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竞争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金昌,陈南通,刘静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09603628
  • 页数:2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总结了国际国内有竞争力的企业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加强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 什么样的企业有竞争力 1

第一节 什么样的企业有持久竞争力 1

一、创造发明了一种新产品、新技术 1

二、探索出高效的经营模式 3

三、应用一种新的管理技术 6

四、做龙头老大 8

第二节 什么样的企业可以获得竞争力 11

一、求新:持续创新、自主创新 11

二、求快:高速、高质量增长 14

三、求稳:依托战略资源实现持续发展 16

四、求大: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20

第三节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在竞争中获胜 23

一、拥有产品优势 24

二、拥有市场优势 29

三、能够整合资源 34

第二章 什么因素决定企业竞争力 37

第一节 国家因素决定企业整体竞争力 38

一、国家创新能力 38

二、创新的大范围扩散 43

三、成熟完善的市场竞争 48

四、宽松而有激励的生存环境 53

第二节 产业因素决定能否形成国际竞争力 56

一、产业积累与集聚 57

二、技术发展与产业转型 60

三、市场规模与质量 62

四、产业竞争态势 68

五、政府产业政策 70

第三节 企业因素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 72

一、创新力 72

二、专业化能力 75

三、产品优势 77

四、市场优势 77

五、整合力 78

第三章 改善国家宏观环境 83

第一节 改善宏观制度环境 83

一、建立一个稳定而有竞争力的政治制度 84

二、建立以促进企业发展为核心的经济体制 87

三、以市场公平交易为核心促进新的产权制度的形成 91

四、实行免费教育制度 93

第二节 改善科技创新环境 99

一、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体制 99

二、彻底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制度 102

三、建立政府采购科研成果的制度 108

四、建立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或转化结果 110

五、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要实行并行立项制度 112

六、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反对和批判崇洋媚外 113

七、鼓励建立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奖励制度,激发技术创新动力 114

第三节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115

一、减负增收,实行公平的税赋政策 116

二、继续发挥财政投资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 121

三、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124

四、提高上市企业质量,改善间接投融资环境 126

五、防止商业银行上市重蹈一般企业上市覆辙 129

六、促进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30

七、实现利率市场化,强化市场激励和约束 131

八、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扶植高科技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 132

九、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提高企业对反倾销的预测和防御能力 133

十、加强外贸行业宏观管理 133

第四节 发挥国防军工产业发展对其他领域的带动作用 134

一、大力发展军事科技,促进新技术的出现 135

二、推动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相互转化 137

三、军事采购进一步向民企开放 141

四、鼓励军企与民企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142

五、壮大发展军工产业,提升军工行业企业竞争力 143

第五节 努力提高产业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145

一、技术革命与产业竞争力 146

二、经济发展阶段与产业竞争力 149

三、相关资源与产业竞争力 152

四、产业政策与产业竞争力 153

五、市场规模与产业竞争力 155

第四章 塑造有竞争力企业 157

第一节 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 158

一、第一个提供一种新的产品或服务 158

二、第一个进入一个新的市场 158

三、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159

四、努力实现销售额是竞争对手的两倍 160

五、成为竞争性市场上的前三名 161

六、进入增长速度较快的产业 161

七、成为市场上最便宜的商品或服务提供商 162

八、努力实现1+2+1的市场优势地位 163

九、始终坚持1+1+1的多元化道路 163

第二节 采取有效的经营模式 164

一、经营模式的选择原则 165

二、几种成功的经营模式 166

第三节 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 170

一、便利消费品的企业向区域性市场事业部方向发展 171

二、耐用消费品企业向全球经营一体化方向发展 172

三、资源类企业向区域性经营事业部方向发展 172

四、精密机械生产企业向矩阵式组织结构发展 173

五、高科技硬件产品生产企业向多维网络式组织发展 173

六、以知识产品为主的企业向矩阵式项目小组式结构发展 174

七、不直接从事生产的企业向哑铃型组织发展 174

八、以加工装配为主的大型机械产品企业向本地一体化方向发展 175

九、钢铁、化工产品企业出现了由生产型向市场型发展的倾向 175

十、随着跨国网络组织结构的兴起,全球多总部模式得到广泛应用 176

第四节 选择科学的管理技术 177

一、绩效薪酬(Performance Related Pay) 178

二、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 178

三、流水线生产技术(Streamline Production) 179

四、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 179

五、零缺陷管理(Zero Defects,ZD) 180

六、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TQC) 181

七、准时制生产(Just In Time,JIT) 182

八、“一件流”生产(One Piece Flow) 183

九、柔性生产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 184

十、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 184

十一、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MRP) 185

十二、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ERP) 186

十三、智能化管理技术(Automatic Management,AM) 187

第五节 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 188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188

二、全心全意地依靠制度 194

三、不断进行制度调整和创新 195

第六节 整合内外部资源 196

一、用一流的人才干事 197

二、依靠先进设备和流程来保证质量 198

三、实现财务管理的科学化 198

四、充分利用国家制度政策 200

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200

六、开发战略资产 201

七、充分借助第三方力量 203

参考文献 205

后记 213

图表目录 21

表1-1 2004年和200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前10位列表 21

图1-1 企业竞争优势简略图 23

表2-1 1993~1994年日美两国信息技术在工业上利用率的比较 43

表2-2 主要国家农产品出口占世界农产品出口的份额 46

表2-3 2003年世界10大汽车集团与中国5大汽车集团产销量比较 51

图2-1 产业集聚效应自我强化机制 58

表2-4 国际互联网用户及网页普及率 62

图2-2 美日德高新技术出口对比图 63

表2-5 主要家用机电产品的生产能力及利用率(1995年) 66

表2-6 近年来我国家电产品年产量 67

图2-3 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框架图 81

表3-1 中国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额和相关比例 95

表3-2 教育支出国际比较 96

表3-3 我国国家财政科技拨款情况 99

表3-4 中国科技成果、专利、专利论文统计 103

表3-5 1978~1993年我国财政税收收入与GDP的比率 117

表3-6 1994~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与GDP的比率 117

表3-7 1994~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与GDP的比率 118

表3-8 我国1994~2006年财政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122

图3-1 产业竞争力分析基本框架 146

表3-9 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149

表3-10 霍夫曼比例及工业阶段划分 150

图3-2 经济发展阶段与有竞争力产业 151

图4-1 有竞争力企业的基本做法 157

表4-1 常见营销传播功能与工具的主要优缺点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