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烧伤的致伤因素及热能对局部组织和全身的损害 1
第一节 烧伤的致伤因素 1
第二节 热能对局部组织和全身的损害 3
参考文献 6
第二章 烧伤的病程经过和分期 7
参考文献 9
第三章 烧伤创面的病理变化 11
第一节 皮肤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11
第二节 烧伤的分度及各度的形态变化 13
第三节 烧伤创面感染的基础与病变 16
第四节 烧伤创面活检及技术问题 17
参考文献 19
第四章 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与生长因子调节愈合机制 21
第一节 皮肤烧伤创面的愈合与愈合特点 21
第二节 生长因子及其调控烧(创)伤创面愈合机制 22
参考文献 33
第五章 烧伤创面皮肤移植免疫病理反应 35
第一节 皮肤移植的种类 35
第二节 常见皮肤移植的免疫病理反应 36
第三节 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机制 40
第四节 皮肤排斥反应的判断标准 44
第五节 克服异基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措施 44
参考文献 46
第六章 烧伤毒素 49
第一节 烧伤毒素的概念、性质及特异性 49
第二节 烧伤毒素的作用机制 51
第三节 烧伤毒素假说在烧伤治疗应用上的前景 52
参考文献 53
第七章 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在烧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55
第一节 氧自由基、氮自由基概述 55
第二节 烧伤后自由基的产生与造成的损害 58
第三节 烧伤后氧自由基、氮自由基引起炎症的机制 69
第四节 烧伤后氧自由基、氮自由基对脏器和组织的损害 71
第五节 氧自由基损害的防治 73
参考文献 77
第八章 烧伤感染 81
第一节 感染基础研究的进展 81
第二节 全身性感染概念的变化 81
第三节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变化动态 82
第四节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侵入途径 85
第五节 烧伤肠源性感染 86
第六节 烧伤救治中的内毒素血症 91
参考文献 93
第九章 烧伤内毒素血症 95
第一节 内毒素的结构及生物学活性 95
第二节 肠道屏障功能 96
第三节 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98
第四节 烧伤内毒素血症及其临床表现 99
第五节 烧伤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 101
第六节 烧伤内毒素血症主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及多器官损害的发生机制 102
第七节 烧伤内毒素血症的防治原则 110
参考文献 114
第十章 烧伤免疫 117
第一节 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117
第二节 烧伤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123
第三节 烧伤后免疫紊乱的细胞分子机制 132
第四节 烧伤后免疫紊乱的发病原因和后果 138
第五节 烧伤后免疫紊乱的防治策略 142
参考文献 145
第十一章 烧伤后代谢变化 147
第一节 烧伤后糖代谢障碍 147
第二节 烧伤后脂质代谢变化 152
第三节 烧伤后蛋白质代谢变化 155
第四节 烧伤后代谢相关激素反应 160
第五节 烧伤后代谢调节失控 164
参考文献 176
第十二章 烧伤后呼吸道及肺脏的病理变化 179
第一节 呼吸道和肺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179
第二节 呼吸道的病变 183
第三节 肺实质的病变 186
第四节 烧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91
参考文献 202
第十三章 烧伤后心脏和血管的病理变化 205
第一节 心脏及血管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205
第二节 烧伤后心脏的病变 207
第三节 烧伤后血管的病变 222
第四节 烧伤后心肌损害的致伤因素及致伤机制 224
第五节 烧伤后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231
参考文献 233
第十四章 烧伤后消化管、肝脏、胆囊、胰腺和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237
第一节 消化管及消化腺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237
第二节 烧伤后消化管的病变 240
第三节 烧伤后急性胃黏膜损害的发生机制 244
第四节 烧伤后肠道损害的机制 246
第五节 烧伤后肝脏的病变 249
第六节 烧伤后胆囊的病变 259
第七节 烧伤后胰腺的病变 260
第八节 烧伤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265
参考文献 266
第十五章 烧伤后肾脏的病理变化 269
第一节 肾脏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269
第二节 肾脏的病变 273
第三节 烧伤后急性肾功能障碍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287
参考文献 291
第十六章 烧伤后睾丸、附睾、前列腺和卵巢的病理变化 295
