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处境中的美学问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德胜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0467451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本论著精选集涉及当代审美文化,美学史,美学前沿问题。

上篇 文化的视野 3

审美文化的当代性问题 3

一 在美学话语的当代转型意义上 3

二 具有建设性功能的文化批评活动 5

三 关怀与介入 6

四 “审美文化”的当代性质 8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定位” 13

一 “美学”是一面锦绣的旗帜 13

二 “美学的第三个层面” 15

批评的观念——当代审美文化理论的主导性意识 17

一 新的需要 17

二 “批评的观念” 18

三 理论品格 21

当代审美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话题 26

一 “现代性”的启蒙话语 26

二 “现代性”的遭遇 28

三 批判重建:“现代性”前景 31

视像与快感——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 34

一 “眼睛的美学” 34

二 “视像”的生产与消费 35

三 新的美学话语 37

为“新的美学原则”辩护——答鲁枢元教授 40

一 何谓“日常生活审美化” 41

二 如何充分正视“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 43

“真实感性”及其命运——当代审美文化的哲学问题之一 48

一 “真实感性” 49

二 “现实感性”:“物质主义”与“有用性” 56

三 “感性主义”的消解功能 59

幸福与“幸福的感官化”——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幸福问题 64

一 关于幸福的观念 64

二 “欢乐的感官”:幸福生活的当代倾向 71

欲望的机器——当代审美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大众传播现象 76

一 在形象中放逐时间 76

二 欲望的制造与批发 83

三 传媒的控制与权力 87

“审美化文化”:经济社会的人文建构 92

一 对“形式化美学意识形态”的反抗 93

二 对现实实践力量的借助 95

中篇 走向新思考 101

艺术审美的价值限度 101

一 艺术“创造”神话的崇拜 101

二 艺术审美价值效力的有限性 103

三 艺术作为现实中人的心理补偿 106

四 艺术审美的有限性维度 110

文艺美学:定位的困难及其问题 113

一 如何定位“文艺美学” 113

二 对现有理论的分析 119

三 文艺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123

意识形态话语与理论原创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建构问题二议 128

一 关于语境 128

二 寻求原创性 131

关于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两点认识 136

一 马克思主义美学仍需建构 136

二 “理论多元”的过程 138

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学的困难与希望——兼论文化论美学的建构 142

一 来自“美是什么”的迷误 142

二 理论难题 143

三 寻找希望之境 149

美学如何可能走向大众生活 154

一 走向大众生活“如何可能” 154

二 走向大众生活的关键 155

走向新世纪的中国美学:问题及其他 157

一 中国美学如何真正有效地实现与西方理论的学术对话 157

二 美学活动如何可能与现实文化进程建立具体的批评性关系 158

新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二题 160

一 关于审美现代性问题 160

二 关于本土资源与美学的现代建构 163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167

一 美学“为何”及“如何”思考生态问题 167

二 生态问题的美学审视主题 170

三 “亲和”作为审美生态观的核心 172

全球化中的东方美学:问题与可能性 176

一 “全球化的威胁”与“发现”东方 176

二 当代东方美学的现实课题 178

文化视野中的民族美学 180

一 “民族的”与“民族性” 180

二 民族美学的理论态度 182

当代中国文化景观中的审美教育 189

一 传统的误区 189

二 审美教育的转向 194

下篇 叩问历史 201

20世纪中国美学与学术史写作 201

一 学术史写作的着眼点 201

二 学术史探讨的重点 202

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及其研究的几个问题——兼论宗白华美学的启示 206

一 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图景 206

二 20世纪中国美学现代理论建构中的问题 212

三 宗白华与20世纪中国美学 215

中国美学:百年进程及其学术史话题 222

一 问题的提出 222

二 学术史研究的着眼点 223

三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史话题 226

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 230

一 关于“知识背景” 230

二 “两脉整合” 231

三 “西方”的“中国化” 234

四 借用“方法” 237

艺术起源理论的中国形态——“中国美学:1900—1949”研究之一 240

一 “劳动实践”观点的发展与系统化 240

二 “游戏”观点的形成与心理学 245

三 “艺术起源于人类同情” 250

“万物静观皆自得”——宗白华的美感理论 255

一 美感类型:“错彩镂金”和“芙蓉出水” 255

二 美感发生:“移情”与“静照” 261

艺术意境的追蹑——宗白华的艺术美论 269

一 “艺术贵乎创造” 269

二 意境创造:“化景物为情思” 275

三 艺术空间:节奏化、音乐化的“时空合一体” 287

从“形象的直觉”到“心物统一论”美学——朱光潜早期美学理论及其思想之源 295

一 关于“美感经验” 295

二 关于“美的本质” 300

三 朱光潜与克罗齐、尼采 302

转折与蜕变——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转变 308

一 转折的标志 308

二 重塑新的美学 309

三 实践美学的确立 315

宗教与绘画之间——中国绘画精神中的宗教性问题片论 319

一 关于宗教信仰的绘画直接性 319

二 关于宗教信仰的绘画表意 320

三 关于宗教精神与道德精神的合一 322

文化的变奏——中国文化结构中的文人画传统 324

一 中国文化双层封闭运动模型 324

二 中国艺术文化的意义 326

三 传统美学文化变奏在文人画传统中的意蕴 328

神人之间——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文化模式 334

一 源于遥远希腊时代的西方意识 334

二 源于特殊自然—人文状态的中国意识 336

三 中西意识的文化心理根源 337

四 两种文化模式的核心 342

审美的道德之境——中西形体审美意识的伦理精神 345

一 中西伦理精神的一致性 345

二 中西伦理精神的差异性 349

后记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