式的社会政策:当代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 37

一、社会政策的剩余模式与制度模式之分 37

二、制度模式的社会政策是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 39

三、中国社会政策的不足 42

第二章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 46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发展脉络 46

一、第一阶段(1978—1985年):主要是通过全面改革农村经济体制、释放生产力、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来缓解贫困 47

二、第二阶段(1986—1993年):主要是通过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开发政策与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相结合的方式来缓解贫困 48

三、第三阶段(1994—2000年):主要是通过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项目开发来缓解贫困 49

四、第四阶段(2001至今):扶贫工作已由解决温饱为主转入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的阶段 51

第二节 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困境 53

一、城乡之间扶贫政策的明显差别 53

二、非农就业的沉重压力 56

三、现有开发式扶贫的局限性 58

四、失地农民的贫困 60

五、极端贫瘠地区扶贫行动的低效 62

第三节 应对思路与对策 63

一、必须在全社会确立起让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理念 63

二、缩小城乡反贫困政策之间的差距 64

三、反相对贫困与反绝对贫困应同步进行 66

四、启动农村的职业培训 67

五、将公益性(救济式)扶贫与生产性(开发性)扶贫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69

六、对失地农民需要采取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 70

七、重视极端贫困地区的搬迁式扶贫 72

专论2 应当注重“发展线”问题 73

一、发展线的依据 73

二、发展线的基本内容 74

三、注重发展线问题的意义 77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 79

第一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 79

一、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历史 80

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意义 85

第二节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具有的特征 99

一、普惠性 101

二、公平性 103

三、初级性 106

四、实效性 109

五、方便性 111

六、发展性 113

第三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及破解 115

一、资金筹措 115

二、行动主体 120

三、农民积极性 124

四、流动人口 127

第四章 农村养老政策 130

第一节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 130

一、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131

二、有利于生育观念的转变和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 132

三、有利于农业劳动者应对经营风险 134

四、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35

五、有利于破解“三农”问题 137

六、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137

七、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139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历史 140

一、新中国成立至人民公社成立之前,即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 141

二、人民公社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即计划经济时期(1957—1977) 142

三、改革开放至今,即社会转型时期(1978年至今) 143

第三节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 150

一、家庭养老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但是呈弱化趋势 150

二、个人养老在农村比例极小,同时也缺乏保障、不稳定 155

三、社区养老属于少数现象 155

四、社会养老处于探索之中 157

第四节 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159

一、国家财政没有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 159

二、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 161

三、农村社会养老政策缺乏持久稳定性 162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过于狭窄 164

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很低 166

六、基金保值增值困难且安全存在隐患 167

七、各级政府部门及许多农民在观念上不够重视 169

第五节 农村养老保障的出路及对策 169

一、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为补充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170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172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建立完善的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173

四、加强政府责任、重视农民的权利 175

第五章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178

第一节 农村救济制度的历史 178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村社会救济(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末) 178

二、集体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救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180

三、经济转轨中的农村社会救济(20世纪80年代至1994年) 183

四、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4年至今) 184

第二节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 187

一、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 187

二、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88

三、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 189

四、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190

五、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191

六、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 192

第三节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3

一、对最低生活保障的认识问题 194

二、低保标准的科学制定问题 194

三、低保对象的识别确认问题 196

四、资金的筹措、配套、落实问题 198

五、地区平衡与制度衔接问题 199

六、相关法规的建立与管理规范化问题 201

第四节 如何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 204

一、转变观念 204

二、多渠道筹资 205

三、科学厘定农村低保的标准和对象 207

四、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管理监督 208

五、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209

第六章 农村的其他社会政策 210

第一节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 210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意义 210

二、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8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225

第二节 农村女性政策问题 230

一、社会性别意识的匮乏 231

二、政策具体实施的虚化 233

三、城乡女性政策差距过大 235

第三节 农村减灾政策 237

一、灾害对于农村的严重影响 238

二、农村减灾的对策 242

专论3 应当重视灾后重建的社会政策支持体系 247

一、积极的就业政策 247

二、积极的社会救助政策 248

三、积极的社会保障政策 249

四、建立一支庞大的、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250

五、积极的社区建设政策 251

第七章 同农村社会政策相关的几个问题 253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 254

一、社会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254

二、中国社会工作的生长点 262

三、民族传统与中国社会工作的特色 273

第二节 中国社会弱者的社会支持因素 279

一、社会弱者的界定及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279

二、中国社会弱者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282

三、几个需要说明的问题 292

第三节 城市化中对农民不利的几种可能趋势 293

一、流民化 294

二、过度城市化 297

三、低技能化 299

四、边缘化 301

五、家庭的不完整化 304

参考文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