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地质地貌 1
三、山脉河流 2
四、土地土壤 4
五、气候特征 5
第二节 物产资源 7
一、自然资源 7
二、土特产品 10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12
一、人口 12
二、民族 13
第四节 行政区划 32
一、行政区划变更 32
二、行政区划基本情况 32
第五节 名胜古迹 39
一、文物古迹 39
二、风景名胜 45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48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48
一、建置沿革 48
二、行政区划沿革 50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54
一、人民政权的建立 54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54
第三节 土地革命 55
一、土地改革 55
二、颁发土地证 57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57
一、农业合作化 57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8
三、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59
第五节 改革开放 60
一、经济体制改革 60
二、政治体制与行政机构改革 62
三、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62
四、对外开放 63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64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64
一、筹备成立自治县 64
二、自治县成立大会 65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65
一、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65
二、自治县人民政府 71
第三节 法制建设 77
一、自治机关的立法 77
二、法制宣传教育 78
三、法制机构建设与执法监督 79
第四节 民族关系 85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民族关系 85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关系 85
第五节 人民生活 88
一、农民 88
二、职工 89
三、综合评价 90
第四章 农业 92
第一节 农业 92
一、粮食生产 92
二、特色产业 94
三、项目实施 96
四、农艺措施 98
五、扶持政策 100
六、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 100
七、种子生产与管理 101
八、农村能源环境建设 102
九、农村经济管理 103
十、农业机械 105
第二节 林业 106
一、森林资源 106
二、造林绿化 108
三、森林保护 108
第三节 畜牧业 110
一、畜牧业资源和生产发展条件 110
二、畜牧业发展概况 113
第四节 水利 114
一、水资源概况 114
二、主要成就 115
第五节 扶贫开发 117
一、起步阶段 117
二、攻坚阶段 118
三、推进阶段 118
第五章 工业 121
第一节 能源工业 121
一、电力工业 121
二、煤炭工业 122
第二节 工业企业 122
一、工业企业的发展 122
二、工业企业 124
第三节 特色工业 126
一、造纸 126
二、撒坝火腿生产 127
三、丝绵被加工 127
第四节 民族传统工业 127
一、采矿冶金 127
二、五金加工及机械制造 128
三、化工 129
四、建材生产 131
五、纺织 132
六、缝纫 133
七、制革 134
八、印刷 134
九、食品饮料加工 134
十、木材加工 136
十一、其他 136
第六章 交通通信 138
第一节 交通 138
一、公路 138
二、水路 143
三、交通管理机构 143
第二节 邮政 144
一、邮政发展 144
二、邮政业务 145
第三节 电信 146
一、电信体制变更 146
二、电信业务发展 147
第七章 财政金融 149
第一节 财政 149
一、财政收入 149
二、财政支出 150
三、财政收支平衡情况 151
四、财政体制 151
五、农业综合开发 153
第二节 税收 154
一、国家税务 154
二、地方税务 156
第三节 金融 158
一、机构 158
二、信贷 160
三、管理 161
第四节 保险 163
一、保险机构 163
二、业务发展概况 163
三、主要业务赔付 164
第八章 贸易 165
第一节 国内贸易 165
一、贸易机构与业务发展 165
二、贸易企业改革 166
三、贸易经济 167
第二节 对外贸易 168
一、外贸企业 168
二、外贸产品 168
第三节 民族贸易 169
一、民贸政策的落实 169
二、民贸产品与购销 170
第九章 旅游 171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71
一、旅游资源类型特点 171
二、旅游资源分布 172
三、旅游资源对比评价 174
第二节 旅游景点 175
一、轿子山旅游区 175
二、罗婺生态旅游区 177
三、中屏溶洞 178
四、皎平渡红色旅游区 178
五、其他旅游景点 178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180
一、宾馆酒店 180
二、交通及其他 180
第四节 旅游经济 180
一、旅游收入 180
二、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 181
第十章 对外开放 182
第一节 招商引资 182
一、国内资金的引进 182
二、国外资金的引进 182
第二节 对外交流 183
一、送出去 183
二、请进来 183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184
一、水电开发 184
二、矿产资源开发 184
三、旅游资源开发 185
四、农副特产品及生物资源开发 185
五、房地产开发 186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187
第一节 教育 187
一、学前教育 187
二、基础教育 188
三、成人教育 190
四、职业教育 190
五、民族教育 191
六、教育管理 192
七、教学研究 193
八、教师队伍建设 194
九、招生工作 194
十、信息技术教育 195
十一、教育经费 195
十二、办学条件 196
十三、教育改革 197
十四、教育成果 198
第二节 科学技术 198
一、科技机构和队伍建设 198
二、科技宣传培训 199
三、科技项目 200
四、科技市场建设 201
五、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201
六、科技示范 202
第三节 文化艺术 203
一、群众文化 203
二、城乡文化网络 203
三、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204
四、文艺辅导及培训 204
五、文化艺术展览 205
六、文艺演出 205
七、文化产业 206
八、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206
九、文化市场 207
十、文物管理 207
十一、图书管理 208
第四节 新闻出版 209
一、地方志 209
二、史料 211
三、民族文化 212
四、文艺理论书刊 212
第五节 广播影视 213
一、广播 213
二、电视 214
三、电影 215
第六节 体育 216
一、体育设施建设 216
二、民族体育 216
三、群众体育 217
四、老年人体育 217
第七节 医疗卫生 218
一、医疗卫生机构 218
二、医疗 226
三、妇幼保健 231
四、初级卫生保健 232
五、农村合作医疗、社区卫生 232
六、医疗救护 233
七、合作项目 234
第八节 民族医药 234
一、民族医药典籍 234
二、民族医药科研成果 235
第九节 社会保障 236
一、养老保险 236
二、失业保险 237
三、医疗保险 237
四、工伤保险 238
五、生育保险 238
六、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 238
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239
八、其他社会保障事业 239
九、社会保障费征收 240
十、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 240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242
第一节 县城建设 242
一、五星路改造 242
二、秀屏路建设 243
三、南塘河治理 243
四、掌鸠河东西路建设 243
第二节 主要城镇建设 244
一、屏山镇 244
二、撒营盘镇 244
三、转龙镇 245
四、茂山乡 246
五、翠华乡 246
六、团街乡 246
第三节 小城镇建设 246
一、崇德集镇 246
二、皎平渡集镇 247
三、大松树新村集镇 247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248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248
一、环境现状 248
二、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51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253
一、治理措施 253
二、保护措施 255
后记 258
修订后记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