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论集 第一辑 3
序 3
略论中国史研究 4
评实验主义的中国历史观 16
夏族的起源与史前之鄂尔多斯 25
诸夏的分布与鼎鬲文化 35
殷族与史前渤海系诸氏族的关系 50
略论殷商的青铜器文化 59
论中国的母系氏族社会 67
“人与兽争”时代的生活方式 75
西晋末年的“流人”及其“叛乱” 85
南宋初年黄河南北的义军考 92
两宋时代汉奸及傀儡组织 105
元代中原人民反对鞑靼统治者的斗争 113
论明代海外贸易的发展 131
论明代的阉宦及阉党政治 142
论明代的倭寇与御倭战争 153
辽沈沦陷以后的明史——纪念“九一八”九周年 168
论南明第二个政府的斗争 181
论南明第三个政府的斗争 194
清代宫廷戏剧考 221
论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之新的转向 231
论“五五”与中国宪政运动之史的发展 240
中国宪政运动的过去与现在 249
略论十八年前的“首都革命” 257
论五卅运动及其历史教训 259
泛论中国抗战的历史原理及其发展的逻辑——纪念抗战三周年 265
论中华民族与民族主义——读顾颉刚《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后 273
中国进步的文化 282
关于《孔雀胆》 289
我所知道的董维键博士 291
中国史论集 第二辑 295
序 295
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 296
略论搜集史料的方法 322
论司马迁的历史学 337
论刘知几的历史学 363
论史前羌族与塔里木盆地诸种族的关系 392
吐蕃人种起源考 402
论陈胜、吴广的起义 412
秦汉史料新研——《中国史纲》第二卷序言 421
论王莽改制及其失败 426
两汉的尚书台与宫廷政治 434
杜甫研究 440
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 458
元曲新论 471
桃花扇底看南朝 485
南明史上的弘光时代 499
南明史上的永历时代 516
论中日甲午之战 538
常德、桃源沦陷记 555
贪污列传序 562
“彼有其具”——书《三国志·蜀志·简雍传》后 564
谈历史画——看了尹瘦石的历史画以后 565
我和行知先生 567
我的氏姓,我的故乡 576
中国史论集 第三辑 583
论中国史上的正统主义 583
正在泛滥中之史学的反动倾向 586
学潮平议 590
评南北朝的幻想 594
末代帝王的下场——逃跑、投降、自杀、被俘 597
从历史上看中共的土地改革 599
舶寮岛史前遗迹访问记 602
关于台湾的石环及其他——复李规先生 611
附:李规先生来信 613
解释中国史前史上的几个问题——答复王尔宜君提出来的问题 615
附:王尔宜君来信 627
序费德林博士《屈原新论》 631
关于传国玺答文芳先生 633
附:文芳先生来信 633
论东汉末的党锢之祸——中国士大夫所领导的第一次政治抗争 635
三国时内战中的民族军队 645
就“韦昭仗正于吴朝”一语答问 648
孙皓的末日 649
补三国食货志 653
魏晋时代之塔里木盆地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672
论西晋的豪门政治 683
“九品中正”与西晋的豪门政治 693
西晋的宫闱 699
东晋初黄河南北的坞屯垒壁 702
《晋书·祖逖传》书后 708
杜甫的世系及其家属考 711
陈东与靖康元年的太学生伏阙 715
评《清宫秘史》 723
在义和团暴动的背后 726
台湾番族考 730
历史学上的人名、地名与年代 772
关于历史知识的通俗化问题——兼答吴兰先生 775
附:吴兰先生来信 777
致初老信 779
复冯玉祥先生书 781
追怀冯玉祥将军 785
张炎将军殉难四周年祭 792
回忆歇马场 793
记古圣寺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