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 4
取穴方法 6
进针方法 8
治疗手法 8
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 10
针的修理法 12
中冲 15
少泽 16
中渚 16
后谿 17
劳宫 18
鱼际 19
合谷 19
神门 21
养老 22
内关 22
外关 23
支沟 23
列缺 24
曲池 25
环跳 26
风市 27
阳陵泉 27
足三里 28
内庭 29
阴陵泉 30
丰隆 31
承山 32
太冲 32
昆仑 33
至阴 34
三阴交 34
悬钟 35
飞扬 36
血海 36
殷门 37
复溜 38
涌泉 38
白环俞 39
长强 40
命门 41
肾俞 41
至阳 42
大椎 43
喘息 43
天突 44
膻中 45
中脘 45
天枢 46
气海 46
关元 46
中极 47
人中 47
印堂 47
阳白 48
迎香 49
睛明 50
球后 50
承泣 51
太阳 52
地仓 52
颊车 53
下关 53
听宫 54
听会 55
翳风 55
翳明 55
风池 56
哑门 57
百会 58
牙痛穴 59
落枕穴 59
膝眼穴 59
聋穴 60
兰尾穴 60
扁桃腺炎、咽炎、喉炎 62
气管炎、支气管炎 63
支气管喘息 64
牙痛 65
腮腺炎 66
胃痛(包括胃炎、胃溃疡) 66
呕吐 67
腹泻、腹胀 67
便秘 68
脱肛 69
膈肌痉挛 69
痢疾 70
胆道蛔虫症 71
肾炎 71
尿潴留 72
遗尿 73
遗精、阳萎、早泄 74
尿崩症 74
高血压病 75
心绞痛 76
心慌、心跳 76
头痛 76
偏头痛 77
前头痛 77
后头痛 78
头顶痛 78
眩晕 79
面神经麻痺 80
肋间神经痛 81
坐骨神经痛 81
半身瘫痪 81
小儿麻痺 82
上肢麻痺 83
下肢麻痺 83
失眠 84
癔病 84
癫癎 85
昏迷、休克 86
落枕 87
关节痛 88
上肢关节痛 88
下肢关节痛 90
腰痛(风湿、扭伤、劳损) 91
脊柱痛 91
腰背痛 91
腰腿痛 91
挟脊腰痛 91
腰痛涉及侧腹痛 92
全身关节痛 92
腰椎间盘脱出症 92
甲状腺肿大 93
月经不调 95
痛经 96
闭经 96
子宫脱出 97
胎位不正 98
乳腺炎 99
乳汁分泌不足(奶少) 99
死胎 99
小儿惊症 100
小儿消化不良症 100
百日咳 102
翼状胬肉 102
流涙 103
倒睫 103
近视 104
角、结膜炎 106
白内障 107
青光眼 107
视神经萎缩 108
聋哑 108
耳鸣 110
鼻炎 110
颞颌关节炎 111
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皮肤搔痒症) 111
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113
各项肝功均有变化者 113
仅转氨酶增高者 113
子宫功能性出血 113
感冒 113
疟疾 114
胸胁痛 115
下腹痛 115
胃下垂 116
贫血 116
尿路感染 117
痉挛 117
面神经痉挛 118
扭伤 118
颈部 118
肩、肘、腕部 119
腰部 119
骶椎部 119
髋部 119
膝部 119
踝部 119
颈部淋巴腺肿大 119
妊娠性呕吐 120
灸的定义 121
灸的功能 121
灸的适应症 121
灸的禁忌 122
灸的种类 122
灸的顺序 123
灸的标准 124
火罐的原料、种类 125
拔火罐吸引方法 125
拔火罐种类 126
拔火罐的程序和方法 128
拔火罐的适应症 129
拔火罐的禁忌症 129
治疗各论 129
治病机理 134
放血的工具 135
针刺放血的种类 135
放血疗法适应症 136
放血疗法禁忌症 136
放血疗法治疗各论 137
点穴按摩的特点 144
点穴按摩的操作原则 145
点穴按摩的基本手法 145
点穴按摩的补泻 149
操作手法和部位 150
治疗各论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