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必要和方法 1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史的研究 1
第二节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困难 2
第三节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 3
第四节 本书的要点——士大夫身分的特质 6
第五节 士大夫身分与知识阶级 8
第六节 结语 10
第二章 总论——中国社会到底是什么社会? 11
第一节 序言 11
第二节 宗法社会 13
第三节 封建社会 16
第四节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封建社会 24
第五节 阶级社会 26
第六节 结语 29
第三章 士大夫身分的发生发展和变迁——从中国社会史上观察中国国民党 30
第一节 古史之民族的分析 30
第二节 井田制度与土地税法 32
第三节 身分差别与阶级流通 33
第四节 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 34
第五节 士大夫阶级的特质 35
第六节 近百年来的士大夫阶级 38
第七节 中国国民党的基础 39
第八节 余论 46
第四章 官僚的发生发展及其在政治上的地位——官僚制度及其摧毁 48
第一节 摧毁官僚制度的必要 48
第二节 官僚未发生以前的封建国家 49
第三节 后封建时期官僚的发生 51
第四节 官僚和地主士大夫的联系 53
第五节 官僚政治背景的变迁 55
第六节 摧毁官僚制度的原则的方法 58
第五章 官僚及军队之封建的形态——中国官僚及军备之社会史的观察 62
第一节 对小民族的封建统治 62
第二节 货币数量和私人财富的观察 63
第三节 政府重农轻商的政策 66
第四节 国家岁收和官俸的物类 69
第五节 农兵募兵的地方粘着性 72
第六节 官僚军备的社会背景 75
第七节 官僚政府与商业资本及高利贷资本 76
第八节 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割据趋势 78
第九节 社会势力的变迁与军队及官僚 81
第十节 结语 82
第六章 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中国民族思想之社会史的观察 84
第一节 什么是民族 84
第二节 民族的形成及民族中主要阶级 86
第三节 中国的氏族和种族及民族 89
第四节 中国民族意识和其支持者 99
第七章 僧侣与士大夫身分——士大夫身分与宗教 101
第一节 问题的提起 101
第二节 中国太古的宗教与僧侣 102
第三节 后世僧侣阶级崩毁的原因 106
第四节 孔教与士大夫身分 108
第五节 结论 109
第八章 宗法理论与宗法的实际——中国宗法势力及其摧毁 111
第一节 宗法与君权 111
第二节 前国家时代的宗法 112
第三节 宗法理论的贵族属性 114
第四节 宗法的经济基础 115
第五节 宗法的尊祖宗教 116
第六节 宗法的男女差别 117
第七节 宗法的男系制度 119
第八节 一本主义的精神 120
第九节 理论与实际的相违 121
第十节 士大夫的宗法思想 123
第十一节 今后立法的方针 125
第十二节 男系制度的打破 126
第十三节 嗣子养子与私生子的改革 128
第十四节 父治制度的打破 129
第十五节 家产及扶养制度的改革 131
第十六节 族长政权的打破 133
第十七节 婚姻制度的改革 134
第十八节 宗法摧毁的两条件 137
附录一 士大夫身分与知识阶级 138
附录二 中国社会史的一个考察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