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
一、神奇的货币 1
商品的含义 1
货币及其职能 1
纸币 4
二、多变的价格 5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5
商品的价值量 6
价值规律 8
价格变动的影响 9
三、多彩的消费 11
影响消费的因素 11
消费类型及结构 1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2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16
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16
发展生产与满足消费 1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
二、企业与劳动者 20
企业 20
股份制 21
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国民经济 21
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竞争与优胜劣汰 22
企业经营者 24
新时代的劳动者 25
三、投资的选择 26
储蓄存款 26
股票、债券和保险 30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40
一、个人收入的分配 40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0
兼顾效率与公平 4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43
二、国家收入的分配 44
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44
正确理解财政收支的两种状态 46
财政的巨大作用 48
三、征税和纳税 49
税收及种类 49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51
第四单元 面对市场经济 60
一、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0
市场配置资源 6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4
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6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66
促进小康社会发展 69
三、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74
面对经济全球化 74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75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7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84
一、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84
国家的含义 84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84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86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 87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 88
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90
民主选举 90
民主决策 91
民主管理 92
民主监督 93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98
一、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98
国家的职能 98
政府的责任 101
二、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01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政 101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03
为“阳光工程”喝彩 104
政府的权威 104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10
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10
政体 110
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11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14
二、我国的政党制度 116
中国共产党执政 116
我国的政党制度 123
三、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127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建立 127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2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8
我国的宗教政策 130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139
一、走进国际社会 139
国际社会的成员 139
活跃在联合国舞台上的中国 141
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44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144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46
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 148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153
一、文化与社会 153
文化现象 153
文化的概念 154
文化的作用 155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55
文化与其他方面相互交融 158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 160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60
潜移默化的影响 161
深远持久的影响 161
丰富精神世界 161
增强精神力量 16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62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165
一、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 165
民族节日 165
文化遗产 166
文化多样性 167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67
尊重文化多样性 169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71
二、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 173
传统文化的继承 173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177
三、文化创新 178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178
文化创新的途径 180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184
一、我们的中华文化 184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84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86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188
二、我们的民族精神 188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88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90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的文化 195
一、走进文化生活 195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195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97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98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98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03
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06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06
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209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15
一、美好生活的向导 215
生活处处有哲学 215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16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17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17
二、百舸争流的思想 220
哲学的基本问题 220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21
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22
三、时代精神的精华 223
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23
社会变革的先导 224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22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228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37
一、探究世界的本质 237
世界的物质性 237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240
二、把握思维的奥妙 243
意识的本质 243
意识的作用 245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47
三、求索真理的历程 248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48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50
第三单元 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254
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254
联系的含义 254
联系的普遍性 254
联系的客观性 255
联系的多样性 25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56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57
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58
发展的普遍性 258
发展的实质 258
发展的观点 259
量变的准备和促进事物的质变 260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60
矛盾的含义 260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60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6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266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269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71
四、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272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27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76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278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84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284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84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87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88
社会历史的主体 290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91
二、实现人生价值 292
价值与价值观 29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93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293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