第一节 生殖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295
第二节 烧伤后睾丸的病变 297
第三节 烧伤后附睾的病变 301
第四节 烧伤后前列腺的病变 312
第五节 烧伤后卵巢的病变 313
参考文献 314
第十七章 烧伤后骨髓、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的病理变化 315
第一节 淋巴造血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315
第二节 烧伤后骨髓与周围血液的改变 316
第三节 烧伤后胸腺的改变 323
第四节 烧伤后淋巴结的病变 324
第五节 烧伤后脾脏的病变 327
参考文献 330
第十八章 烧伤后脑垂体、肾上腺和甲状腺的病理变化 331
第一节 内分泌系统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331
第二节 烧伤后脑垂体的病变 336
第三节 烧伤后肾上腺的病变 342
第四节 烧伤后甲状腺的病变 348
参考文献 353
第十九章 烧伤后脑和周围神经的病理变化 355
第一节 神经组织的正常结构与功能概述 355
第二节 烧伤后脑的病变 359
第三节 烧伤后周围神经的病变 373
第四节 烧伤后脑损伤的机制 373
第五节 烧伤后神经系统的临床病理联系 374
参考文献 379
第二十章 核爆炸烧伤 381
第一节 核爆炸光辐射 381
第二节 核爆炸烧伤的发生情况 381
第三节 核爆炸光辐射皮肤烧伤 382
第四节 核爆炸呼吸道烧伤 385
第五节 核爆炸眼烧伤 388
第六节 核爆炸落下灰所致的皮肤β射线损伤 393
参考文献 394
第二十一章 几种特种武器烧伤的病理基础 395
参考文献 399
第二十二章 烧伤复合伤 401
第一节 概述 401
第二节 烧伤复合放射损伤 402
第三节 烧伤复合创伤 410
参考文献 415
第二十三章 吸入性损伤 417
第一节 吸入性损伤的致伤因素及致伤机制 417
第二节 吸入性损伤时呼吸道及肺实质的病理变化 419
第三节 吸入性损伤后肺外器官的病理形态变化 442
参考文献 445
第二十四章 化学烧伤 447
第一节 酸烧伤 447
第二节 碱烧伤 448
第三节 铬酸烧伤 449
第四节 氯化钡烧伤 449
第五节 沥青烧伤 450
第六节 汽油浸泡烧伤 450
第七节 镁烧伤 451
参考文献 452
第二十五章 磷烧伤 453
第一节 黄磷的理化性质与致伤特点及其机制 453
第二节 磷吸收后在体内的分布与排泄 454
第三节 磷烧伤后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 455
第四节 磷烧伤的临床病理联系 463
第五节 磷烧伤的救治原则 464
参考文献 465
第二十六章 电烧伤 467
第一节 电流损伤机制 467
第二节 电烧伤的临床病理特点 468
第三节 实验性电烧伤 470
第四节 电烧伤救治原则 472
参考文献 473
第二十七章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理学变化 475
第一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与发展沿革 475
第二节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生机制 475
第三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477
第四节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病理变化 480
第五节 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防治原则 494
参考文献 495
第二十八章 血管内皮细胞在烧伤后脏器功能障碍发病中的作用 497
第一节 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概述 497
第二节 烧伤后全身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其意义 502
第三节 烧伤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防治原则 505
参考文献 506
第二十九章 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在严重烧伤内脏损伤中的作用 507
第一节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烧伤多脏器功能损伤中的作用 507
第二节 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加速严重烧创伤后重要内脏缺血性损伤主动修复 515
参考文献 520
第三十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烧伤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523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523
第二节 流式细胞术 526
第三节 形态定量分析技术 527
第四节 电子显微镜术 528
第五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 529
第六节 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 530
第七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531
第八节 聚合酶链反应 533
第九节 RNA干扰技术 534
第十节 生物芯片技术 536
第十一节 基因转移技术 538
参考文献 540
附录1 烧(烫)伤动物模型的研制 543
附录2 烧伤尸检 569
索引 575