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编(清末~“文革”时期)第一章 清代的华侨捐资办学 9
第一节 福建华侨的源起 9
第二节 清代华侨捐资办学 11
第二章 民国的华侨捐资办学 14
第一节 概述 14
第二节 侨办学校 18
第三章 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 41
第一节 创办集美学村 41
第二节 创办厦门大学 5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时期侨校内迁 61
第四节 陈嘉庚的办学思想 63
第四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的华侨办学 77
第一节 华侨办学的曲折发展 77
第二节 华侨办学政策调整与发展 91
第三节 李光前与国光学村 108
第四节 “文革”期间侨办学校的改办与艰难维持 118
中编(1977~1992年)第五章 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高潮 125
第一节 华侨捐资办学的新机遇 125
第二节 华侨捐资办学再创辉煌 129
第六章 形成完整的华侨办学体系 209
第一节 创办或助办各类高等院校 209
第二节 兴办中小学 220
第三节 兴办幼儿园 237
第四节 兴办其他各类学校 241
第七章 这一时期华侨华人捐资办学的成因、特点及其影响 249
第一节 办学群体的社会责任感 249
第二节 办学层次的提升 258
第三节 办学影响的扩大 270
下编(1992~2006年) 281
第八章 华侨捐资办学的新进展 281
第一节 有关侨务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颁发 281
第二节 捐资办学的新突破 285
第三节 教育基金会的发展与类型 298
第九章 侨办学校的办学实效 304
第一节 职校注重培养实用人才 304
第二节 中学办学取得成效 312
第三节 小学提高办学质量 332
第十章 捐资办学的新趋势 336
第一节 在面向祖籍地的同时逐渐跨越乡土 336
第二节 形成以泉州为主的捐资办学格局 343
第三节 港澳台同胞成为捐资办学的重要力量 363
第四节 加大对大学的支持力度 373
第五节 从幼儿阶段开始捐助 374
第六节 学园学村的建设开始出现 375
后记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